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4、惊心动魄的“8.19”之夜(上)</p><p class="ql-block"> 北京奥运会之所以能被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除了北京奥运会高水平的承办能力和高水平的竞赛组织之外,平安奥运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整个北京奥运会期间,所有场馆都以“零事故”、“零投诉”的结果圆满地完成了承办任务。</p><p class="ql-block"> 但在2008年8月19日晚上,以我为第一责任人的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媒体服务团队却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也可以说渡过了一次难关。作为北京工人体育场运行团队的媒体副主任,我在各业务口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当机立断,果断处置,化解了一场因记者“胀台”和“爆棚”而可能引发的踩踏事故,为北京奥运会成为“平安奥运”立下了大功。如果那天晚上因为我的判断失误或行动迟缓,从而造成踩踏事故并造成了各国记者的死伤,那北京奥运会就肯定会砸在我手里,我也会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p><p class="ql-block"> 前面说过,工人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一共举行九场足球比赛,包括五场女足比赛和四场男足比赛,按照比赛规程,8月19日晚上将举行一场男足的半决赛,另一场半决赛在上海赛区进行。进入半决赛中的四个队中有两支举世瞩目的队伍:巴西队和阿根廷队,这两个队中球星云集,巴西队有著名球星小罗纳尔多,阿根廷队中则有当今最著名的球星梅西。而巴西队和阿根廷队恰好在半决赛中相遇,而且比赛地点正是在工人体育场。</p><p class="ql-block"> 工人体育场在所有奥运场馆中,观众的容量仅次于国家体育场“鸟巢”,新建的国家体育场能容纳九万多名观众,改扩建的工人体育场有六万个观众座席。然而,为媒体记者提供的座席,两者之间却相差甚远:“鸟巢”有1900个媒体座席,而工体的媒体座席却只有550个。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奥运会男子足球最精彩的这场比赛在赛前被媒体炒作为“世纪大战”、“火星撞地球”,如果这场北京奥运会最精彩的足球比赛放到“鸟巢”进行,绝对不会出现媒体记者“胀台”的问题,但仅有550个媒体座席的工人体育场,却面临着一场巨大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赛前一周多,我就预料到这场比赛会来很多很多的记者,于是我就向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申请,希望他们批准巴阿大战为“高需求赛事”,如果能获准为“高需求赛事”,我们就能预先在主新闻中心发出通告,以发票的形式将进入工体的记者限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比如,我们工体的媒体看台只有550个媒体座席,我们就只准最多800到1000名记者进入,只要看台上的人不超过容量的一倍,即使非常拥挤,也不会造成踩踏事故。</p><p class="ql-block"> 国际足联在这方面非常有经验,在以往的世界杯足球赛中,如果遇上巴西对阿根廷、英格兰对德国之类非常精彩的比赛,都要将其作为“高需求赛事”。赛前三天,国际足联就会在主新闻中心张贴出通告,光凭国际足联发的记者证不能入场,国际足联将另外发放一张供记者使用的球票,只有那些持有记者证和球票双重证件的记者才能入场。并同时告知发放票的时间和地点及发放原则。发票一般是根据下列排序:1、参赛两队所在国的记者;2、世界五大通讯社(路透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法新社、新华社)记者;3、世界各大国的中央媒体(比如我国的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记者;4、在有多余球票的情况下,才考虑其他记者(一般是以先到先得的原则)。</p><p class="ql-block"> 我与国际足联媒体部主任尼古拉等开了几次会,商量对策。我和他都预感到,如果不及时采取对记者的限制措施,这场比赛很可能要出事。我向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申请“碰壁“后,忧心忡忡的国际足联媒体部主任尼古拉斯也几次与国际奥委会有关官员磋商,请求将此赛事列为“高需求赛事”。但不知何故,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就是不同意,他们说:“北京奥运会没有高需求比赛。”我问他们:“如果不限制记者入场人数,出了事怎么办?”他们的回答是:“肯定不会出事!” </p><p class="ql-block"> 在赛前我一直没想明白这事:为什么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不对这场比赛记者入场人数采取限制措施?直到比赛那天我看见前中国女足守门员G也佩戴着采访足球的记者证欲进入媒体看台,我才明白了,原来凭借关系也能办到记者证!难怪一下子冒出这么多足球记者来!</p><p class="ql-block"> “高需求赛事”的请求被拒后,我已经无语了。我明白,球被踢到我面前来了,不出事是我的运气,一旦出事,我肯定难辞其咎!我只能听天由命了。</p><p class="ql-block"> 不是“高需求赛事”,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擅自对记者采取准入限制措施,否则,我们将受到严厉处罚。没有办法,我只好与国际足联的尼古拉和他的助手们反复研究应对办法,怎样才能在记者超过容量的情况下保证他们的安全?讨论过去讨论过来,我真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我们的分析是:当晚来的记者人数最多也不过是我们容量的一倍,即一千余人。结果,那天晚上前来工体的记者超过了3000人。如果不是我从中午13:00起就亲自登上进入工体的媒体班车一车一车地往下赶人,来工体的记者将超过4000人。</p><p class="ql-block"> 我和新闻运行经理L一起,约上负责观众服务口的运行团队服务副主任L及相关的经理一起,制定了好几套应急预案,其中一套预案是在邻近媒体看台的几个观众看台上预留部分座位(大约有近3000个座位)。这一套应急预案在情况十分紧急之时派上了大用场。</p><p class="ql-block"> 奥运会的记者证分为很多类,每个记者证根据其类别都有一定的通行权限,比如,记者在赛前一年多向北京奥组委报名采访时,就要报自己将采访哪些项目,奥组委会对每个记者分类,从而进行限制,有的类别的记者可以采访所有项目,而另外类别的记者就可能只能采访五个项目。因此,记者在选择自己的采访项目时,就要进行考量。比如一个记者只属于X类,只能报五个项目,他就会根据自己和所在报社的实际情况,选择田径、游泳、射击、篮球、羽毛球,他只有五个项目的权限,那他就只能进入上述五个项目的场馆,而不能进入到诸如足球、举重之类的场馆。</p><p class="ql-block"> 按正常情况,从主新闻中心发往各场馆的媒体班车在进入场馆时,由场馆媒体入口大门的武警和志愿者放行,一般情况下,武警都不会登上班车检查,而是挥手放行。媒体班车可以直接开到场馆内的停靠点,记者们下车后就可以步行进入记者工作间或者休息厅了。有的人可能会问:“这些记者入场为什么不安检呢?”这是北京奥运会给予记者的特殊权利:“从干净到干净(from clean to clean)”,即记者在进入主新闻中心时就进行了安检,而媒体班车从主新闻中心里发往各个场馆,班车在进入场馆时就不再进行安检,这样免去了二次安检,就给记者节约了时间,也不那么繁琐。但只有记者才享有这种权利,其他人进入场馆必须安检,包括我也在内。</p><p class="ql-block"> 为了防止没有足球采访权限的记者混入工体,在8月19日的中午13:00,我就带着两个志愿者,守在工体西门(媒体入口)处,来一辆媒体班车,我就登上车挨个检查记者证,只要没有足球采访权限的记者,一律赶下车,不许其进入体育场内。从13:00到下午17:00,我就从媒体班车上赶下去400多名企图蒙混进来的记者。我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是在非常情况下采取的非常措施,否则再多出400多人,那天晚上还不知会是什么情况呢!但话又说回来,我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处理,不可能一直在西门充当一个检查证件的安保,我离开以后,还不知又混了多少不该进入工体的记者进来,因为其他安保人员无权登上班车检查证件,而且普通的安保也不认识证件上的英文。为什么安保人员无权登上班车?因为奥组委有“从干净到干净”的政策。我那天下午这样做,已是违反了规定。</p> <p class="ql-block">(作者和外籍专家就赛事进行讨论。)</p> <p class="ql-block">(作者向国际足联媒体部主任尼古拉介绍情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