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传奇之杨苡

盛才课后中心宋诏桥校区

<p class="ql-block">  她被誉为“文坛老祖母”,每一个走近她的人都会感受到心灵的震撼,沈从文、巴金是她一生的知己,汪曾祺、杨振宁、许渊冲是她在西南联大的同学,小说《呼啸山庄》就是她翻译成中文的,她叫杨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苡1919年生于于天津,先后就读于天津中西女校、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她的家族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是显赫的。祖辈上有四位在晚清时考上翰林,她的祖母是四川总督吴棠的女儿,祖父杨士燮做过杭州知府、淮阴知府之类的官,他的两个弟弟杨士骧、杨士琦,一个做到直隶总督,一个则是袁世凯的心腹。杨苡的父亲杨玉章,是民国时天津中国银行首任行长,哥哥杨宪益和大嫂戴乃迭是著名的翻译家,被认为是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姐姐杨敏如是古典文学大家,姐夫罗沛霖是院士,丈夫赵瑞蕻是翻译家。时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她的同辈人在世的已所剩无几。因为长寿,她几乎看到了所有人的结局,100多年来,那些被写进历史的大人物和大事件都是她的身边人、身边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苡16岁就和巴金成了至交,后来认识了巴金的哥哥李尧林,她叫他大李先生,大李先生很喜欢音乐。有一段日子,每到下午,杨苡就会把房间里对接的窗户打开,在留声机上大声的放唱片。这是一个小女生和大李先生的秘密,大李先生每天都会经过这里,那音乐就是放给他听的。杨苡后来考上了西南联大,他与大李先生相约昆明见,但最终大李先生并没有出现。在沈从文的建议下,杨苡就读了西南联大外文系,她的室友杜致礼后来嫁给了杨振宁,而杨苡则被学长赵瑞蕻追求。1940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两人结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她聊天时,她常把“好玩儿”挂在嘴上,脸上总是充满笑容。殊不知,她在特殊年代曾经饱受折磨,哥哥杨宪益被捕入狱,而她自己则一次次被批斗,遭拳脚,甚至被当众扇耳光。罪名是她翻译的小说《呼啸山庄》宣扬了爱情至上。还有一个更荒唐的罪名竟然是她在儿童文学里,鼓励小朋友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结果有干部批斗她说,随地吐痰有什么不好?说完就呸的一吐,而她脸上的笑容是睥睨一切屈辱的骄傲。她常说:“人一定要让自己开心起来,凭什么让那些坏人开心?时代越不可测,越要有过好自己的生活的定力和勇气,突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正是这种心态,她的家族有着惊人的长寿记忆,母亲享年96岁,哥哥活到94岁,姐姐活到102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苡先生的家在南京大学附近,门口的芭蕉树苍翠欲滴。杨先生虽然104岁了,也依然是小女生,有人拜访时,她都会描眉毛、抹口红。她的思维非常敏捷,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根本不像一位100多岁的老人。而且记忆力非常强,一个世纪前的往事连细节都记得很清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前,她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但她从不参加任何职称评选,她不是教授,不是主任,不是研究员。她说自己就是一个干干净净的老师,她最喜欢别人称呼她为老师。她晚年一直蜗居在一个老破小的旧宅房间内,没有任何奖状和证书,她嫌那些太俗,房间里随处可见的是她珍藏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布偶玩具,墙上还挂着一句鲁迅的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苡老师晚年出版了一本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没想到这竟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一份礼物。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葡萄变成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把岁月变成诗篇和画卷。有人问她有什么话想对年轻人嘱托?她引用了《基督山伯爵》里的一句话,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当中,“等待和希望”。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终究要失去它。要忍就忍到春暖花开,要走就走到灯火通明。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1月27日晚,杨苡女士逝世,享年104岁。杨苡的骨灰于2023年3月27日,由亲属好友撒在其出生地天津海河渤海入海口,遗物则捐献给西南联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我是秋老师,一个陪你读书、成长的陌生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