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实践“以生为本” <p class="ql-block">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伴着春的气息,3月31日李彦平西安市名师+研修共同体全体成员来到美丽的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朱雀分校,共同开展了一次联合教研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以落实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目标,在实践中体现语文教学学段的阶梯性,阐释适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情境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感知、想象,感受母语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并能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由三节示范课教学和专家评课、微讲座几部分构成。</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中首先由碑林区“教学新秀”、大学南路小学分校教师罗潇潇执教了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罗老师精心准备,课前收集的大量的资料,补充扁担、朱德同志等材料,并多次运用视频,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拉近了革命战争年代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感受挑粮的艰辛时,通过词语的理解、动态的板书、学生的视角,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渠道引导学生体验路程的遥远、山高路陡、环境的险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训练理解感悟挑粮的艰难;为后面学生感知伟人的品质埋下伏笔,进而渗透革命传统教育。</p> <p class="ql-block"> 胡悦璐老师执教了三年级下册《花钟》一课。胡老师是大学南路小学朱雀分校教师。她亲切优美的点评语言,学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胡老师先复习词语,感受直接找关键句概括段意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找多个关键句,圈画关键词,再连词成句概括段意的方法。然后运用学习单,学练结合。最后还创设情境建造四季花钟,引导学生生动描写,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读写结合、学用结合,达到了从语言到文字的体验过程。</p> <p class="ql-block"> 共同体成员万军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下册《白鹅》一课。万老师是西安市教学能手、莲湖区远东一小教导副主任,她立足课堂、以生为本,不仅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科素养及综合素养的形成。本节课,万老师设计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复习上节课找出的词语,让学生挑战背诵引入新课。由浅入深,带学生发现白鹅的吃相特点。之后运用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合作学习,体会白鹅的叫声和步态。最后万老师创设情境,回归主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动物,感受丰子恺对白鹅的喜爱。万老师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她运用生生互评,关注学生在发言和倾听发言时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在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时,她对学生同伴评价进行再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评价中学会评价。</p> <p class="ql-block"> 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后,三位老师针对本节课进行说课和深刻反思。</p><p class="ql-block"> 参加观摩的老师们也积极地进行了评课,老师们从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学生的活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及践行新课标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高水平的教学能力。</p> <p class="ql-block"> 结合三节课的呈现,李老师进行了总结与建议,同时为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做了题为《构建益于学生感受、体验、发现的语文新课堂》的微讲座。李老师强调教学要面向需要帮助的、点拨的孩子,要为更多的孩子服务,要看孩子得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感受、体验、发现的快乐之旅。一节好的语文课就是要让人舒服:讲课的老师舒服、学习的学生舒服、听课的老师舒服。新课堂是调动一切手段,来达到学生体验、感受、发现的目的。语文不是只教课文,而是要教方法。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不断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教学是一种艺术,让教学充满生命的气息,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加入自己的智慧,融入自己的特色,让我们一起建设有用的、有益的、合适的、新颖的、有趣的、热爱的课堂吧!</p> <p class="ql-block">撰稿:郑亚妮</p><p class="ql-block">照片:杨礼</p><p class="ql-block">审核:李彦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