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探究婆婆的性格成因</p><p class="ql-block"> 目前,我爱人还在上班。退休后的我每天和婆婆朝夕相处,如影相随。面对婆婆身上的诸如任性、倔强、不文明、不卫生等问题,我每天都需要自解自劝。特别是在自己特别用心的服务得不到理解,反而得到她经常性的不文明的反馈时,自己就会感到特别生气或者委屈。看到她在外人面前那些不卫生、不合适的言行,我在积极给人家解释的同时,有时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为了及时缓解婆婆随时带给我的不良情绪,我除了及时和爱人及家人沟通之外,经常还会以开玩笑的方式向一起健身的姐妹们描述这个老小孩的种种表现,希望能一笑了之。除此之外,也许是受到自己职业习惯的影响,我又想主动进行婆婆的经历探究,试图分析她的性格及习惯成因,就像退休前对待问题学生一样。我希望通过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她,同时也能够帮助我。研究学生的方法通常是家访、观察、谈话等,现在也类同。</p><p class="ql-block"> 带着研究者的心态和视角陪伴婆婆,果然就有了一种使命感、新鲜感。在每天陪她散步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激发她的兴趣,追问她的过去,随时录音;日常生活中,我细心观察,随时录像。上床睡觉前,我用文字进行梳理、分析或者总结。</p><p class="ql-block"> 在我每一次有计划、有目标的提问或追问下,在老人家断断续续、星星点点、甚至是颠三倒四的答案中,我逐渐还原了她的童年生活。婆婆幼年时期,家庭生活极度贫寒。吸大烟成瘾的父亲曾经偷偷卖掉家里仅有的一升粮食,娘家曾经开过染房的母亲在相对富裕的生活中养成了一身大小姐脾气,整天摇摇晃晃不肯干活,不会操劳家务,不会照顾孩子。在家里即将揭不开锅的情况下,父亲把仅有的两个女儿中的老大、我那10岁左右的婆婆送到十几里外的人家当了童养媳。谁知那家的条件也不怎么好,他们一共有四个孩子。在那个家,婆婆被迫下地割草、拾柴、学做针线活。稍有一点点小失误,就会招来连续十几个巴掌,还只允许喝稀饭。几个月后,父亲偶然发现她皮包骨头、又听女儿哭诉着挨打的事儿,才心疼万分,只给人家说要接回去住几天。回去之后,婆婆便说啥也坚决不再去那个家了。这件事,婆婆反复给我讲过几十次。每次讲到她挨巴掌时,她都忍不住破口大骂:“那个该死的、该挨枪子儿的老家伙”。从每一次婆婆颤抖的声音里,我能深深感受到置身于她心底里的深仇大恨,就像白毛女在痛斥黄世仁一样。那一个个巴掌,疼了她一辈子。这种恨,使她刻骨铭心,使她终身难忘。忽然间,我似乎理解了她身上那些终生难以改变的看似不文明的行为:无论在任何时候,只要见到不如意的事,听到不顺心的话,见到想要指教她、欺负她的人,她都会想起那种恨,她便会奋起抗争。她,没有文化、没有地位,没有其它释放的渠道,“骂”,成了她释怀的主要方式。在她经常性的骂骂咧咧声中,包含着由那些永远也忘不了的“恨”转化而成的不屈的力量。正是这股坚贞不屈的力量支撑了她的家,支撑她熬过了近百年。 </p><p class="ql-block"> 在童年里,只为活命而努力干活的她,就这样挨到了结婚的年龄。不敢有任何奢望的婆婆,在邻家嫂子的说合下,终于和公公结了婚,终于离开了她那不争气的父亲、不操心的母亲,离开了那个让她伤心难过的家。婆婆满怀着希望,想依靠着公公开始崭新的生活。而我的公公,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继母、生了三男三女。公公幼年的生活详情我没有更多的了解,只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少言寡语”,和邻居们、和孩子们、甚至和亲孙子孙女们也不怎么交流。婆婆说他是“像猪一样的性格,常年不吱声、只会闷头干活、一生气就会摔东西”。因此在婆婆的婚后生活中就只剩下两件事了:第一是为子女们的吃穿而不知疲倦地忙碌;第二便是喋喋不休地唠叨。公公做错事了,她吵;不懂事的孩子们犯错了,她也吵;面对公公这个“闷葫芦”,她只能用唠叨来拉动这个家的节奏,来缓解每天身体的极度疲惫,来发泄对现实困境的种种不满,来显示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唠叨,是她最便利的工具,唠叨逐渐成为她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常年唠叨的生活把她的嗓音撕裂得低沉而厚重,在她原本带有浓眉大眼的脸上烙下了永远紧皱的眉头,那是苦难的岁月给她牢牢绣上的一把枷锁。作为女人,我开始同情婆婆,也深深理解了,她那习惯性的口无遮拦的牢骚和唠叨声,正是她这个小个子、弱女子表现出来的最顽强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在那些岁月里,婆婆吵着、唠叨着,公公顺从着、一言不发地埋头干着。他们从来不会说笑、不会沟通、不会鼓励、不会相互温暖,他们只会在烈日下、在土地上、在锅灶前、在线筐里不停地扒拉着,一辈子没有盖过新房,一辈子没有置办过家具,他们的能力仅仅可以艰难地养大四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每次提起公公,婆婆总是把他说的一无是处。但是,她的子女们,却都对这个老父亲怀有更多的敬重。老父亲一辈子不曾打骂过孩子们,不会和婆婆吵架。他,曾给我女儿炒过一次黄豆,据说他还会发面蒸馍,据说他在大集体务工时当过主厨,据说他还是一名熟练的泥瓦工。我现在经常想,对婆婆而言,遇到公公才是她这一辈子最幸运的事情。如果她当年嫁给一个脾气暴躁的主,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在那个女人挨打等于家常便饭的农村,她那张喋喋不休、骂骂咧咧的嘴,不知要招惹多少顿打。正是因为公公毫无底线的忍让和不反抗,才使得婆婆结婚后的生活虽然贫穷却不曾受过任何压抑,才使得她能够在家里横行霸道一辈子、永远有理一辈子。也正是因为老父亲一直能够始终坚持默默无闻、老老实实,从来不惹是生非,才使得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在那个批斗成风的年代,能够平平安安地生活了几十年,能够顺顺利利地养大了四个儿女。公公的踏实做事被儿女们看到了,婆婆的整年累月的毫无顾忌的指责和吵骂也被儿女们记住了。儿女们都知道公公和婆婆就是这样一对冤家,他们就只有这样的水平和能力。于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坏事也能变好事。长大后的孩子们对父母便没有更多的指望,一个个都格外踏实肯干,一个个都特别小心做人,兄弟姐妹们团结互助,没有再让这一对父母有过任何担心和操心,甚至包括他们的结婚生子、买房就业。</p><p class="ql-block"> 公公的不反击和子女们的不指望,使看似苦命的婆婆却享受到了只有少数人才具备的真正的幸福。她没有经历过彻夜难眠、辗转反侧的折磨,也不曾有过吃不下饭的痛苦。她就这样固执任性了一辈子、无拘无束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如今,90岁高龄的婆婆,任性和倔强丝毫也没有减弱。她坚持着习惯成瘾的“扒”和“找”,在散步时一见到野菜和银杏果就要去挖、去拾,在家里她也是有空就要到处扒、到处找、到处摸,见到任何可吃的东西,马上就往嘴里放,能嚼碎的咽进去、吃不动的吐出来。我终于明白,这无休无止的“找”和“扒”,大概就是她的一辈子。年轻的时候,她日复一日地在田间土地里扒,在荒草野林间扒,回到家里在针线篮里扒、在锅碗瓢盆间扒,在柴火堆里扒。“找”和“扒”,已经形成她的肌肉记忆,已经成为她的惯性。老太太这股“找”和“扒”的倔强的劲,是在幼年时期那些苦难中早就养成的,是在公公一辈子的忍让和包容中积累起来的,是在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中锻炼出来的,是在子女们的孝顺和迁就中一天天稳固下来的。这种倔强已经固化为她的个性,这种倔强已经深深地扎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不得不说,能够一辈子依着自己的性子生活,这是在当今的社会中也很难求到的,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不得不承认,这种能坚持到老的倔强所彰显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深深震撼了我,我会忍不住地心疼、止不住地感动,甚至还有发自内心的、深深的敬仰,对这个强大的生命的敬仰。</p><p class="ql-block"> 7.珍藏婆婆的福报</p><p class="ql-block"> 婆婆这一辈子无欲无求,不会攀比,这是一种知足的福;她有话就说,有气就撒,信口开河,无拘无束,这是一种自在的福;她没有知识,没有见识,一辈子只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是一种清净的福;在童年时,能侥幸生存下来,这是先天给的福;青年时虽经历战乱和政治风云,她不曾被批斗、被迫害,没有受过窝囊气,这是平安的福;中年时期,社会贫富差别不大,在相对缓慢的生活节奏里,孩子们顺利长大,而且一个个自立自强,这是悠然自得的福;耄耋之年,她身体没有大毛病,至如今没有任何疼痛感、不适感,每天吃得香、睡得安,而且基本能自理,这是一种健康的福,是她一辈子最大的福。</p><p class="ql-block"> 8.婆婆给我们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面对高龄老人,要想纠正她一辈子的习惯和毛病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只能学习接纳。接纳她改不了的任性和倔强,接纳她所有的不文明和不卫生,接纳她各种能力的不断减弱,接纳她可能要面临的各种不安全。发扬我们的孝心和智慧,提高警惕,防微杜渐,以最大的细心、耐心和包容心,来珍爱这颗顽强的生命,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研究老人,可以预知我们的未来。我们经常说无知者无畏,无知者无忧。没有知识、没有见识的婆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她的宽心。她无论什么事情,都不往心里放,不懂很多道理,也不会自寻烦恼,不会操很多心,时时处处随遇而安。好的心态造就了她好的身体,好的身体,使她最终活成了我们的榜样。现在,婆婆的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标都还在正常范围,令所有见过她的人羡慕不已。</p><p class="ql-block">倔强的婆婆令我们哭笑不得、奈何不得时,我和爱人经常会互相安慰说:“咱们老了,可不能这样。”突然有一天我却意识到,其实,坚持任性和倔强的人何止是婆婆一人,更有千千万万个初心不改、本性难移的父母,甚至包括我们。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老,但我们有时好像也和她一样不能自止。明知道孩子们不想让我们操心,可我们仍然是天天想念,甚至夜不能寐;孩子们做什么事不想让我们知道,我们却仍然会想尽办法四处打听;我们觉得我们在尽心,可是给孩子们带来的却是巨大的压力。正如歌曲《是妈妈,是女儿》中的歌词:“放手如果是一门功课,妈妈一生没考过”,“我知道全知道,可是我心疼”。</p><p class="ql-block"> 我恍然大悟,倔强也罢,执念也罢,甚至包括所有父母心中难以放下的责任和牵挂,所有这些,其实都是一股人生的力量。正是这一股巨大的力量,才赋予我们最强烈的生命体验,也正是靠着这一股又一股强劲的力量,人类才能够世代相传,社会才得以持续发展。亲人之间,其实永远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我们身上都还有这一股力量,那么就互相支撑吧。趁老人现在还有力量享受,趁孩子如今还有能力奋斗,我们就尽心理解、尽力服务吧!不再评价、不再指责、不再嫌弃、不再生气、不再强求。对自己而言,所有辛苦和付出,都是我鲜活生命的价值体现。不讲条件,不求回报。坦然面对,认真负责。尽力而为,踏实而行。坚守信条,笃定一生。</p><p class="ql-block"> 9.心灵陪伴</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面对婆婆,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包容,也不再去努力改善她的那些不良习惯,更有发自内心的接纳、理解和疼爱。</p><p class="ql-block">为防止她频繁脱衣服、换衣服而引起感冒,我每次回到家马上就去关紧窗户;她不愿换鞋,随地乱吐,我就坚持每天拖地,及时递上一碗温水,反复提醒她好好漱口。</p><p class="ql-block"> 闹铃响了,婆婆下楼散步的时间到了。她仍然不愿意穿大衣,不愿带帽子。我就交待她慢慢下楼,然后悄悄地把帽子和衣服装进随身带的包里,紧跟其后。</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