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代自驾路 之一 -- 我的青藏中线散记(中)

杨晓光

接上篇,“我的青藏中线散记(上)”。 <b>二出帝都:启动青藏中线之前的热身</b> 2021年夏天的疫情本来就没有太严重,很快就控制住了。第一次半途而返,心有不甘,当然不会放弃;回家后车上的装备行囊都没有卸下,就是准备着随时再出发。终于,回京的一个月后,尘埃落定,9月11日再次启程。<div><br>这一次目标明确,直奔青藏中线主题。不过,毕竟到达起点--都兰县巴隆镇,有若干不同线路可走。经过仔细斟酌,选定了走青海省东部,经玛沁去往巴隆镇。到玛沁,是为了进行这次行程的第一个重头戏,转阿尼玛卿山,以为热身。</div><div><br>一出帝都时,绕了冬给错纳湖东北岸大约四分之一的湖岸线,有些路段蛮有意思,如果一切顺利,就打算再到冬给错纳湖转一转,好像好有一条去往都兰的小路,正好探一探那一带没什么人烟的地方。</div><div><br>上述两个目标,阿尼玛卿转山圆满完成;冬季错纳到都兰穿越,途中一段路需要涉水跨过河道,当时的水流过大,不敢涉险,原路返回,围着冬湖跑了一圈儿,也算不虚此行。</div><div><br>上图片:</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9月16日,初见阿尼玛卿,这是在德玛高速上。此前几天,青海一直阴雨,但这一天相当给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了顺时针方向完成转山,我从德玛高速下大武镇出口离开高速,驶入乡道向东南方向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牧场、高速公路,隆重推荐这条路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几小段路有些挑战和艰辛,大部分路基良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遇两个也准备转山的藏民,我到达的时候,他们正在望着这个过水上坡弯一筹莫展。我的突然到来,让他们不得不有所行动了,冲就是了。于是,现代SUV铆足劲摇摇摆摆地过去了。在信仰的道路上,还是需要一些决绝;另外,据我观察,其实并没有啥危险,只是水流看着有些吓人而已</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过了这个弯之后,拍照留念。路边的行李,是两个藏民的,为了顺利过弯,他们卸下了行李。他们开的毕竟是两驱车,略吃力些。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我拖他们的车过去,就是没来得及交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里,可能差不多就是上午在德玛高速上停车的位置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冰川的壮阔,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信仰愈加壮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转到了山的另一侧,这边,云层浑厚沉重</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面的路断了,就像有时候的人生一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另一个方向上有条路,看上去似乎可以从那边绕过去,也像有时候的人生一样。。。</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绕路,要经过这样一片地方;有些惊悚,但过去没问题,难忘的路段。补充一点,我车的位置往前要下到河谷,穿越一条小河的河床;2022年夏天,有自驾车队在此遭遇山洪</h5> 顺利完成阿尼玛卿转山,第二天直奔冬湖。天气同阿尼玛卿的后边段(西段)差不多,阴沉沉相当肃杀。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9月17日,冬湖边的红草滩已经开始蔓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刚才还是柏油路,还有一个明晃晃的路牌指着都兰县方向,走着走着就酱紫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而且,越走越离谱儿。于是乎登一高处,想望望前程,河谷的右岸,依稀可见一条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张能把依稀可见的路看得略微清晰一些,但似乎也不完整。如果卜卦问前程,问到酱紫局面,那也是挺崩溃的。。。</h5> 从冬给错纳去往都兰的路,路况非常之差,大段路属于那种典型的只有车辙而没有路基的路,应该是牧道为主。没什么风景,只有烂路。尤其是到了一片大河滩的时候,连车辙都看不出来了,从轨迹的方向看,那里我需要涉水跨过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河到对面才能跟接下来的车辙连上。<div><br>因为2019年吃过涉水路段的亏,心有余悸,且单人单车,于是决定折返。不过,这条线,还是跑过了几个吓人的路段,无疑给后面的行程多少留下了些阴影。我相信对我后来决定在杂多放弃接下去的青藏中线也是起了作用的。</div><div><br>折返后,接着跑冬给错纳湖的南半环,路距离湖边有段距离,隔着几座大山,因此没什么风景。走马观花,寥寥草草地完成,然后上高速,顺利抵达香日德,又住进了我曾经猫过几天之久的小旅店。准备第二天睡个懒觉,修整一下,再前出到巴隆镇。</div> <b>二出帝都:青藏中线之巴隆镇-麻多乡段</b> 9月17日下午,到达巴隆镇,住进一个小旅店。跟老板问了问去往阿拉克湖以及曲麻莱县麻多乡的路。老板讲,去阿拉克湖的路很好,去麻多乡,你一个外地人就别跑了,路很麻烦。。。<div><br>9月18日清晨,还是信心满满地出发了,我对轨迹很有信心。我的青藏中线之行正式拉开。</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巴隆镇到零公里路碑,大约有五六公里的样子</h5> 显然昨夜山里面下了雪,但早上的天气不错。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是种能让无比沉闷的东西一下子有了灵气的东西</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是个雪山控,只希望夜里的雪再大些才更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兴奋,一路高歌猛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显然,有人早我而去</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等享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并非人迹罕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垭口,雪反而少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翻过垭口,几乎看不到什么雪的踪迹;这一带的牧民点密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拉克湖遥遥在望</h5> 阿拉克湖路,就像巴隆镇上那间小旅店的老板所言,的确不错,风景、路况俱佳;真正的挑战,是从阿拉克湖开始,去往曲麻莱县麻多乡的前半段,没有路基,只有车辙,且大段涉水,要么在河道里面跑,要么是貌似泥沼的山坡地上跑,最惊心动魄的是连续以低速四驱模式上四个大坡儿。那是一段让老男孩们这些越野老炮也心有余悸的路。<div><br>一般上山的路,会按之字形设计,盘上去,降低坡面的陡度。这里则不是,而是直挺挺的上。是个什么样子和感觉,咱们后面细说。</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藏中线的第一个挑战,在众牦牛睽睽之下,过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战战兢兢地过了河,发现接下来的,就是这样的路,没有路基,要找车辙了</h5> 从这里开始,一直到麻多乡,沿途没什么风景,只剩烂路。这里唯一能给我信心的,就是老男孩们的行车轨迹。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碰到前面有三岔口的时候,又想起了巴隆镇小旅店老板的警告,好在有轨迹,走偏了的话,很快就能发现以便及时纠正。</h5> 即便如此,还是走错了好几次,原地转了不知多少莫名其糊涂的圈儿。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过水路段成了家常便饭,一遍又一遍地刺激着我的神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段的路干脆就在河床上跑。前年在澜沧江源的遭遇一遍遍地刺痛着神经,我不想跑呵,但老男孩们的轨迹指着往这里面跑,我有什么办法</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里是当天着实受了刺激的一段。看到正前方那个上坡了吧,后面还有好几个。请特别注意,上去的车辙是直着上去的,一般比较急的坡道,通常是之字形盘上去。在这个位置,远处的上坡也就是个小土包,不过,看接下来的几张图片,就能感受到山坡的规模了</h5> 这里就是直挺挺的上坡路了。记不得最大角度这个数据了,反正我在司机那个位置只能看到天,是看不见前面路的;这种状况下,既没有人帮我看路指挥,也不能随便松油门停车,一旦失速、打斜,翻车就是结果。什么叫硬着头皮上,这回算是真正体验到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沿着图片左侧的车辙,向远方看,能够依稀看到我上来之前走的车辙,那里是刚刚跑过的河滩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刚才那一张,应该是攀爬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坡,现在这张图片,是第二或第三个坡上很窄的一点平地,让我的座驾休息一会儿,喘口气</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到了最后一个坡的坡顶后,回过头来看看这几个大坡儿。图片中间位置,从左到右,视野范围内至少三个大坡儿,车辙依稀可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把这个老伙计累坏了。一直处于低速四驱状态,生怕变速箱过热;而且,因为是单人单车,没有人帮忙看路,在爬升路段,我在驾驶员的座位上,根本看不到路,只有蓝天和白云,只有死死把着方向盘,无论如何不能打弯打斜,不能松油。。。前后差不多二十来分钟,到坡顶上,下了车,感觉四肢在颤抖</h5> 青藏中线的第一天,没完没了的过水路段和连续爬大坡儿,还有第二天去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最后几公里路的回程,车子在泥泞的山路上打滑一路摇头摆尾,再加上此前一天,自冬给错纳向西探寻去往都兰的小路上经历的惊险,这三个情况在三天时间内累加在一起,把我着实吓到了,以至于致命地影响了跑长江南源然后翻越唐古拉山的决心。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到这个路牌,我知道,惊险刺激的第一行程要结束了,精神为之一振</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号称天下第一,但我可是真拿不准,因为在后来去往约古宗列曲的路上,还有若干座桥,那里应该更接近上游才对</h5> 顺利到达麻多乡,想着这一路,有些不堪回首。<div><br>应该还是2019年那次陷车留下的后遗症,跑起路来比较保守。后边的黄河源、治多到杂多路段,都是同有过经验的朋友再三核实路况之后才跑的,不然也放弃了。虽然到杂多后,问了当年澜沧江源救援的领队才仁兄弟,但还是没有勇气单车跑杂多到巴青那一段。于是在杂多放弃了后续的行程,而是选择更稳妥的路线从杂多去往囊谦,然后走214,经类乌齐进藏。</div><div><br>好在,我还是跑了黄河源约古宗列曲和治多到杂多这一段省道224,尤其是省道224,精彩非凡,算是基本完成了青藏中线全线一半的路程。</div><div><br>还是来看看那两天的精彩瞬间吧。先看黄河源,约古宗列曲。</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面提过,去往黄河源头的路上,会经过若干做桥,比如这座,如果论起到源头的距离,这里比昨天那座号称天下第一,要近至少20公里。这是9月20日,自麻多乡去往约古宗列曲的路上</h5> 去往黄河源约古宗列曲的路不错,路基扎实,直到源头园区,没有涉水路段,但是一路上的风景比较平淡,地形没有大的起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像这样,高原上散落着零星的放牧人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离源头越来越近,水系明显增多,但路修的很好,路基扎实,根本无需涉水。这个路牌有点儿意思,指着一个寄宿学校校址到黄河源头的距离,但当地就是荒原一片,看不到学校的影子。如果有学校,倒是个不错的做志愿者的地方。</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河源头在搞景区,大门和若干房舍都在建设之中,但我到的时候,空无一人,既没有工作人员、施工人员,也没有游客。进入景区区域,要不是有轨迹,我是根本不知道往哪里走的,因为无人可问,但轨迹坚定的告诉我,需要跨过这条小河</h5> 对,探访黄河源,一路基本没难度,难在最后几公里。源头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叫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然后就是这样的路一直向前,大约3到5公里的样子,最后一段,要上上下下略陡的坡儿道几次。早上这个时候还好,温度还不高,除这种积水路段外,还不算太湿滑;但是,待我离开的时候,接近中午时分,路就变得很难走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河源头,就在栅栏右侧,我要沿着栅栏左侧这条车辙跑到最上面才有门。等我回来的时候,这段路已变得超级湿滑,再加下坡,车辆控制都有些困难,一路惊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门,就在我停车的地方,然后走进来,下坡大约几百米路即到源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处立着石碑的地方,就是源头了。这个坡度其实相当大,过一会儿我离开的时候,是深有体会</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是这里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生收获的第二块国家地理标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上来”的黄河水,发源于此涓涓细流,如此平淡无奇。无数条如此平淡无奇的细流汇集在一起,却形成了塑造文明的力量</h5> 黄河源的这一天,整体还是比较轻松和愉快的,只是在园区入口到源头位置这几公里路,跑得有些心惊胆战。早上去的时候,因为气温低,很多地方还结着冰,到离开的时候,临近中午,泥土松软湿滑,再加连续上坡下坡,车身在坡道上摇头摆尾,就非常恐怖了,担心的是打斜然后侧翻,因此,这点儿路走得非常小心,速度无论如何不能快。<div><br>这种感受,与前一天阿拉克湖到麻多乡路上经历的涉水、爬坡叠加在一起,对自己应付这种路况的能力和信心产生了怀疑,感觉在这种鬼地方没出任何问题,好运气可能已经用光了。。。</div><div><br>从黄河源出来,到了曲麻莱县城,第一件事情,是同2019年在杂多结下不解之缘的才仁联系,询问治多到杂多的路况。得到非常肯定的答复之后,稍感心安,才决定继续跑,否则,可能在曲麻莱或治多就会开小差,向东,走省道308或313,去往国道214和玉树方向了。</div><div><br>好在听取了才仁兄弟的意见,才没有错过治多到杂多这条规划中的省道,其实是一条精彩纷呈的景观之路。</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一条一般地图上没有的路,但已经有了编号和路碑,省道224。刚出治多县城,还是铺装路,往南走不多远,即改为砂石路,一直到杂多县的扎青乡</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条路的基本地形地貌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路一直在半山腰盘旋,全程没有涉水路段</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况相当好,同前一天相比,如高速公路一般</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山的距离相当近,好似触手可及</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被风、水和冰雪侵蚀的山体,突兀奇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个垭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进的方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山近在咫尺,为什么当初没有爬上去看看山的另一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形略显狰狞</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压迫感十足</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喜欢的一种路况,无人无车,蓝天雪山草原</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加上小河流水</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竟然还可以下道,不知左手边那条小路会去向何方</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河对岸雪山脚下,竟然有一座小房子,如果去住几天,应该超级惬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里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露营和徒步的地方,以后找机会</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觉得我已经爱上这里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直奔下一个垭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个海拔超过5000米的垭口</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垭口这里有个小小的海子</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跑这样的路,行进速度很慢,往往一个小时也跑不了几公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溪流,也是个露营和徒步的好地方</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经过这么一片地方,好奇大石头上写的什么</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距离杂多县的扎青乡应该不远了,河道宽阔起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牧民点儿和牛羊群显著增加,连狗狗都不经意地出现在照片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儿还有一只小家伙儿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快到扎青乡了,可以看到路面上一堆一堆砂石土,应该是用来补充路基的。想必来年去,这条路已然是柏油路了</h5> 如今已经跑完了青藏中线的全线,应该可以对这一路的风光评论一下,最赞的要属治多到杂多的这一段省道224;当然,如果算上去往澜沧江源头的路,那一段同这一段有一拼,因为从地图上看,这两条路线,实际上分布在同一条山脉的南北两侧;此外,进入西藏,布迦雪山和焫茸冰川那一带也是相当精彩。<div><br>非常庆幸,没有放弃这条路。</div><div><br></div><div>2021年二出帝都之行,接下来的活动比较常规,然乌湖游荡两天,打卡仁龙巴冰川、跑去看南迦巴瓦没看到,经普莫雍错到库拉岗日徒步,最后丙察察出藏。那一路的风景也很赞,但已超越了青藏中线的范围,以后单独成记吧。<br></div> <b>记忆中的疫情举措</b> 一出帝都和二出帝都,除了简单粗暴的个别基层单位“外来人一律劝返”之外,我没有感受到其他的不便之处。<div><br>印象中,那个时候,我只使用过北京的健康宝和广东粤康码,此外再没用过其他省份的健康码APP,如西藏的藏易通和青海的信用青海,都是2022年出行才用上。2021年的时候,连知晓都知不道。</div><div><br>2021年之行,一路上基本就是查行程码,核酸也并非硬性要求。在路上唯一做的一次是在青海省海东市人民医院,但要关注一个什么公众号才能查结果。后来到杂多县城试图再做一个,也是在当地人民医院采样,但只提供纸质结果证明,当天还出不来;如果在当地做的话,我就需要在杂多多待一天。于是放弃,直奔类乌齐。</div><div><br>在类乌齐进藏,当时并没要求核酸证明,查行程码即可。之后,一路上过检查站时,再没有人查过防疫方面的信息,只是在进拉萨之前,检查站问了一下核酸,我就拿出过了期的阴性结果,检查站要我写了一份保证书后放行。</div><div><br>后来到了库拉岗日,更是无所谓,二十来人住在村长家的隔断间里,大家连口罩都不带了。</div><div><br>总之,2021年的感觉,尤其是跟2022年比较起来,配套设施尚未跟上,核酸采样点和结果获取方式都很不方便;但多数情况下,除个别地方有些很刚性的规定外,各地均有方便游客出行的措施,总体体验尚可。</div><div><br>2022年,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强调核酸和健康码绿码。核酸采样以及结果上传方面的手段和设施,简直是发达方便的不得了。显然,常态化的工作进展是有成效的,各种措施、设施的进步和相关制度的完善比较明显。</div><div><br>2022年依旧从北京出发,很多地方,过高速出口收费站就有落地核酸采样点,凡没有规定小时数内有效核酸阴性证明的,采个样就放行。虽然多少会耽搁些时间,但感觉总体有序且很方便。</div><div><br>这一路上,很多地方核酸采样所需要的身份登记,都是通过扫描健康码来实现的,非常方便。支付宝上有各个省的健康码小程序的链接,只需登记一下,就可以获得相关省份的二维码,然后到了当地做核酸采样的时候,扫一下那个二维码即可,结果基本上都能做到第二天凌晨上传到健康码上。</div><div><br>因为有做核酸采样的需要,我每天行程计划一般都以下午4点钟之前到达下一站为目标,这样的话,到了当地,第一件事是去核酸采样,因此,在找住宿地点的时候,也增加了一条指标,就是附近是否有核酸采样点。颇为有意思的是,导航软件在推介旅店时,已经有了是否近核酸采样点这一项。</div><div><br>2022年那次西行开始的时候,就盘算着尽可能维持着24小时内的核酸结果,一来真有什么情况,自己可以尽早发觉;二来,凭这个,我想,恐怕就没人有理由再限制我什么了吧。实际执行下来,也真的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便之处,我所经过的地方,县城是一定有采样点儿的。</div><div><br>感觉常态化之后,也就如此吧,挺OK的。从四川进入青海,县城核酸采样都是相当方便的;达日县是个例外,不知为什么,我到的那天,在县医院门外排起了老长老长的队,且秩序比较差,以至于有人打电话要警察来维持秩序,算是唯一的一个体验不太爽的点儿。今年的杂多县城,已经统一把结果上传到信用青海平台,非常方便。西藏一样,藏易通平台非常好用,直到2022年8月初。</div>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