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美好心愿的灵物

海纳

<p class="ql-block">行至田子坊,突然有了再去琉璃艺术博物馆看看的冲动。走进博物馆大门,正欲登楼参观,迎面《一抹红》个人艺展旁的几行文字引起我的兴趣,这不正是对琉璃的最好诠释吗!</p> <p class="ql-block">迎门红色的照壁上“人生如梦幻泡影,心中仍有一抹红”非常醒目,桌上陈列的两个圆形琉璃艺术品,朦胧的山水中一轮红日蓬勃向上,慢慢升腾。</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的每件作品仿佛都被赋予了情感,晶莹剔透中迸发出复杂多变的韵味。作者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精髓与琉璃的天然气泡结构完美契合,这“一抹红”犹如大自然及人类生命中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态度及诠释。</p> <p class="ql-block">这些作品的作者张毅原是台湾影视界“新电影运动”中的新锐导演,曾荣获台湾金马奖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殊荣。其夫人杨惠姗则是当时人称“魔鬼身材、天使脸蛋”的华美巨星,拍过124部电影、连续3年荣获金马、亚太影后。1986年杨惠姗接演张毅导演的《我的爱》后,两人坠入爱河并毅然离开影视圈,试着从零开始投身琉璃艺术的创作。</p> <p class="ql-block">颠颠簸簸走过11个年头、共同创办的琉璃工房终于站稳了中国现代琉璃艺术开拓者的位置。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就是他们夫妇送给人们的琉璃艺术的美味大餐。</p> <p class="ql-block">琉璃作为一种材质,原来只是砂。因为高度的技法和创意,才有了未曾有过的光和色。</p> <p class="ql-block">琉璃有着非常辉煌耀眼的历史,曾经作为精美尊贵的珍品,为统治阶层占有和享用,并有着和金银、玉翠、青铜器一样的地位和美誉,深受青睐。古时琉璃甚至可以代替佛舍利,以供后世敬奉。</p> <p class="ql-block">琉璃还是佛教“七宝”之一,为消病避邪之灵物。佛家认为摆放或佩带琉璃可得三种福缘:一是祛病,修行之人认为琉璃乃药师佛的化身,能消病驱邪,使人获得健康之福缘;二是坚韧,因烧制繁难,佛教认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炼真理之维艰,而获坚韧之力量;三是灵感,琉璃色彩绚丽、变幻瑰美,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想象空间,给人灵感和智慧。《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有这么一句经文:“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从某种意义上说,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琉璃的诞生源于青铜冶炼,对此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范蠡曾为越王勾践监督铸剑,当“勾践剑”铸成时,在剑模内发现一种神奇的粉状物质,晶莹剔透,硬度很高。他把这种物质起名“剑道”,并献给越王。勾践念及范蠡铸剑之功,把剑道赐予范蠡,并以范蠡的“蠡”字命名。范蠡遇到西施后,为她的美貌折服,就把被越王命名为蠡的宝贝打造成首饰送给西施。同年因战事,西施不得不舍情取义,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别时将“蠡”送还。传说西施的离别泪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到泪水在其中流动,被后人称之为“流蠡”,琉璃就是由“流蠡”的谐音演变而来。</p> <p class="ql-block">琉璃,沉积历史的华丽,以内敛的丰富保留着不可磨损的色彩。那如歌如泣的色泽流动、和谐之美,那晶莹剔透、精灵绝美的精气灵性,无一不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