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艺术 剪出传承——下关二幼民间艺术剪纸活动

Zhouer20

中国剪纸介绍 <p class="ql-block">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p> 中国剪纸历史 <p class="ql-block">  剪纸在西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流行,尽管那个时候还没有纸这一项伟大的发明,古人就开始采用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到了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其实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纸的出现,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p><p class="ql-block"> 魏晋时期,宗教活动和民俗活动的发展推动了剪纸的兴起。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对鸟团花”、“对猴团花”、“八角形团花”、“忍冬纹团花”、“菊花纹团花”。</p><p class="ql-block"> 到了唐代,我国文化产业到达了一个顶峰,小时候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背唐诗宋词,剪纸艺术在唐代也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宋代造纸业成熟。</p><p class="ql-block"> 宋朝时民间剪纸的普及和运用范围逐渐扩大,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剪纸艺术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这一时期,从南北朝时流传下来的“镂金剪彩”的风俗被废止了,代之而起的是广泛的群众性民间工艺剪纸的普及。 </p> <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剪纸艺术分类 <p class="ql-block">  根据材料、工具、技法等不同因素,可以将剪纸分为以下几类:</p><p class="ql-block"> 红色系列:这是最常见也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类剪纸,主要使用大红色或其他暖色调的彩色或金银箔等材料,在节日或喜庆场合张贴在窗户、门楣、灯笼等处作为装饰或吉祥物。</p> <p class="ql-block">  黑白系列:这是一类较为简约而高雅的剪纸,主要使用黑白两色或单色调淡雅素净的材料,在平日或文化场合摆放在桌面、屏风、画框等处作为陈设或赏玩品。</p> <p class="ql-block">  彩绘系列:这是一类较为新颖而丰富的剪纸 , 主要使用彩色或涂颜色的材料,在剪刻后在剪刻后再用彩笔或水彩等工具进行上色,使作品更加生动多彩。这类剪纸常用于儿童教育或艺术创作,如《彩绘剪纸十二生肖图画书》就是一套以彩绘剪纸的形式,介绍了与十二生肖有关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成语谚语或民间习俗的图画书。</p> <p class="ql-block">  剪刻系列:这是一类较为复杂而精致的剪纸,主要使用单层或多层的同色或不同色的材料,在剪刀或刻刀的配合下,运用各种技法如折、叠、插、穿、缝等,制作出各种形态和图案的作品。这类剪纸常用于展示个人技艺或表达深层含义,如《动物花卉(彩绘剪纸)》就是一幅运用了多种技法和颜色搭配的精美作品。</p> <p class="ql-block">  现代化剪纸风格:这是一类较为现代和创意的剪纸,主要使用电脑软件或其他工具,模仿剪纸手工艺的效果,制作出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作品,这类剪纸常用于平面设计或视觉传达,如PPT、海报、插画等。</p> 非遗文化进校园 <p class="ql-block">  有幸邀请到大理州非遗文化传承人、大理市云剪忆绣工作室负责人杨亚辉老师为二幼教师带来剪纸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团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立体蝴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大理市下关第二幼儿园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