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午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无锡电子信息技工学校一名学生因同学之间口角就拿刀捅人致死,据说持刀捅人的学生张某平时是一个性格挺内向的人。由此我又想起了前年云南大学发生的一起同样是由于性格内向而杀死四名室友的那个大学生,但由于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一时想不起他的姓名了,于是就到百度上搜索“大学生行凶”这五个字,谁知一下子跳出来了很多条相关新闻来,我一下子被震惊了!</p><p class="ql-block">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已成为现代家庭孩子的主力军。由于受独生子女独特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如果教育不当,就很有可能养成他们“以我为中心”的社交观。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都是更多地考虑自我因素,很少为他人着想。他们不喜欢也不善于与社会的交往,由此逐步形成了内向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内向性格的发展,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骄横自傲,一是消极自卑。纵观近年来的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一般都是由这两种极端所引起的。所以,这一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做家长的高度重视,并应当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加以改变。</p><p class="ql-block"> 那么,如果孩子的性格内向,我们做家长的又该怎么办呢?又该如何矫正孩子内向的性格呢?我认为,家长应当注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教育。所谓社会性,是指人由于社会活动、首先是人际交往而形成的特性。健康的社会性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得到社会认可并积极地影响社会。孩子的社会性是在家庭、学校生活中由于和父母、成人、同伴、同学交往,由于不断地学习和适应各种社会规则而逐渐形成的。对孩子来说,健康的社会性表现为:逐步放弃自我中心主义,能够与父母、同伴和其他成人合作,遵守家庭生活常规和各种社会规则,与人交往时能考虑到别人。家长要通过教育,让孩子懂得,只有能把社会要求化为自己主观需要的人,才是真正地在社会性方面成熟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具体地说,家长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是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span>无论是对骄横自傲的孩子,还是对消极自卑的孩子,矫正其性格的最好办法是对其加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对骄横自傲的孩子而言,家长应当更多地对孩子讲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努力改掉骄横霸道的坏习惯,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正确与对待别人。对消极自卑的孩子来说,家长应当着重告诉孩子社会交往的作用以及正常的社会交往的益处,教会他们积极地走向社会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是增加孩子社会交往的机会。</span>家长要利用一切机会、甚至是创造机会,让孩子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例如,可以采用“带出去”的办法,利用休息天带孩子走亲访友,带孩子到逛公园、逛商场、逛书店等等,增加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社会,以此提高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前几年我们利用暑假期间的机会将女儿送出去参加英语夏令营,对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可以邀请邻居、亲友以及孩子的同学、同伴等来家作客,也让孩子参加接待。在这里,我想说的一点是:有些家长在家里来客人后,总是以“大人们谈心,孩子不要插嘴”为由将孩子赶到房里去,这种做法其实是很不可取的。这既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也是剥夺了孩子进行社会交往能力锻炼的一次好机会。</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是家长应当为孩子作出表率。</span>孩子往往是以父母的行为作为自己的准则的蓝本的,他们往往模仿父母的处事和处世的方式。在社会交往方面更是如此。所以,家长应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和影响孩子。例如,在现代城市里,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和防盗门、猫眼等现代防范设施,不仅隔断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而且在人们的心灵之间竖起了一道无形的隔离墙,形成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尴尬局面。所以,作为家长,就应当努力打破这种僵化局面,主动地向对门的、楼上楼下的邻居伸出友谊的手,不仅是为了改善邻里关系,更重要的也是为孩子做个好榜样。</p><p class="ql-block"> 以上三个方面,只是就孩子已经形成内向的性格后采取补救措施所提出的三个建议。当然,要真正培养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孩子的社会化作为家长,就应当从小抓起,而不要等到孩子已经形成了内向的性格后再去努力地调整。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完整、健康性格的孩子,减少和防止因孩子性格内向而引起的社会性问题。</p> (原创并原载于2006年12月10日宽容是海家庭教育博客。图片下载于网络,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