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的旅行”--记深圳市蒲公英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心得(福州站)

袁水灵Maggie

<h3>学习的第二站来到了福建的省会--福州。<br>如果说厦门让我学会了垃圾分类,那么福州让进一步认识到垃圾产生后如何科学的处理,在实现生态循环🔁零填埋的源头是不是需要“物尽其用”?</h3> <h3>屏东中学的校长如数家珍的给我们分享了一所六千人学生,四百多人教职工的中学如何把垃圾分类纳入课程,深入学生心中,带动家长发展义工,树立环保意识,甚至有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关于垃圾分类的环保课题。<br>他们的学生不需要参加高考吗?当然需要!<br>他们的学生不需要学习语数英吗?当然需要!<br>他们的学生做垃圾分类高考会加分吗?当然不会!<br>那为什么他们的学生还是会在分秒必争的中学花时间开展垃圾分类的课程呢?<br><br>是因为他们觉得值得!他们拥有更长远、可持续发展、更生态的价值观,教育观。</h3> <h3>教育不应该只看分数,更不应该让孩子变成“即时利益者”。<br>当校长分享他们会回收♻非主科课本时,结合我的工作,深受启发。<br><br>1.我园园服件数较多,很多家长反应三年来有的园服没有穿过几次就小了。结合以上情况可向小中大班孩子回收♻园服、书包、绘本、鞋子等,在九月份新生报道时布置一个展示台,供需要的家长选择。剩余的捐赠贫困山区。<br><br>2.对于捐赠的孩子可颁发“环保小卫士”勋章,激励孩子环保行为。<br><br>3.结合原本课程十一月读书月,开展“图书义卖”活动,鼓励幼儿把家中的闲置绘本、玩具进行义卖。<br><br>用各种活动鼓励幼儿资源在循环🔁,再利用!</h3> <h3>解说的小姐姐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br>我们利用智能垃圾桶帮助居民了解、掌握垃圾分类,深化分类意识,但不能用它来完成垃圾分类的工作。<br><br>是呀,即使当下科技发达,垃圾分类这个👆🏻行为还得靠我们每个人。</h3> <h3>结合园所情况,园里、班级投放了分类垃圾桶。我们也开展过一段时间的垃圾分类活动,但孩子们意识建立了吗?老师们做到了吗?如果没有,如何把活动变成行为,让行为深入意识,最终成为我们的潜意识。值得我反思,也是我接下来回到工作岗位上需要改变的第一件事!<br><br>1.向领导汇报本次学习内容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向全园教师分享本次外出学习心得,让大家了解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后是怎样处理的?可回收垃圾可以做成什么?<br><br>2.从园里做起,每个人开始垃圾分类<br><br>3.以幼儿园教师、学生为漩涡,卷入更多家庭开始垃圾分类。<br><br>4.已学区带头园为榜样,带动更多片区园开展垃圾分类活动<br><br>5.结合自身可尝试主持一个关于校园环保课题。</h3> <h3>在福州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红庙岭垃圾处理厂。<br>虽然山顶的温度低,让我们瑟瑟发抖。可是当我听完讲解员对习近平主席在福州任职期间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对红庙岭垃圾厂建立投资,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对福州生态发展的高瞻远瞩,让我满怀敬意!<br><br>红庙岭垃圾厂的建立时历史斑驳的画面,对比眼前的葱葱郁郁、科技感十足的 各类处理厂 ,让我心中热血沸腾,顿觉暖流充斥全身。</h3> <h3>猜猜这是啥?<br>水立方?<br>哪座大夏?<br><br>这是一做垃圾焚烧厂!<br><br>重新刷新了我对“垃圾”脏乱差的认识!</h3> <h3>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一个物品变成垃圾后它需要那么复杂的流程、那么严谨的考虑、那么科学的处置才能被“无罪释放”。<br><br>如果说在厦门唤醒我的是垃圾分类,那么在福州让我反思如何做才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br>垃圾的处理需要消耗电,水等能源才能处理掉,这是不是也是资源的一种消耗?<br>环保,应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做到物尽其用,做一个“长情”的人。</h3> <h3>五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不仅问自己:<br>这五天,在心中留下了什么?你又带走了什么?<br><br>在我心中留下了环保的蒲公英种子,唤醒了我环保的意识,做好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产生。传播蒲公英环保力量!<br>在未来,留下我对环保的足迹!<br><br>站在山巅与日月星辰对话,潜游海底和江河湖海唔语,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私语,方知宇宙浩浩,自然可畏,生命可敬。</h3>

垃圾

分类

环保

福州

学生

庙岭

需要

开展

园服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