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五丈原”

土人儿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咏史诗.五丈原</p><p class="ql-block"> 唐.胡曾</p><p class="ql-block"> 蜀相西驱十万来,</p><p class="ql-block"> 秋风原下久裴回。</p><p class="ql-block"> 长星不为英雄住,</p><p class="ql-block"> 半夜流光落九垓。</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是唐朝诗人.胡曾所写的 咏史诗 五丈原 是对诸葛亮陨落“五丈原“的全面总结和概括。</p> <p class="ql-block">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五丈原”因诸葛亮而载入史册,其实“五丈原”只是普通的黄土台塬,面积也不大,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公里,高度50丈,地势险要,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关于“五丈原”的名字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因为它的高度开始叫“五十丈原”,后来逐渐传为了“五丈原”。关于高度,“五丈原”海拨大约750米,而关中平原的海拨平均是500米左右,也就是说“五丈原”高于关中平原大约200米左右,换算以后和“50丈”基本相符的;另一种说法是“五丈原”的地形,前阔后狭,最狭窄的地方五丈,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五丈原”位于关中平原西部,背靠秦岭,面向渭河,西距宝鸡40公里,东距西安120公里,突兀而起,是一个三面凌空,两面环水的天然高地。当年诸葛亮占据“五丈原”这个制高点和司马懿对峙数月,而司马懿在渭河北岸坚守堡垒,以逸待劳,采取的策略就是一个字“耗”,诸葛亮的蜀汉大军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粮食补给有限,必须速战,但司马懿就闭关不出,任由蜀军在外叫阵,诸葛亮为激怒司马懿曾送其女人衣服一件,即使这样司马懿还是不出战,最后诸葛亮无计可施,粮草耗尽,进退两难,忧虑成疾,自已也油枯灯灭,在54岁“盛年”就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 临终时的一句话“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意思就是 再也不能为复兴汉室、酬恩先主而上阵讨伐叛贼,浩淼苍天,永恒不朽,为何却对我如此苛刻,让我在此走到尽头,也不愿再多给我哪怕一点点时间,不甘啊!</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落星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诸葛亮之死,史籍是这样记载的,“其死时天空中将星陨落”。也就是说诸葛亮死的时候,天空中有流星滑落。</p> <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春意盎然,走入山水间就好似游走在一幅绚丽的画里,迎着温暖的阳光,感受春天的气息,我和伙伴们相约漫步在“五丈原”。</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门,正殿高悬“英名千古”金字大匾,前柱对联是:“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河流于遗迹万古清高”。殿内正中塑诸葛亮坐像,羽扇纶巾,仪表庄重,眉清目秀,神态祥和,展示了一代名相外柔内刚的忠贞风采,真乃“定三分、烧愽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p> <p class="ql-block"> 王云和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传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军撤退,司马懿亲自到“五丈原”察看蜀汉的军营,见所有营垒,屏障,井灶布置有序,布局严密。连声赞叹“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也”。这个让司马懿如此敬佩的行营布局,相信便是名传千古的“八阵图”。后来,人称“五丈原”上有“武侯阵法”古景,即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出于好奇,也想亲身感受八卦阵的神奇奥妙,和同伴们一起走进了八卦阵。谁料进去是一个入囗,走着走着便出现了许多岔道。我们不知道该走那条道,就只好兵分两路,当发现能走下去时,就连忙喊叫同伴走过来,但是岔道太多,一个岔道进去又会分出几个岔道,往往走着走着就走进了死胡同,就这样,我们在八封阵里不停地“补错”,几乎转晕了头,有几次竞然走回原路,误打误撞,走了不少回头路,等走出出口,来到院子里一看,才知道这座八卦阵并不大,从入囗到出囗也就二三十米。虽不大,也算领略到八卦阵的历害。我们也知道,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仅是娱乐的迷宫而已,并非真正的险象环生九死一生的八卦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青年时期,耕读隆中,后刘备三顾茅庐,离开襄阳从政治国。在长达27年的社会实践中,他辅佑刘备父子,内修政治,外接孙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北伐曹魏,历经艰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智慧才能和奋斗不息的精神,赢得了世人的称颂。特别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更传之千古,千百年来,他一直被视作智慧的化身,真诚献身的楷模和封建贤相的典范而名标青史。</p> <p class="ql-block">1700多年前的三国硝烟已经飘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看“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五丈原”它历经沧桑,承载着诸葛亮的大名,生动而传奇,伤怀又感人,地因人而名响,人以地喻神奇,人地相映,永留史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