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家谱

张枭鸿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清明节,每次上坟扫墓,站在那方绿草萋萋的热土上,看着一方方先辈的墓碑,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姓名,就深刻感受到家族的意义:不论命运怎样雕塑一个人生命的形态,都改变不了他与生俱来的血统。因此,我喜欢追根溯源,热切地搜寻那些如烟的往事,探讨家族渊源对自己、对人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是的,我从哪里来?这是人类永恒的追问,是一粒河沙对沧海的追问,一棵小草对大地的追问。沧海茫茫,大地无边,我们便在这种追问中感受到历史的丰厚,生命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所幸中国拥有悠久的宗族文化,使我们的姓氏、字派成为有迹可寻的符号,而不至于在纷乱的历史烟云中失去坐标,如流星倏忽而逝,似野云飘然无痕。</p><p class="ql-block"> 于二哥处偶然看到董氏宗谱,欣喜不已。反复翻阅这些发黄的纸页,字里行间,先人的身影历历再现。现将董氏族谱梳理如下,以飨族人。</p> <p class="ql-block"> 谱序</p><p class="ql-block"> 始祖来自青县河西董家庄,兄弟六人,明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避养马之苦,徙居盐山县东北扣村庄去城八十里依表亲蒋氏也。后因蒋亲与彭亲有变,始祖六人惟其株连远避山东。后蒋彭之事息,一、二、三始祖居山东未回,世居山东寿光、平原等县。康熙甲子科举人戌辰科进士(讳)思凝者,即我一、二、三始祖居平原者之后裔也。康熙丁卯科山东解元(讳)思恭者,即我一、二、三始祖居寿光者之后裔也。我始祖与五、六始祖仍归盐邑居焉。我始祖行四(讳)崑居前扣村,五始祖(讳)英居后扣村,六始祖(讳)杰,其后一支居前扣村,一支居住胡家庄,各有子孙相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永正公元一七二三年至一七三五年十一岁次</p><p class="ql-block">癸丑秋八月上旬 十世本澄 瑾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黄骅县南大港农场扣村董氏族谱</p><p class="ql-block"> (讳)笃祖公后裔谱序</p><p class="ql-block"> 人丁昌盛,犹根深叶茂也。叶者人丁也,根者宗谱也。人与谱均重而不可偏废。不视谱书,其失非甚也,夫世传口授者谓化所即尽,非若谱书详且细焉。敬修谱书正与我院族系传世。敬而阅之,万古流芳,为之一端也。</p><p class="ql-block"> 敬修谱书,谢世之祖,乃安息九泉,存世之老者,捋须而安乐之。少者怀念祖公之恩德,谱载戚谊,信而互敬,礼尚往来。老安少怀,友信礼,子之愿力得以实现。此敬修谱书之二端也。</p><p class="ql-block"> 澄本求源,始祖迁徙如十世祖(讳)本澄公所序,本谱承永正公元一七二三年至一七三五年十一年秋八月上旬《盐山县扣村庄董氏族谱》,此为九世祖(讳)笃公后裔(前四份之二份俗名槐树院)之谱。我院祖系和睦相处,尊老携幼,戚谊往来密切,人所共睹,且勤俭持家,有德识者不乏其人。我辈及后裔要发扬光大之,且更应安定团结,振兴中华,以共报国恩。</p><p class="ql-block"> 十六世祖(讳)芝树公、(讳)芝荣公、十七世叔(讳)连弟公、(讳)连亭公、(讳)连杰公、弟居斗、居林同愚共筹修谱,并由居斗弟统笔,深得本族系老幼关注支持,于一九八七年三月十日敬修毕。修谱即成,略以数语以之为序。</p><p class="ql-block"> 十八世 金声 瑾志</p><p class="ql-block"> 公元一九八七年三月十日</p> <p class="ql-block">全国各地董氏家谱辈份资料</p><p class="ql-block">字辈排行: </p><p class="ql-block">湖北黄安(红安)董氏字辈:“士为其基贤良绍德”。(董必武家族) </p><p class="ql-block">湖北黄冈浠水董氏字辈:“……方卜凤来明盛瑞道发前元已光兴……” </p><p class="ql-block">湖北咸宁咸安水董氏字辈:“……忠显同发焕祚兴师……” </p><p class="ql-block">湖北麻城董氏一支字辈:“世德大宜昌”。 </p><p class="ql-block">湖北麻城董氏一支字辈:“永治中万代国回朝忆念祖 </p><p class="ql-block">湖北孝感董氏一支字辈:“文德天成宗永兴启昌盛”。 </p><p class="ql-block">湖北孝感董氏一支字辈:“国福家大昌元发际光长定兴时茂显康永庆红良”。 </p><p class="ql-block">湖北洪湖董氏字辈:“士希逢时本”。 </p><p class="ql-block">湖北阳新董氏字辈:“天子应长绵正学承家顺……” </p><p class="ql-block">湖北天门董家塔董氏字辈:“正大光明秀启仁文”。 </p><p class="ql-block">湖北天门北董家嘴董氏字辈:“重大先业世秉忠良佑贤辅德观国之光”。 </p><p class="ql-block">湖北黄陂董氏字辈:“守诚立志洪才广聚荣华富贵永继书香进秀贤良”。 </p><p class="ql-block">湖北监利董氏字辈:“梗继用君应世作之正大光明化成有方(舜)蕙高杨汉佐思长诗书行庆笃厚兆祥联宗旺发家声丕彰”。 </p><p class="ql-block">湖北董氏一支字辈:“重微理全成才重召鸿茂职”。 </p><p class="ql-block">浙江嵊县董氏字辈: </p><p class="ql-block">派字:“启复宗成正开元继述纯傅先教敦孝友永世守贤良”; </p><p class="ql-block">行字:“江淮河潢海桥梓松柏桐烜煌焕煐耀坤域均培增”。 </p><p class="ql-block">浙江嵊州董氏字辈: </p><p class="ql-block">派字:“启复宗成正开元继述纯传先敦孝友永世守贤良”; </p><p class="ql-block">行字:“江淮河潢海桥梓松柏桐烜煌焕煐耀坤域均培增”。 </p><p class="ql-block">浙江温州董氏字辈:“元士秉上光希文大乃崇”。 </p><p class="ql-block">浙江乐清芙蓉堂董氏字辈:“……德孔孟真圣贤……” </p><p class="ql-block">贵州赫章董氏字辈:“万腾士如朝文显贵登廷”。 </p><p class="ql-block">贵州铜仁董氏字辈:“明代新文光先正万世朝祖中孝全永直长久留方远怀化堂上奇根元”。 </p><p class="ql-block">贵州董氏一支字辈:“文正世孝维白茫行手”。 </p><p class="ql-block">贵州董氏一支字辈:“南方旬世玉天茂重沼斯文枝有作怀光定登治安铨复宏宜宣居配维申镇善述昌林琮相丛新”。 </p><p class="ql-block">江苏赣榆董氏字辈:“国家恒建作毓淑自鸿兴有为广盛大承绪曰□安长华夏培兆俊信义廉明扬博爱晓先泽述上步其强”。 </p><p class="ql-block">江苏盐城董氏字辈:“仁得立正安道恒常智”。 </p><p class="ql-block">江苏连云港赣榆董氏字辈:“[国]玉[家]开[恒]继[建]作裕[毓入文]淑智[自志]鸿[洪]兴有为广盛大承绪曰长安华夏培兆俊信义廉明扬博爱晓先泽述上步其强”。 </p><p class="ql-block">江苏徐州董一支氏字辈:“德文庆作振”。 </p><p class="ql-block">江苏徐州董氏一支字辈:“心中正立志诗书”。 </p><p class="ql-block">江苏泰州董氏字辈:“立志金宝玉吉祥如意兆”。 </p><p class="ql-block">天津宝坻八门董氏字辈:“自仪毓如维其志”。 </p><p class="ql-block">湖南常德董氏字辈:“应元文仲永伯大胜兴希启世宗国治方正习学成明道贤良主佑尔少时昌”。 </p><p class="ql-block">湖南桃源董氏字辈:“应元文仲景伯大盛兴稀启世宗国志明道贤良举鲜后有红鱼”。 </p><p class="ql-block">湖南湘西里耶董氏字辈:“国宗祖朝顺文元启太平万邦吉昌永家和世代兴”。 </p><p class="ql-block">河北景州董氏字辈:“天兆文耀允维万世永昌元兴贵立贤”。 </p><p class="ql-block">河北景县董周庄董氏字辈:“维万世永昌”。 </p><p class="ql-block">河北藁城董镇大章村董氏字辈:“文士守敬武尉秉承祖肇中山荣发元廷风云际会景胤繁隆职列将相位及公卿台各垂勋青史标名流芳百代华表可宗”。 </p><p class="ql-block">河北邢台董氏字辈:“魁一玉三五荣德可延沛”。 </p><p class="ql-block">河北青县董氏字辈:“葆勋蔚田玉”。 </p><p class="ql-block">河北董家村董氏字辈:“振洪胜风现国甲……” </p><p class="ql-block">河北丰润董氏字辈:“汉春长(沧)玉国金(子)”。 </p><p class="ql-block">黑龙江董氏一支字辈:“广文长德思太”。 </p><p class="ql-block">山东聊城董氏字辈:“……丕怀玉兆孝”。 </p><p class="ql-block">山东泰安董氏字辈:“兆瑞庆升廷文明呈光华”。 </p><p class="ql-block">山东临沂董氏一支字辈:“儒进(兆)凤(占)玉勤西家书衍庆国”。 </p><p class="ql-block">山东临沂董氏一支字辈:“子玉守新言世系庆化继志保伦常”。 </p><p class="ql-block">山东董氏一支字辈:“辉元锡连世传”。 </p><p class="ql-block">山东泰山新泰董氏字辈:“志玉仲和士兆怀”。 </p><p class="ql-block">山东荣成董氏字辈:“佩世传久照先勇”。 </p><p class="ql-block">山东曹县董氏字辈:“鸿(效风)玉传付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董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一。 </p> <p class="ql-block">  寻根溯源</p><p class="ql-block"> 1、出自己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颛顼帝的己姓之后,廖叔安有一子叫董父,他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于是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舞蹈。帝舜非常高兴,就封董父为 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其后代就以董姓自居,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p><p class="ql-block"> 2、出自官名。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周朝有大夫辛有,其二子在晋国任职太史,董督晋国典籍史册,子孙世袭官职,并以官为姓氏,称为董氏。</p><p class="ql-block">3、其他源流。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另外,朝鲜族等也有董姓。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繁衍播迁</p><p class="ql-block"> 董姓出于同一宗源,均为高阳氏颛顼帝之后裔。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明清之际,台湾、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均分布有董姓居住者,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宗族特征</p><p class="ql-block"> 纵观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个多武夫将帅和画家的姓氏,忠臣良将辈出,在历史舞台上争相竞妍,各展风姿。2、董姓字行辈份层次分明,特征显著,如董贻玖所修《董氏族谱》中载有湖南一支字行为:“名初怡世业,继序振家声,祖泽由来远,诗书裕后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谱》中载有河北一支为:“维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继夭,圣国祯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