幸福家积极家庭教育之94

star

<p class="ql-block">23日</p><p class="ql-block">第一位连麦:陕西宝妈,学习高手家长教养指南课程的学员,动力引导师学员。转变了教育理念,情绪问下来,不再打压孩子。亲子冲突减少,关系缓和,家庭争执少了。教育这条路上夫妻同心,否则有冲突。知道优势教养,但在实践过程中面对孩子劣势有期待,有卡点。如何做到优势教养。</p><p class="ql-block">自我创伤疗愈也在做,但还是容易被孩子的情绪带着走。孩子不愿意上学,也不愿意待在家里。去单位挑衅其他大孩子。妈妈表达对孩子的爱,但是孩子收不到。孩子人际关系不好,影响学习。与老师发生冲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军霞老师:夫妻同心,一起学习。看到自己的优势,给予肯定。面对自己孩子做不到的时候,有情绪正常,因为身在其中,容易被情绪左右。积极自我暗示,我做得很好了,好的方面坚持做,持续做,做得不好的接纳。与爸爸一起交流分享。</p><p class="ql-block">带着创伤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好,有好的觉察能力,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需要去分辨说没说。根据需求去回应,不纠结说没说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妈妈还在关注孩子的问题,要找到孩子不去上学的深层次原因,孩子外归因,没有内归因。妈妈给孩子精神奖励孩子不满足,希望能得到物质奖励。二宝七岁了,偶尔可以给孩子物质奖励的。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只想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忽略了孩子想表达的。要学会止语、暂停。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事。试试课程盒子里的激励币。</p><p class="ql-block">李老师:证明孩子越来越好,还是证明孩子做得不对。买买买的背后,始终没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没有满足孩子心理的需要。妈妈对孩子的称呼“这个孩子”,慈母之心。面对家庭教育困扰,如何摆脱改变程序化思维模式。妈妈的沟通模式有问题。亲子教育的沟通模式没有聚焦最主要的问题。大宝问题没解决,又转到二宝的问题上。始终陷在情绪中。要启动元认知,孩子不清晰妈妈最需要孩子做的事,所以冲突不断。亲子教育中,明确说出教育。上学是孩子必须要做的事,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妈妈的底线。教育过程中要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沟通中需要孩子抓住什么,要明确。指令太多,孩子容易绕晕。给孩子的要求和指令太多。妈妈没有意识到。孩子人际关系影响学习,归因的方式出现问题。错误归因方式。在错误中不断地成长,走向世界的。宝妈眼睛太狠,心太硬。孩子不知道如何灵活对待这件事。孩子情商不高,是因为父母没有引导好,家长没有言传身教,行为世范。表达要学会用123。妈妈总给孩子贴标签。</p><p class="ql-block">大宝:孩子很优秀,不缺智慧。孩子成长过程中,妈妈要看到优势,先肯定,然后带着爱去拒绝。用智慧之眼去看孩子,而不能用固定思维模式,悲观归因。要学会乐观归因,看到孩子做得好的那一面。危机感是好事,带来力量的,如果力量下行,要改变。妈妈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的教养模式太严厉。妈妈有决心学习,孩子将来不得了。妈妈要跳出问题的轮回,活出不一样的状态。今天的我要理性看待妈妈的爱。我们每一个人都带的有伤痛,现在通过学习我们要学会伤痛阻断,让我们的孩子在爱中过的更幸福。敲锣打鼓,豁然开朗。一念之转,看到孩子就不一样了。要能藏住事。教育孩子不能只有一面,时而要放松,时而要绷紧,时而要傻笑。化繁为简,忘记流派,跟“人”在一起,要看到“人”。向下扎根,心怀慈心,向上生长,睁开眼睛向前看。用母爱来涵养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结:自我肯定~自我接纳~积极暗示。</p><p class="ql-block">带着创伤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好。不能只关注孩子的问题和行为,要找到深层次原因。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只想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忽略了孩子想表达的。要学会止语、暂停。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事。妈妈在教育过程中,指令太多,要学会聚焦。用智慧之眼看孩子,改变固定思维,乐观归因。先鼓励肯定孩子,家里缺少鼓声。</p><p class="ql-block">觉察~感悟~静下来~定下来。用爱滋养孩子,让孩子飞得越来越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为什么会流眼泪和鼻涕:认知带来的身体变化。原有的认知突破了。念通身体顺了,就会发生变化。学习之后,人变美了,是因为身体变化带来心理的变化。相由心生,相是身体。认知突破,身心合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敲锣:唤醒妈妈,跳出思维,打破固有模式。敲鼓,鼓足勇气,鼓励妈妈。孩子醒过来才能改变认知。教育孩子要敲锣打鼓。要让自己醒过来,有觉察,孩子需要打鼓,真棒,继续做下去。要学会说:做得好,你真棒,继续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