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还是十八九岁读师范时,在学校图书馆的《读者文摘》杂志上,偶然看到一篇介绍罗布泊的文章。从此,罗布泊便在我心里种草了。</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科学家彭加木科考无故失踪,探险家余纯顺徒步穿越而亡,因地形宛如人耳而被称“地球之耳”,亚洲百慕大、双鱼玉佩、沙民事件等一系列的传说和未解之谜,都给罗布泊这个“死亡之海”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 五十岁后,是我给自己定义的人生下半场。“会工作,会生活”一直是我的努力方向,如果说上半场的主要任务是“会工作”的话,下半场的主要任务就是“会生活”。要做的事很多,需要体力、毅力和勇气的无人区穿越,是下半场优先要做的。穿越罗布泊,是N年前的愿望了,但那时的时间,对于人送“工作狂”的我而言,实在是奢侈品,而今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继前两年到了可可西里和自驾西藏后,2022年的主要计划便是穿越罗布泊。</p><p class="ql-block"> 罗布泊,是生命的禁区,却是自驾爱好者的天堂,一个勇士才敢去闯的地方。心动不如行动,恰好今年五一假期是五天,我再申请了五天的公休后,便顶着当时疫情防控紧张有可能被隔离在新疆的压力,直飞哈密,开启了我的圆梦之旅。</p><p class="ql-block"> 罗布泊,我这个“三热份子”(热爱户外、热爱越野、热爱摄影)来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拍摄设备:</b></p><p class="ql-block"> 华为手机mate30</p><p class="ql-block"> 尼康D850 相机</p><p class="ql-block"> 大疆御2无人机</p><p class="ql-block"> <b>后期软件:</b></p><p class="ql-block"> Snapseed PS 剪映</p><p class="ql-block"> <b>图片/</b><b style="font-size:18px;">视频/文字</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 蓝冬季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几点说明:一是</b>,反复思考后,决定还是按行程来写更好些。<b>二是</b>,文中所拍的照片绝大部分是在颠簸的车上用手机隔着车窗玻璃拍的。因风沙大,为防沙子吹进车里,车窗多数时候是封闭的。隔着肮脏的玻璃拍片,导致照片清晰度不高。<b>三是</b>,文中的部分史料、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包括途中抓拍的人像,都是纯写游记,未作商用,如有侵权,请评论区留言删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穿越罗布泊十日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第十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的墓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小河墓地</b></p> <p class="ql-block"> 过了五十岁,真就进入了“不要计算需要多少钱,就问青春还有多少年”的着急期。五十岁以后,人生下半场开启。我将自己的下半场以70岁为界分为两段规划:50—70岁,旅行的黄金期,趁身体还行,得抓紧去看看我们这颗赖以生存的星球;70岁以后,宅家的休养期,腿脚不灵便了,跟个旅行团都需要有监护人了,那就宅家吧,休养生息,舞文弄墨,整理资料,总结人生。</p><p class="ql-block"> 这次穿越罗布泊,我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视频,就在为70岁后宅家休养时提供精神支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整洁漂亮、绿树成荫的若羌县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若羌县楼兰文化公园里,一对年轻情侣正在楼兰美女雕像前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9年5月4日,若羌县遭受特强沙尘暴(网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如今,若羌县城旁的台特玛湖生机盎然</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若羌县城休息一晚后,第二天早上我们不急不忙地踏上了去往“小河墓地”之途。之所以不急不忙,听史队说是去往小河墓地的路比起去楼兰的路好走很多,路途也较近。</p><p class="ql-block"> 沿G218国道刚离开若羌县城,就看到一个很大的湖,芳草萋萋,碧波荡漾,公路完全是穿湖而过。史队说,这是台特玛湖,是为解决长期困扰若羌县城沙尘暴问题而特别引水入若的。</p><p class="ql-block"> 原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塔里木河干流下游400余公里河道及尾闾台特玛湖干涸,干涸时间曾长达30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矿化度上升,植被大面积衰败死亡,沙漠化加剧。如果因此台特玛湖干涸的话,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围绕着若羌县城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趋于合拢。一旦两个沙漠合为一体,若羌县城就将完全被沙漠围困,成为真正的“沙漠绿洲”。时间再久,若羌县城就有被沙漠吞噬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我们才从因缺水而完全干涸了五十多年的罗布泊穿越过来,亲眼见到了昔日沟河纵横,沃野千里,而今却寂静荒凉,毫无任何生命迹象,只有风吹沙走的沙漠戈壁。而台特玛湖的干涸,不仅将若羌县城置于被沙漠吞噬的危险境地,由此而造成的极度恶化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塔里木河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塔里木河流域下游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问题,国务院于2001年批复总投资107.3亿元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规划目标之一就是实现“水流到台特玛湖”。</p><p class="ql-block"> 新疆自2000年起先后22次向塔里木河下游进行生态输水,随着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到了日益改善。随着多次输水,台特玛湖的占地面积已有511平方公里,达到上百年来的峰值。台特玛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全面恢复,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度。新增植被覆盖面积达到362平方公里,沙地面积减少854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即使这样,若羌县城也经常遭受沙尘暴的侵袭。在我们所住酒店打扫卫生的大姐,她觉得若羌县不好的原因就是“经常刮沙尘暴,弄得到处是沙”。2019年5月4日下午,若羌县遭受特强沙尘暴,沙尘暴像一堵黑墙迅速向若羌县城逼近,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将县城笼罩起来,天空顿时一片漆黑,如同夜晚,能见度不足五米。假如没有台特玛湖,还会有若羌县城吗?</p><p class="ql-block"> 不管怎样,台特玛湖死而复生了!面对如今湖边郁郁葱葱,湖水清澈见底,湖上飞鸟嬉戏,生机盎然的景象,我在想——</p><p class="ql-block"> 罗布泊会有这一天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野生黄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这只漂亮的雄性黄羊正一动不动地警惕观察着四周</span></p> <p class="ql-block"> 下G218国道后,我们便进入了一片胡杨林。这里的胡杨树很粗壮,估计好多都有几十上百年之久,五月的胡杨树是绿的,正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地生长在沙漠之上。这片沙丘比较独特,高低起伏地在胡杨林中伸展开去,黄沙的黄与胡杨的绿构成了眼前这个世界的二元色,呈现出生与死的矛盾交织之美。</p><p class="ql-block"> 车队在离开G218国道后不久,右拐进一条狭窄的沙路后,对讲机里突然传来2号车小马哥激动的声音“黄羊,黄羊,快看黄羊”。我四处张望,也没看到哪里有黄羊。还是史队眼睛敏锐,指着车窗外的右前方说“那里,在那里”。开始我仍然没看到什么,只觉得沙丘上全是一片死寂的黄色,在史队的再次指引下,才看到了很远处有一只全身黄、屁股白的黄羊,因为距离太远,看起来完全是一个小点。 </p><p class="ql-block"> 我赶紧换上长焦镜头,在车上隔着车窗玻璃,用高速连拍抓拍。在长焦镜头里才发现这只黄羊还长着两只角,看来这是只雄性黄羊,它似乎也注意到了远处的我们,正静静地立在沙漠上,警惕地注视着四周。</p><p class="ql-block"> 为避免汽车的发动机声惊吓到它,我们在一棵高大的胡杨树前停车熄火。我借着郁郁葱葱的胡杨树的遮掩,悄悄地下车,躲在胡杨后面,举起相机从胡杨枝丫的缝隙中对着远处的黄羊再次拍摄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只雄性黄羊长得很美,黄色的身体与黄色的沙漠完全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的话,是很难发现它的。头顶上两只角的角尖相向弯曲构成一个优美的小弧,非常漂亮。它是背对着我们的,白色心型的屁股正对着我的镜头,显得有点耀眼。</p><p class="ql-block"> 野生黄羊是一种特别机警的动物,极善于跳跃和奔跑,跳跃高度可达2.5米,而奔跑的最高时速为90公里左右,转瞬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黄羊窜一窜,马跑一身汗”之说。这只黄羊看来还没有完全发现我们,因为它没有逃跑,静静地站在沙漠上,但是也有警觉,正侧着头一动不动地观察四周。前几天在罗布泊1号大峡谷,黄羊先发现我们而快速逃离,而当时的距离又太远,慌乱中导致照片模糊不清晰,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而现在这只静立的黄羊为我提供了难得的瞬间机会,我将手中9幅/秒的尼康D850相机的高速连拍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只听得相机马达高速运转的“哒哒哒”声,伴着我“咚咚咚”的心跳声,估计上百张抓拍照片已写入了相机的存储卡。尽管当时拍摄的距离较远,而我带的只是70—200的镜头,焦段短了点,但后来在显示屏上一看,比起上次拍的黄羊清晰了很多,有好几张还可清楚地看到黄羊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这只雄性黄羊静静地观察了几分钟后,可能没发现有任何危险,便放松了警惕,开始悠闲地朝着附近的一大丛胡杨林走去。史队曾说,黄羊是群居动物,一般不会单独行动的。我们上次在罗布泊1号大峡谷附近拍到的三只都是雌性黄羊,没见到雄性黄羊。今天这只雄性黄羊的附近,会不会有雌性黄羊呢?我开始在镜头里搜索四周,果然一只短耳没角的雌性黄羊进入了镜头。可能是距离太远的原因,这只雌性黄羊不仅没发现我们,还不时悠闲地低头伸长脖子啃噬着什么。它边啃边走,逐渐向那只雄羊靠近,幸福的事发生了——它俩同框了。我生平第一次拍到了野生雌雄黄羊一起的照片。因为野生黄羊生性机警,奔跑迅速的缘故,人是很难近距离接触它们,被拍摄到的机率很小,而今天它们如此给我面子,实乃上天的厚爱。唯一遗憾的是,镜头焦段太短了,没拍到更清晰的远距离外的黄羊。</p><p class="ql-block"> 后来,它俩一前一后地往更远的胡杨树走去,最终消失在绿色的胡杨林中。</p> <p class="ql-block"> 待两只黄羊不见踪影后,我们才重新启动汽车继续前行。这一段的路貌非常独特,主要由大片大片的沙漠和粗壮葱绿的胡杨组成,这与前面穿越罗布泊的其它地方都不太一样。此刻正是无人区里难得的无风之时,在大片死寂的黄色世界里,到处生长着上百年的粗壮胡杨。那苍劲的虬枝上,满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在茫茫的沙漠里,像是一支生命怒放的赞歌,真的令人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但与罗布泊其它地方一样,再往沙漠里走,这样的绿色就越来越少。枯死的胡杨树干露出被沙尘暴活生生吹断而参差不齐的断裂口,直立在沙漠里,仿佛向天控诉着世界的不公!取而代之的低矮的红柳,还在用其发达的根系牢牢地固守着一个又一个的沙包。这样的场景在罗布泊无人区的边缘地带太常见了,以致于坐在车上的我们不觉得有什么新奇感了。但是,连续多天穿越罗布泊无人区的我们知道,正是这些固守着一个又一个沙包的红柳,才是沙漠的最后一道防线。再往前走,连红柳也越来越少,而后也和外围的胡杨一样,终为一丛又一丛的枯根,再也无力固守沙包。狂风一来,风吹沙走,很快便沙漠化了。</p><p class="ql-block"> 长此以往,沙漠不断地吞噬着红柳和胡杨,一刻不停地向着人类的居住地挺进着,严重威胁着周边人们的生活,逼迫人们不断地迁徙……</p><p class="ql-block"> 面对如此凶残的“敌人”,人类的唯一武器是“水”。可是,“水”又从何而来呢?这就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自以为聪明的人类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缺水、大风是罗布泊沙漠化的主因</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黄沙漫漫的世界里,假如你看见这样的一两棵红柳苗顽强地钻出沙漠,随风摇曳着绿色,奏出生命的强音,会眼含热泪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进入罗布泊无人区的核心区,<span class="ql-cursor"></span>陷车、拖车再次成为日常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去往小河墓地的路,就是这样在沙丘之间找缝隙穿越过去的</span></p> <p class="ql-block">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心,古代丝绸之路在这里经过,民族的交流在这里深入,多元的文明在这里汇聚。丝绸之路作为人类历史上空间跨度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化线路,虽路程艰险,却承载着多元文化的繁荣和交融。</p><p class="ql-block"> 正如我在第9集里介绍的一样,文化的多元汇集,必然会带来震荡。而随着长时间的震荡,最终是不同文化的融合,创造出文明和繁华,之后再湮灭于尘埃之中。</p><p class="ql-block"> 在罗布泊里曾经辉煌了八百多年的楼兰故城,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我蓦然觉得人世间的所有纷争都毫无意义,甚至在霎那间在我心中至高无上的国家的概念也淡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也许这就是有人说的,人生的意义就是无意义吧!</p><p class="ql-block"> 人生最大的无意义体现在——我们都要死亡,我们都是向死而生!今天我们即将到达的目的地与前面的都不一样,说直白一点,它是坟地,一座古代的坟地,一座大型的坟地,一座曾经湮没于黄沙之中数百年的坟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河墓地与楼兰故城直线距离相距一百多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 小河墓地距离楼兰故城一百多公里,位于罗布泊沙漠中。它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墓碑或墓葬群,而是极具特色。即便从未去过或了解过,你只要看了简单的文字描述也足以一眼认出它:一个高度大约七八米的沙山上,密密麻麻伫立着圆形、菱形、桨形的胡杨木,高度达4米以上,其中大多数木桩被砍成7棱到11棱。沙山下面则是令人震撼的层层叠叠的棺木。</p><p class="ql-block"> 如此奇特的坟地是怎么发现的,它与一百多公里外的楼兰故城又有什么关系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斯文·赫定基金会出资为奥尔德克在新疆尉犁县修建的墓园</span></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一提起楼兰,往往就把它与斯文·赫定联系在一起。确实,这位瑞典探险家把楼兰带到了大众面前,但是他却不是第一个发现楼兰的人。我们一提起小河墓地,往往把它与瑞典考古学家沃尔克·贝格曼联系在一起,但是他也不是小河墓地发现的第一人。他们俩人只是把楼兰故城与小河墓地带到公众面前而已。</p><p class="ql-block"> 真正第一个发现楼兰故城与小河墓地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而且是同一个中国人!</p><p class="ql-block"> 他就是罗布人奥尔德克。</p><p class="ql-block"> 奥尔德克,1864年出生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的米兰镇北部民族村附近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阿不旦村,他的本名叫乌斯曼,因为水性极好,他的父亲称他为“奥尔德克”,罗布语“鸭子”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我在第9集详细介绍了在1900年,斯文·赫定带着奥尔德克探险,因寻找丢失的铁锹,奥尔德克意外发现了楼兰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与楼兰一样,小河墓地的发现,也是颇有戏剧性的。</p><p class="ql-block"> 时隔34年,斯文·赫定得知塔里木河改道使罗布泊再次成为巨泽,于是前往考察,奥尔德克此时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不过罗布人向来长寿。也许是在斯文·赫定的影响下,也许是想获得一些金银财宝,这30年间奥尔德克曾数次前往沙漠探险。“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雅丹布拉克和库姆河以南的荒漠中,他发现了一座据他说有“一千口棺材”的小山。 </p><p class="ql-block"> 斯文·赫定于是让同行的探险家沃尔克·贝格曼和奥尔德克一起去进行考古发掘,但是他们在荒漠中历行了50多天仍然没有见到那座神奇的小山。这让这位70多岁的老人很是懊恼,担心自己找错了方位,让同行的专家们认为自己在说谎。</p><p class="ql-block"> 大家决定做最后的努力,沿着库姆河的一条支流(没有名字,探险队随意的取名为“小河”)前行,他们不知道“小河”这个名字将会震惊世界!小河的两岸没有什么植被,举目荒凉。沿着小河走了大概65公里依旧一无所获。很明显,第二次探险好像也要以失败告终。而就在此时,河岸以东4公里左右处有一山包,上面密集的“生长”的胡杨,不过已经是枯死了的,这些胡杨距离极近,完全不像是自然长成的,可是这并没有引起考察队员的注意,只有奥尔德克久久地凝视这那个山包。突然,他指着那个山包大喊“它,就是它。”</p><p class="ql-block"> 没错,小河墓地从此成了罗布泊探险史上分量极重的考古发现!</p><p class="ql-block"> 到底是什么运气才令同一个人发现两处令世人惊奇的罗布泊遗址?不管现在还是未来有没有破解楼兰消失之谜或揭秘小河墓地的历史,作为发现者,普通的罗布人奥尔德克的名字都值得被大家铭记。</p><p class="ql-block"> 1995年,斯文·赫定基金会出资为奥尔德克修建了墓园。墓园坐落在新疆尉犁县城郊一片胡杨林中。</p> <p class="ql-block"> 在经过七八个小时的跋涉穿越后,我们在小河墓地附近,遇见了一个悬挂粤A粤B车牌的广东越野车队,大概有八九台车,一辆接一辆地正原路返回。一打听,才知道小河墓地与楼兰一样不对社会开放,不让一般游客进入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消息真的让我们沮丧到了极点。怎么办呢?返回去,大家如此淘神费力地走到这里也实在不甘心;不返回,又进去不了。</p><p class="ql-block"> 在大家左右为难之际,我突然想到我们不是还有无人机吗?人进不去,飞机不是可以飞进去拍拍吗?这样至少没让我们白跑一趟吧?</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升起无人机,用无人机代替我们的眼睛去游历小河墓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以下图片有些系航拍片,有些来自网络,仅用作写游记,如有侵权,留言立删)</b></p> <p class="ql-block"> 在罗布泊无人区飞无人机,好处和坏处各有一个。好处是,这里既无高山大树,更无电线电杆,飞手可以尽情飞。飞机可以飞得很高,也可以飞得很低,甚至可以飞到地面上,从人眼的角度拍摄。因为没有信号阻隔,飞行距离也可以飞到飞机设计的极限;坏处是,就怕遇到突然卷起的沙尘暴。遇到沙尘,不仅容易炸机,而且飞机也极易受细小沙子的入侵而损坏。</p><p class="ql-block"> 好在此刻是微风,正是飞行的好时候。我赶紧升起无人机,按照史队手指的方向飞去。</p><p class="ql-block"> 因为多次在网络上看到过小河墓地,对它算是很熟悉了。远远的,我便从遥控显示屏上看到了沙漠上一处巨大的隆起的沙丘,上面有着头发一样茂密的木桩,在黄色荒凉的沙漠里很是显眼。即使在显示屏上,也能感觉到整个场景笼罩在诡异的氛围中。</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小河墓地了。</p> <p class="ql-block"> 回家后查资料方知,小河墓地位于孔雀河支流——小河河道东侧约四公里处,远远望去是一座长74米、宽35米、高约7米的巨大椭圆形沙丘,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而古罗布泊的先民,便在原生沙丘的基础上,层层堆叠墓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河墓地文化景观。这种形式的墓穴,不仅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上目前已经发现的墓穴类型当中,也属独一无二的。</p><p class="ql-block"> 小河墓地最为醒目的就是沙丘墓地之上矗立的百余根胡杨木柱,这些立木的根部表面都有残留的红色。对此,带领奥尔德克发现小河墓地的瑞典探险家贝格曼曾经有着美好的想象:“看来这座死神的立柱殿堂,曾经笼罩在一片耀眼的红色之中”。的确,红色是血的颜色,也是生命的颜色。</p><p class="ql-block"> 显然,这些立木并非随意树立。实际上,以“太阳墓地”而闻名,同样位于罗布泊孔雀河的古墓沟墓地,也曾经发现了大量立木,只不过那里的立木是呈现环状、放射式排列,墓穴就位于环形立木当中,研究者认为可能出于对太阳光芒的模拟。</p><p class="ql-block"> 那么,小河墓地的立木,是否具备同样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当考古发掘者清理巨大沙丘下的层层墓葬时,渐渐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些木棺之前,会竖立不同形状的立木,推断是属于当时人们神秘夸张的生殖崇拜。其形状是根据性别来区分的:男性逝者的墓上立的是桨形木桩,木桩大小有差别,但是每一根都是上端涂抹黑色颜料,木柄处为红色;而女性逝者的棺木上立的是棱形木桩,上粗下细,高度相较于男性棺椁立柱较低,露出地面的部分大约一米五高,上端也涂成红色,缠绕了绳子。</p><p class="ql-block"> 现在考古学家一般认为桨形木桩象征着女性生殖器官,而棱形木桩则象征着男性的生殖器官。</p> <p class="ql-block"> 怎么去解释这种针对不同性别,采取不同立木的特殊做法?牵扯到两性男女,自然不得不考虑从史前时期始终延续的生殖崇拜。</p><p class="ql-block"> 小河墓地这样的布局,其棺木实际上就处于男-女、阴-阳的二元结构中。而值得注意的是,男棺之前立女阴,女棺之前立男根,这种男女相对的模式,呈现出一种被各自生殖力包围的特殊形式,可能正是寓意着死后的再次复生。</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孤阴不长,独阳不生”,男女所代表的阴阳之力,在死者墓前完成了融合,这种生殖崇拜的力量,足以冲破死亡的界限,迎接一个新生命的轮回。</p><p class="ql-block"> 这种宏大到以一整座墓地作为背景构建出的生殖意象,在青铜时代的新疆地区别具一格,成为引人深思的文化奇观。</p> <p class="ql-block"> 航拍时,从显示屏上我惊讶地发现,沙丘上,除了上百根木桩外,就是层层叠叠、错乱散落的是难以尽数的弧形棺板,它们大小不一,厚薄不同。</p><p class="ql-block">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棺木侧板是胡杨木,形状有点像是电影里看到的埃及棺椁的样子,没有底层木板,上面是一个小的盖板。木头外用现场宰割的牛皮包裹着,随着牛皮的风干和收缩,紧紧地将木板压在一起,很好地将棺木保护起来。因为风干的牛皮是非常结实的,所以使得棺木更加牢固,棺材内也基本没有被沙尘污染。</p><p class="ql-block"> 墓葬内的随葬品相较于这些壮观的木桩景象就稍显逊色了,只是一些普通的衣物,还有简单的颈部、腕部的装饰。但是每个墓穴中,不论男女都会有一个草编工艺的小容器,类似竹篓。并且死者身上会覆盖很多的麻黄草,至于这有什么作用或是有什么寓意,目前还未得出结论,不过有猜测认为这些麻黄草的用处是防腐防虫。</p><p class="ql-block"> 更为神奇的是,当初发现小河墓地时,探知该墓在地下竟有七层之多,越往下,年代越久远,最深的第七层,竟是3800-4000年之前殷商时期的墓穴。每一层之间都有厚厚的沙土相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河公主干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河公主复原图</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最为神秘的微笑:一个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另一个是具女尸,也就是“小河公主”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其代表作《新疆考古记》这样写道:“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钩鼻、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1934年5月,贝格曼率领考察队在发现小河墓地,在“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里,住着那位会微笑的“公主”。从此,“小河公主”之名不胫而走。</p><p class="ql-block"> 小河墓地亦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楼兰探险史、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也是世界上惟一的、未能被解释的墓葬形式。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再也没有考古学者进入小河地区,昙花一现的“小河公主”是否安好,成了一桩悬案。</p><p class="ql-block"> 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王炳华等人,曾按图索骥寻找小河墓地,但没有成功。</p><p class="ql-block"> 2000年12月,王炳华再次深入罗布泊,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贝格曼照片的拍摄地。果然,整个小河墓地犹如一只插满了筷子的馒头,安卧在沙漠深处。虽然时间已过去66年,但小河墓地似乎并没有太大变化。</p><p class="ql-block"> 200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小河墓地迎来了考古发掘。最终,他们在小河墓地清理墓葬33座,其中成人墓25座、儿童墓8座,干尸15具、木尸1具,祭祀遗存两组,文物近千件。</p><p class="ql-block"> 只可惜,当年贝格曼见过的“小河公主”,早已被人为扰动,不在墓葬之内,无从查验真身。考古工作者便把在发掘中发现的,与照片中打扮近似的另外一具女性干尸,命名为“小河公主”。</p><p class="ql-block"> 虽然不是原版,可这位新一届的“小河公主”,依旧算得上是全球干尸界的“颜值担当”。她身形娇小,仅有152厘米,但皮肤白皙、高鼻深目,毛发呈现亚麻色,长发及胸。经DNA检测,考古工作者判断,“小河公主”有可能是个欧亚混血美女。</p><p class="ql-block"> 小河墓地距离楼兰古城不算远,但是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时代。“小河公主”生活的时代大约相当于商代早期,为公元前1500年左右,距今足有35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从陪葬品来看,即便搁在现代人堆里,“小河公主”依然算是个时尚达人。她身披斗篷,头戴白色圆毡帽,佩戴项链,身围短裙式腰衣,腰衣上穗子及膝,足蹬皮靴。显然,那时的人已经很会保养,她全身敷满了一层浆状的乳酪,以便让皮肤更显柔嫩光滑。</p><p class="ql-block"> “小河公主”躺在沙地上永远地睡去,木棺像倒扣在岸上的木船,将死者罩在其中,隔绝了生与死的时空。她表情安逸,脸上是凝固的微笑。这微笑是怎样形成的,科学无从解释。也可能一切只是个巧合,但是她的面容似乎有着神秘的魔力,总能吸引人多看一眼,让活人对干尸都不那么畏惧了。</p><p class="ql-block"> “小河公主”和“楼兰美女”一样,现都是位于乌鲁木齐的新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小河公主为何历经三四千年不腐呢?考古学家们在对小河公主进行研究检测的时候发现了她的身上有奶类物质,因此他们猜测小河公主千年不腐的原因可能与这些奶类物质有关。</p><p class="ql-block"> 后来这种猜测得到了证实,其原因与在其胸部发现的奶类物质确实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种奶类物质有一定程度的防腐朽作用。不同于埃及经过脱水以及采用香料防腐的木乃伊,小河公主的干尸上没有找到任何脱水和使用香料的痕迹,这也就使奶类防腐的观点更加让人信服。</p><p class="ql-block"> 但是这类奶类物质的防腐朽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主要的防腐原因还是环境因素。</p><p class="ql-block"> 根据干尸的研究和其出土的结构来看,可以推测出四千年前的情景,斗篷严密的包裹着尸体,两根胡杨树干完全被掏空,固定在一起后,有诸多小挡板用作棺盖,使其尸体得以密封保存,隔绝氧气。</p><p class="ql-block"> 小河流域本身就处于沙漠,常年干燥,再加上这样的密封保存,营造了一个密闭不透风,而且十分干燥的空间环境,就连细菌也很难进入,正是因为这样,小河公主才得以千年不腐,永远保持微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河墓地附近立着一根神秘的柱子</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距离小河墓地的不远处,我还航拍到立在沙漠里的一根奇异的柱子。它有十三四米高,周边没有任何东西,孤孤单单地立在荒漠里。最奇特的是,它呈下细上粗,是那种从下往上逐渐变粗的状态。到最上面,则是突兀的纺锤状,像现在采用焊接技术焊接在上面的一样。从显示屏上看,材质不像是附近墓地上插的木柱,更像是用石头做的石柱。</p><p class="ql-block"> 与不远处墓地上密密麻麻立着的胡杨木桩相比,这根柱子孤独地立在荒漠里,在惨白的太阳下,显得特别的神秘诡异。它好像是在通天神佑,也像是在守护着一二百米外的墓地。经后来咨询,它估计是祭祀用的,但叫什么就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 “小河墓地”还是一个干尸和木尸结合的墓葬。因为在这里还发现有“木尸”——是胡杨木加工成人的头部和躯干,再用猞狸皮包裹固定。专家推断这样的木尸可能是某个死者的替代品。</p><p class="ql-block"> 小河墓地据推断已经存在三千多年,可是至于墓穴到底有多少层,那些棱形的切割面到底多少,有没有不同含义,木桩的颜色,上面的纹路有没有什么寓意,以及这种墓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都还无法完全明确地解答,甚至他们的语言、文字都无法逐一翻译。这就是小河墓地,在罗布泊沙漠之中安静的、神秘的墓地。</p><p class="ql-block"> 小河早已干涸不再,但是它的文明还在等人们去探寻。</p> <p class="ql-block"> 航拍结束,已是下午六点左右,我们也像前面的广东越野车队一样,踏上返程之路。在距国道G218尚有几十公里时,天已开始暗下来了,我们决定停车扎营。</p><p class="ql-block"> 今晚是我们本次穿越罗布泊的最后一晚,史队特意安排做了一顿“豪华盛宴”,有土豆烧鸡,青椒肉丝,饺子,还有大家特别喜欢吃的新疆烤羊肉。这样的饭菜在家里也就很普通,但在罗布泊无人区却是“奢侈之极”。</p><p class="ql-block"> 也许上天也知道今晚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晚,整整一个晚上,都没刮过大风,这让我们在帐篷里踏踏实实地睡了个好觉。</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安静了一晚上的沙漠又开始刮起了大风。我们赶紧撤营起程,在沙尘暴中,经过四个小时的穿越,艰难地到达了罗布泊无人区的边缘地带——胡杨林防风带。</p><p class="ql-block"> 一到这些野生的胡杨林地,沙尘暴立马小了很多。这些位于罗布泊边缘地带的低矮却粗壮的胡杨林,用它们密密实实的枝丫阻挡了大部分风沙的侵袭,也阻挡了沙尘暴肆虐的锋芒。以前都只是在文章上读到过防沙林建设的重要性,而现在才在沙漠里亲身感受到,实在令人感叹。</p><p class="ql-block"> 而眼下,这些野生的胡杨林也在不断地死亡中,沙漠侵吞人类领地的步伐还在加快……而人类唯一的武器是“水”!</p><p class="ql-block"> 但是, “水”从哪里来呢?</p> <p class="ql-block"> 中午十二点过,我们终于再次回到车水马龙的国道G218。从这里,我们来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州府——库尔勒,重新回到文明世界,也结束了对我此生而言极为重要的一次旅行——值得用一生去回味的穿越罗布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结 语</b></p><p class="ql-block"> 在罗布泊无人区的十个日夜里,见惯不惊的是,车轮刚碾压出的车辙印,风沙很快就抹去了一切痕迹,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可是历史却将这一切沉淀下来,一层一层堆积在地下,直到有一天,有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p><p class="ql-block"> 从罗布泊回来已有大半年了,因为诸事甚多和自己懒惰之故,时至今日才将十篇游记编写完毕。我知道,蜗牛般更新的速度,也让一些“追剧”的读者心有不满。在此,我满怀愧疚地说声“对不起”。要特别致谢书友“绿道”,每篇游记初稿出来后,她都是第一个读者,帮我审阅修改。</p><p class="ql-block"> “五十岁前为事业而活,五十岁后为自己而活”是我的人生规划。人生也许只有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才可以说真正到了“名利皆抛”的境界。因而才能在做决定时,首先遵循的是自己的内心,别无其它。</p><p class="ql-block"> 决定穿越罗布泊,是我内心的呼唤,也让我内心忐忑不已。而今穿越活动结束,已有半年之久的内心沉淀,心里却仍旧不能平静下来。如果说,我的上半生是想做个有事业的人,那么下半生就想做个有故事的人,想去看遍大河高川,日起日落,星辰大海,不枉此生。而罗布泊的十日穿越之旅,恰好纠偏了我的这一想法——在时间面前,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p><p class="ql-block"> 正如第9集里我在楼兰时的感受一样——“争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在罗布泊无人区,当我面对大气磅礴的雅丹地貌,面对浩瀚神秘的苍穹星空,面对空旷无垠的大漠戈壁,面对一千多年前的楼兰故城,面对三四千年前的小河墓地,面对诡异的彭加木失踪地纪念碑时,才明白人在向死而生的过程中,很多以前努力追求的东西在我的心中并不那么重要了,才真正懂得“无所谓失去,只是经过而已”,人生所有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p><p class="ql-block"> 在罗布泊无人区,当我艰难地行走在荒无人烟、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上,除了苍凉与悲壮,看不到其它生命的气息时,才悟到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内心的安静淡定才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市井繁华,荣辱沉浮,还是金戈铁马,尔虞我诈,最终都会如沙漠中留下的脚印,被风抹去我们存在过的一切痕迹,就像我们从来没有来过。</p><p class="ql-block"> 争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是为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蓝冬季</p><p class="ql-block"> 二O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夜于鹃城家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全文结束,非常感谢您的阅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