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对孩子们进行传统节日美德教育,米脂县南关小学四(5)班结合清明节活动这一教育契机,让同学们了解清明的来历和习俗,组织孩子们开展了“捏面花”活动。</p> 你知道吗? 清明由来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忠臣介子推曾咬牙割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熬汤喂给饿晕的重耳吃。后来重耳执政,即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为了找到介子推,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在绵山的三面放火,为介子推留一个出口。没想到,介子推留下一句“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之后,死在了一棵烧焦的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放火烧山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这一天全国上下都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还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以告诫自己勤政清明。捏面花又称面塑或捏面人,普遍流行于中国以吃面食为主的北方,起源于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p> 巧手捏面花 <p class="ql-block"> 瞧这一张张认真的小脸,不由得让人期待~</p><p class="ql-block"> 不知这一块块普通的面团会在他们手中发生怎样神奇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一块块面团上用梳子、剪子等工具,用红豆、黑豆等辅料,捏出了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面花:有地上走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一个个兔子、燕子、小鸡、鱼儿、老虎、花蛇等面花形象栩栩如生,犹如艺术珍品,让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创意DIY,我的面花我做主。传统的面花造型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着实让人惊叹。</p> 作品展示 <p class="ql-block">自信的孩子最可爱~</p><p class="ql-block">来看看我们的作品吧~</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面花 ,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动手创作的快乐,更多的是让她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