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感谢岁月,感谢生活,感谢相遇,感谢美好。</p><p class="ql-block">阴晴圆缺未弄明,转身已在世间行。</p><p class="ql-block">违心利禄不可取,耀眼功名莫去争。</p><p class="ql-block">柴米油盐度日月,青山绿水洗人生。</p><p class="ql-block">感谢岁月常蹉跎,伴我黎明和黄昏。</p><p class="ql-block"> 户外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能赏心悦目,怡情益智;户外徒步,不仅能亲近山水,亲近自然,而且还能活动心肺,延年益寿;户外群体徒步运动,不仅能驱逐寂寞,赶走孤独,而且还能交朋结友,增进友谊……</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话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命运;播种命运,收获明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生活在自己的习惯里。好的习惯将受益终身,坏的习惯则遗害万年。退休以后的老年人,尤其如此。正可谓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无灾祸;良好的学习习惯,无难题;良好的关系习惯,无烦恼;良好的工作习惯,无失败。</p><p class="ql-block"> 徒步,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也是性价比最高的锻炼方式。徒步若成为习惯,你会发现,徒的是路,步的是心,看的是景,悟的是道。</p><p class="ql-block"> 生命就象是一场徒步旅行,当你穿越了荆棘和沼泽,前路将是一片坦途,我们终将会迎来最美丽的风景;当你跨过山涧、登上山顶,站在山巅,环顾四周,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无限美妙,十分美好。此时此刻,是何等的洒脱与超越,是何等的惬意与自豪!不由得产生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缘自己赛神仙的感慨。</p><p class="ql-block">不羡神仙羡山水,何论功名是与非。</p><p class="ql-block">喜看莺鸣翠柳兮,爱伴花香蜂蝶飞。</p><p class="ql-block">采风赏景骚人赋,好梦唤醒游子归。</p><p class="ql-block">但愿老来身康健,活满甲子双轮回。</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运动,喜欢户外徒步,喜欢与灵魂相契的人跋山涉水,登高望远,赏花观景,吟诗作对,谈古论今,纵情飞梦,举杯痛饮。</p><p class="ql-block"> 3月29日,我们一群退休老人,又应群主邀约,一起徒步马龙的土官寨和龙阳仙洞游玩。</p><p class="ql-block"> 土官寨村,是马龙境内汉彝杂居的自然村,是明代以前彝族部落首领土司的居住地,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土官寨村前一公里处有一自然溶洞,当地人称为土官洞,后更名为龙阳洞。此地群岭峥嵘,一水澄碧,野花遍地,香风盈袖。后被文人雅士们冠名为龙阳仙洞,成为马龙的八景之一,也是至今保存得比较完整的自然景观。这里民风纯朴,山青水秀,溶洞神奇,怪石嶙峋,石林秀木混为一体,是一个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早上我们约定在马龙客运站集合,八点二十分准时出发,成群结队徒步前行。先是走大路,然后是小路,后来沿河床走。沿路山青水绿,风光旖旎,高高的悬崖绝壁,片石层层,颜色殷殷,有的如刀削斧砍,有的似天工造物,形状各异,神态诡秘。鹅卵石铺就的河床,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千变万化。在此间行走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满足了不少好奇心,增加了不少神秘感,也丰富了不少想像力,挺有意思的。</p><p class="ql-block"> 中午饭是在土官寨享用的,虽没有华堂包厢,但在巨大的土官寨壁画下,大家亲如一家人围在一起,也是饶有兴趣的。有酒有肉有鱼,有情有意有义。大家喝着美酒,品着佳肴,拉着家常,谈着美景,氛围热烈,气氛融洽,个个情飞飞,心美美的。</p><p class="ql-block"> 从土官寨到龙阳仙洞不远,走河沿,越田埂,不大一会儿就到了。远远望去,高山挺拔,溶洞排列,大小高下错落有致,形状姿态各不相同。没有人为雕琢痕迹,没有一点商业气息,是纯天然原生态尚未开发的景点。原始,原生,原形,原貌。可以说是一块净土,一块乐土,一块仙踪。走近洞口,发现,洞挨洞,洞连洞,洞洞相依,洞洞相连。虽然洞中乱石丛生,模样嶙峋,但静谧之感油然而生,望着漆黑的洞的深处,让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是谁创造了这一奇迹?又是谁寄居于此?那个谁最后又去了哪里?一连串的问号萦绕于怀,汇聚脑海。我来不及细嚼慢咽的思考,就被美女们唤醒,原来她们是想让我为她们照相。是啊,这么奇特的景观,这么光灿的美景,有谁愿意不留下点什么就随便轻易放弃呢?于是我拿出了手机用不太熟练的动作,抢拍了一些景头,留着以后慢慢分享和品尝。</p><p class="ql-block"> 去时的路,大家高高兴兴,兴致勃勃,不经意间就走完了全程,不知是美景的透惑,还是期望的力量,无人叫苦喊累。回程的情况就不同了。有人走不动了,有人筋疲力尽疲惫不堪,有人腰酸背痛腿酸膝盖疼。群主根据情况作了妥善安排,让走不动的人打车返回,体现了最大的人性化和个体的差异化。我虽然年龄最大,不知是经常锻炼的缘故,还是自身素质的原因,来回四万多步的距离,我还是坚持走下来了,也不觉得太累。</p><p class="ql-block"> 有位大师曾经透过,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当锻炼成为习惯了,人的身体和机能也就适应了。</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度春秋,岁月如梭似水流。</p><p class="ql-block">忆昔流年风华茂,回思过往业已休。</p><p class="ql-block">少年公子白发翁,古稀花甲春难留。</p><p class="ql-block">福海有路勤为径,山水为伴乐作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