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辽代三寺之艺术瑰宝

米虫

<p class="ql-block">那是2019年的金秋时节,笔者跟随旅行团来到位于山西大同的华严寺。</p> <p class="ql-block">因听导游说:山西大同的华严寺、河北蓟县的独乐寺以及辽宁义县的奉国寺,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古代辽时期的三座寺院。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各自拥有非凡的文化成就,是中华文明中的三朵亮眼小花。闻此当时就有了一个心愿:要把另外两座寺院也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这座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因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得名。它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曾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整座寺院分为上、下二寺,各开山门,自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上寺的大雄宝殿创始于辽、重建于金,高大雄伟,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堪称我国现存古代早期佛寺殿阁中的巨构。</p> <p class="ql-block">殿内风格典雅的明代雕塑和宏阔明漪的清代壁画享誉国内外。</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正脊上的琉璃鸱吻,高达4.5米,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规模很大,是中国古建筑上最大的琉璃吻兽。</p> <p class="ql-block">其中北吻是金代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南吻是明代制作</p> <p class="ql-block">在大雄宝殿旁旁的建筑物也都展示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之美</p> <p class="ql-block">寺内的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它依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恢复建造。木塔平面呈方形,包括塔刹在内总高43.5米,为三层四檐纯木榫卯结构,每层面宽、进深各为三间,均按辽金时期建筑手法营造。塔内分层供奉着香檀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交脚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通过大雄宝殿屋脊上流光溢彩的琉璃鸱吻,可以遥想它当年被毁之前的恢弘堂皇,那么,目前位于下院自建成至今唯一没有被损毁的薄伽教藏殿,则是目前整个华严寺最辉煌的华彩乐章。</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薄伽”为梵文音译,是“佛”的意思,“教藏”指经典,薄伽教藏殿就是存放佛经的地方。大殿内目前保存着较多的文物,如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橱和天宫楼阁等。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曾盛称薄伽教藏殿“简直就是一个辽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殿内宽阔的佛坛上布列辽代塑像31尊,中间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两侧的弟子、菩萨和供养童子分为3组,坐列相间,井然有序。</p> <p class="ql-block">中央的佛像慈祥庄重,端坐莲台,莲瓣上有沥粉贴金佛像,风格秀逸。</p> <p class="ql-block">四大菩萨娴静端庄,慈容微露。</p> <p class="ql-block">细细端详,这些佛教彩塑主次分明,坐立相间,神情自然祥和,体态各异,变化生动。不仅全面呈现了辽代佛教彩塑的艺术风格特征和佛教神韵,而且也是辽代社会审美情趣和雕塑水平的典型体现,更是现今遗存辽代佛教塑像的重要艺术瑰宝。被誉为“堪称辽代雕塑之精品”。</p> <p class="ql-block">特别的,是一尊合掌露齿的胁侍菩萨(前右一),只见她<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双掌合十,露齿微笑,</span>身姿优雅,妩媚轻盈。郭沫若先生曾称这尊菩萨是国内所有露齿菩萨中的精品,称赞她为“东方维纳斯”。相传,辽代皇家征调能工巧匠修建华严寺,城外有个巧匠不愿为皇家卖命,官府以“违抗皇命”的罪名把他痛打一顿,在众工匠的求情下,才免于灾祸。女儿惦念老父亲,便女扮男装一同前往。她见父亲和工匠们塑造神像时苦苦思索,便双手合十、闭目诵经为他们祈祷。雕工们受到启示,遂依着她的形态进行塑造。不料有一天,总监工发现老工匠的活没干完,就命人痛打,姑娘挺身而出,总监工发现女儿身的秘密,勒令手下剥光上身殴打,眼看事情就要暴露,女儿深情望了望大家,随即莞尔一笑,投入铸钟的滚沸铁水中。总监工被溅起的铁水烧死,老工匠的女儿化为一朵白云,飘向天空。一名工匠记住了她临去之前的露齿一笑,依照她的模样雕成了一尊菩萨,特别把那露齿一笑塑在雕像上。</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虽经历代修缮,但房屋的木结构、梁枋彩绘、天花板、彩画、殿内的藏经柜和彩塑至今仍为辽代之物,华彩精美,是我国辽代殿堂建筑的优秀遗构,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寺内维护员还热心指出了美丽的“飞天”,将近一千年了,飞天的身姿依旧那么曼妙婀娜。</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近代艺术珍品。被业界誉为“辽代艺术傳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同华严寺的整体建筑一方面继承了唐风遗韵,另一方面又因其政权与中原文化相对隔绝,形成独特的燕云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初的一天早上,料峭已去,笔者乘动车到达了蓟州站。</p> <p class="ql-block">蓟县,古属幽燕,亦称渔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周初年,距今已2000多年。</p> <p class="ql-block">蓟县在春秋时期曾建无终子国;秦代置无终县;汉高祖元年,项羽封韩广为辽东王,建都于此;隋代大业初改名渔阳。唐朝诗人杜甫《后出塞》有“渔阳蒙侠地,击鼓吹笙竽”诗句,白居易《长恨歌》有“渔阳颦鼓动地来”诗句都指此地。在唐、辽、金、元各朝,蓟县都叫渔阳。明洪武初年,渔阳名称才被蓟州代替。清代,蓟州隶属顺天府,仍领玉田、遵化、丰润、平谷四县,相当于地级市。1913年2月,蓟州改县,名蓟县。1928年,南京政府将蓟县归属河北省。1949年后蓟县为河北省的省辖县,曾划归廊坊地区管辖。1958年,蓟县、三河、大厂三县合并,称蓟县。1962年,蓟、三、大分开。1973年8月划归天津市。</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蓟县,随着国家的发展走上旧貌换新颜的新轨道。</p> <p class="ql-block">走进渔阳古街,去寻找辽代古寺院~~独乐寺。</p> <p class="ql-block">用时不多,便在一道墙外,看到了独乐寺山门的一角和观音阁的顶部,有点小激动哦!</p> <p class="ql-block">这是独乐寺大门。据说,以前山门外并没有这道墙和大门,那是为了保护古物后加的。</p> <p class="ql-block">独乐寺俗称大佛寺,它始建于隋朝,重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是中国著名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独乐寺内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几个我国现存古代建筑之“最”。</span>其中,山门是最早的庑殿顶山门;山门顶的鸱尾是站立着的最古老的一对鸱尾;观音阁是最早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观音阁的八角形藻井是最古老的藻井。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无不为海内外专家所折服,是国内绝无仅有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从侧门进入到独乐寺里,从山门开始欣赏这座历经千年的不凡寺院。因为正门的墙与山门距离很近的缘故,只能拍到山门正面的一部分。山门正中檐下的“独乐寺”匾额为明朝严嵩手书。</p> <p class="ql-block">山门内两侧即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哼哈二将。</span>两尊塑像均为辽代原塑,高约4.5米,向前倾斜近20度;但身上的彩绘则为清朝光绪年间维修时所为。</p> <p class="ql-block">尽管他们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但塑像的线条分明肌肉虬结,张力十足的身形以致裙带飘逸,身上的饰品形象写实历历在目,时隔千年仍尽显昔日风采。</p> <p class="ql-block">山门内后壁的四大天王壁画为清朝所绘。(另一侧因故被挡上没拍到)。相传清光绪27年(公元1901年)时,慈禧携两宫太后去东陵祭祖,返回时来到蓟县,在独乐寺旁的行宫停驻。游独乐寺时发现这里没有天王庇佑,于是下旨绘了四组壁画,依天王手中法器不同,分别为风调雨顺。100多年过去了,壁画依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从山门的后边迈出,古老闻名的观音阁赫然撞入眼帘,吸引着人们的脚步向它走去~~</p> <p class="ql-block">且慢,还是回转身来,再仔细欣赏一下这座山门吧。“山门为面阔三间进深二之单层建筑物。顶注四阿,脊作鸱尾,青瓦红墙。全部权衡,与明清建筑物大异,所呈现象至为庄严稳固。在小建筑物上,施以四阿,尤为后世所罕见”——梁启超《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独乐寺山门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实例。</p> <p class="ql-block">四阿——指古代屋顶呈四面坡的庑殿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庑殿顶</span>在古代中国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到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是尊贵和高规格的象征。这座山门又是中国最早的庑殿顶山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无怪乎被梁启超惊呼为“后世所罕见”!</span></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先生还说:“其最可注意者,则脊上两鸱尾,极可罕贵之物也。”梁先生所说,即顶部正脊两端的鸱吻,屋部翘转向内,似鱼非鱼,似鸟非鸟,造型优美奇特。要知它们是辽代原物,是我国现存建筑上最早的鸱吻实例。</p> <p class="ql-block">鸱尾最早的名称应该是蚩尾。<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又称鸱吻、螭吻、蚩吻、正吻、吞脊兽,原是一种海中怪兽。</span>是古代屋顶正脊两端使用的兼具构造性与装饰性的建筑构件,外形似鸱鸟的尾巴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鸱尾,《太平御览》转引《唐会要》载:“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象於屋以厌火祥。”晋代开始,有了鸱(chī)尾的装饰,据《晋书》记载:“丙寅,震太庙鸱尾”;“鹊巢太极东头鸱尾”。鸱尾早期是鱼尾巴的造型,后来与佛教中的摩羯鱼形象融合,形成了半龙半鱼的样子。唐代,在宫殿的正脊两侧装饰鸱尾成为了定制。大约中唐至晚唐,鸱尾前端和正脊相接处,变为张口吞脊,很像一兽头带有粗短的尾巴,正在吞吻着正脊,当时人们改称它为“鸱吻”。宋代开始的“鸱吻”越来越像龙形,渐渐地人们又把“鸱”附会为“螭”,传说中的“螭”是一种没有角的龙,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法力比“鸱”更大。到明清时期,屋脊上的“鸱”完全被“龙”所代替,鸱尾变成为张开大嘴向内吞吃屋脊,背上还插着一把剑的龙头形象。因此“鸱吻”又称“吻兽”。</p> <p class="ql-block">从山门侧面不难看出,两端的柱子均向内倾斜,这种形制在古建筑上称为侧角(<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门柱之倾斜度极为明显,且甚于《营造法式》所规定,其为“侧脚”无疑——梁启超</span>),正因如此,增强了山门的稳定性,助山门抗击了千年风雨。</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门下仰视,只“古朴”二字是最直观的感受。斑驳的彩漆下裸露出木梁的原色,层层叠叠的斗拱如巨壁托起宽阔的飞檐,相较年代更晚的同规模建筑,它气势更为恢闳远大。</p> <p class="ql-block">回望山门,宽广的屋檐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扶摇翻飞的展翅!</span>“如鸟斯革,如翚(huī)斯飞”,古人形容飞檐如大鸟张开羽翼,大概正是如此吧!至此,不能不为古人营造出如此动人心魄的建筑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与技艺所仰慕!</p> <p class="ql-block">独乐寺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通高23米,外观两层,内看实际却有三层(中间还设了一个暗层)。由此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并非最早木质结构,但是最古老的高层木质建筑。其他寺院的建筑一般都是一层的,两层的都少见,而观音阁实为三层。</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顶作歇山式。阁前上层栏额悬楷书“观音之阁”竖匾<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寺内人员介绍,原先的匾额均为竖匾,近现代才多为横匾)</span>,寺内人员介绍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唐天宝11年,由52岁的大诗人李白所书,匾额下方有两个小字……太白。</span>下层悬“具足圆成”匾,为清代咸丰皇帝御壁,意思是这里的菩萨已经修行圆满,具备了成佛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观音阁内有一尊十一面观音雕像,通高16.08米,上身前身袒露,下身着彩色长裙,是唐朝的服饰风格,</span>阁内分别作四角、六角空井,使观音像穿过二、三层平台,直入大阁顶部“斗八”藻井。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泥塑站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之所以被称为十一面观音,是在头冠上还有十尊观音小佛,加上本尊,称为十一面观音。观音微微向前,倾斜角度为六度,这样的身姿可以使人们更好的观看到观音的面部表情。具有威严感。</p> <p class="ql-block">观音像两侧各有一胁侍菩萨。面部丰满,造型匀称,线条流畅,姿态优美。与唐代仕女画一脉相承。是辽代塑像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这尊协侍菩萨所呈姿态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她的身子呈S形,做认真聆听状,塑像历经千年尚能保存至今,着实不易。身上的护腰(铁箍)为清朝所加,现在的色彩由辽时的色彩经一次次维修叠加上色至清朝上色。</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顶部的斗八藻井(斗笠状八边形),是目前国内最早的藻井</p> <p class="ql-block">独乐寺有三绝:建筑、泥塑和壁画。壁画初绘于元朝,明朝时改绘过一次,所以壁画下方人物的服饰风格带有明代风格。清朝时,不知因何缘故在壁画上涂加一层白灰泥,将壁画隐没在墙壁里。直到200多年后的1972年,当墙皮局部脱落时,人们才发现灰泥下竟有完好的壁画。<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绘画艺术角度看,这些具有元代风格又在明代重描的壁画,在国内业界亦得到褒扬。</span></p> <p class="ql-block">壁画所绘制的是佛教中的16罗汉和两罗王的佛教故事与神话题材,形成每幅罗汉下面就有独立的人物与内容但又彼此相连的巨幅画卷<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目前,保存较好的有七八两幅,其中两幅的神态、面目、表情都非常生动,栩栩如生,即使经过这么多年也依然漂亮。</p> <p class="ql-block">独乐寺中最古老的树——观音阁前的唐柏,不幸在1996年时枯死。如今,其身上密密缠绕着几棵藤萝,彼时刚刚绽放出娇艳的花朵,再过些时日,千年唐柏满身盛开的紫藤花又会为千年观音阁带来一年一度的亮丽色彩。</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在一千年里经历了许多天灾人祸。天灾主要指地震,有记载的大地震28次,最近的一次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人看到观音阁顶部来回颠簸,摇摆幅度在一到两米之间,并伴随着木头发出嘎嘎响声,这响声就是活性结构榫卯之间的摩擦声。幸运的是,震后一个多月,顶层就自主恢复了原状。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妙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独乐寺在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时,北宋才刚刚建国24年,而燕云十六州为辽所据,所以建筑风格依然深受唐代影响。自山门迈出站定广场望向观音阁时,不见观音犹见观音,不在盛唐犹在盛唐,非凡的气度仿若一步千年。1932年,梁思成先生来到独乐寺考察后,写下《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赞誉独乐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罕有之宝物也”,<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中国建筑史留下宝贵财富。</span></p> <p class="ql-block">独乐寺现存的山门、观音阁、十一面观音、胁侍菩萨以及金刚像等,无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是国内绝无仅有的瑰宝,为海内外学者与专家所折服。古建筑学家陈明达先生对独乐寺的建筑评价如是说:“独乐寺两建筑(山门和观音阁)按全国现存古建筑年代排列,名居第七,但若论技术之精湛,艺术之品第,均应推为第一,可以说是现存古建筑中的上上品,最佳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12日凌晨四点,笔者的脚落在了辽西的土地上,历史的岁月中,这里曾经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如今都了无踪迹,只有静悄悄的车站和落脚的旅者一起等待着黎明。</p> <p class="ql-block">从城里开出的第一班长途大巴,将笔者送到一个似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义县。义县位于山海关外,锦州之北,东倚闾山,南望渤海,一条大凌河横贯东西。义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战国时代的燕国辽西郡,辽宋时是辽中京道的宜州,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宜州为义州,明改州置为卫城,清恢复义州,民国时期于民国二年改义县,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极盛一时的唐代结束于公元907年,中原大地从此陷入割据状态——五国时代时期。这一年,史称辽太祖的耶律阿保机被拥立为契丹国王。</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辽国采取了在今天看来很是奇怪的国策:统治阶级分为两个世袭的家族谱系,耶律家族世袭皇帝,而另一个萧氏家族专门垄断着皇后的位置。在统治辖区上,将辽国分为南北二府:北府治理北部草原地带,辖地包括今内蒙古北部、蒙古共和国全全境和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部分区域等;南府负责与中原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及北宋)相接壤的农耕区域,辖地大致包括今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吉林全境、辽宁全境、黑龙江全境和外兴安岭等。</p> <p class="ql-block">在这种政策下,辽国南部区域汉化日深。公元918年,辽大祖下诏建造孔子庙、佛寺、道观,并于次年秋亲往拜谒孔子庙。从此,辽国采纳了“儒释道”文化观念为辽国统治根基。在南府区域内,契丹人与汉人混居,统治机构中大量起用汉族官员,允许契、汉两族自由通婚,甚至服饰、车辇等也采用汉族样式。辽国全面汉化过程,使其疆域内形成汉化的建筑面貌成已成为历史的必然。</p> <p class="ql-block">公元960年,大宋王朝的建立,与北方辽国形成对峙局面。据历史记载,自公元960年至1004年间,辽宋之间几乎没有一年不发生或大或小的战争,一方面是北宋试图收复燕云16州,另一方面是辽王朝试图以华夏正统的身份入主中原。直至1004年,双方取得和解,在古澶州(今河南濮阳一带)签订了停战协议即历史上的澶渊之盟。从此,北宋与辽之间形成百年以上的和平,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也使得大规模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有了可能。</p> <p class="ql-block">而奉国寺所在的宜州,正处辽王朝倡导游牧向农耕转化之地,经济文化繁荣,同时又是辽圣宗朝听政太后的出生地,奉国寺这样规模宏大的建筑在此设立,绝非偶然。</p> <p class="ql-block">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一千多年前辽时期的重要之所——奉国寺时,笔者也来到了它的山门前。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是一座被当代专家学者誉为“集古代建筑、雕塑、绘画、石刻、匾额等艺术与文化价值于一体的辽代皇家寺院”。</p> <p class="ql-block">刚走进山门内,一眼便可望见远处那座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憾人心魄的大体量、大气势而雄冠千古的</span>奉国寺大雄殿。有文指出:奉国寺最初的建筑格局与空间尺度并不如此,曾经的庭院布局早已湮没于岁月,只留下一系列尺度较小的清代建筑,形成目前奉国寺主殿建筑形式格外突出的空间感觉。</p> <p class="ql-block">沿着铺满绿荫的甬道向前走,只听<span style="font-size: 18px;">鸟鸣之声悠远传来,才注意到道路两侧的庭院竟如此开阔。有</span>解说曰:奉国寺是由辽代第六位皇帝律隆绪遵循自己的母亲大辽太后(萧太后)的遗愿而建造的皇家寺院。萧太后是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从政40余年间,两次伐宋,缔结澶渊之盟。改善辽宋之间的关系,使辽宋保持长达百余年的和平。因义县是萧太后的家族封地,所以辽仁宗在义县建立这所宏大的寺院来纪念自己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迎面遇见的建筑叫内山门,堪为小巧,仿佛抬手就能摸到屋顶。</p> <p class="ql-block">内山门为清代建筑,上额“大佛寺”牌匾写于嘉庆16年,大佛寺是义县百姓对奉国寺的另一种称呼。</p> <p class="ql-block">山门前的石雕狮子造型古朴憨厚,一看就知是久远之物。以往在其他寺院见到的狮子大多眼睛正视前方,面向大门,可这两只石狮子则呈互相守望成对望状,体现了一种快乐与和平。狮子是由义县特有的矿物质石料——红棉石雕刻而成,因此通体泛红。红棉石地质松软,易雕刻,只是特别容易风化。</p> <p class="ql-block">内山门后边,是奉国寺的第一重殿——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这座天王殿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其屋檐下的雀替(雀替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特殊名称,特指安置在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为龙形雕刻,龙形雕刻象征一种身份。</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内的后方,有一尊在明代制作<span style="font-size: 18px;">距今已有400多年的</span>护法神韦陀菩萨雕像。韦驮菩萨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相传释迦牟尼涅槃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驮也分得一颗佛牙。忽见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驮奋起疾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驮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span>凡有规模的寺庙大多供韦陀尊天菩萨像,因韦陀菩萨是佛祖的护法神,也是佛法的护法神,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在寺庙供奉韦陀意为护寺安僧。</p> <p class="ql-block">这尊韦陀雕像的材质非常稀有——是由千年枣木雕刻而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国内多为泥塑</span>)。枣木生长缓慢地质坚硬难以雕刻,而这尊韦陀菩萨却由整株千年枣树雕刻得活灵活现,故此非常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韦陀菩萨手持的金刚消磨杵上雕刻有盘龙,金光闪闪。听说,杵的方向不同,代表的含义不同。杵尖儿向下,代表寺院留吃不留住处,横在胸前,代表寺院既留吃也留住。若将杵扛在肩上处尖儿冲上,则代表寺院不留吃也不留住。在古代,许多云游之人来到寺院后,就看韦陀的杵尖儿,即知寺院留什么不留什么。(哈哈~长知识了啊)奉国寺虽是皇家寺院,却对云游之人留吃不留住。</p> <p class="ql-block">穿过层层空间,好像经历数抑而最后一扬——当见到气宇轩昂,雄踞于高台之上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奉国寺大殿时——内心仿佛一下子被击中了。</span>这座单体面积1800平方米中国现存最大的九开间大殿在月台上给人的视觉感受非常震撼。</p> <p class="ql-block">起初,无论笔者怎样尝试,都无法拍摄到大雄殿的全貌。这座面阔九间的大殿仅次于十一间的故宫太和殿(始建时间却早于后者四百年)</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喻九五至尊之称的皇家寺院,建筑面积1829平方米,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庞大规模足以见证了中国传统木质结构营造技术所达到的高超技艺和科学与艺术水准,</span>代表中国11世纪建筑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直到经工作人员引领,才在百米开外特意砌成的高台上,拍下大殿全貌。(笔者特意在殿前留影以为对比)。可以看到,大殿的屋顶为五脊庑殿顶,正脊高耸,出檐平缓深远。其所代表的唐辽遗风经过千年历史,依旧动人心魄。</p> <p class="ql-block">沿着脚下逐渐升起的丹陛上大月台,走进大殿,举目所见,有着金色的面庞的大佛正慈祥地注视来者。再左右看去,还各有三佛。七佛一字排开,<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端坐于佛塔莲花座之上,每佛都占据大殿一个开间的位置,巨大的体量让人震撼。七佛造像充塞屋宇,繁复的背光组成一道镂空的锦绣屏风,几乎一模一样的七张</span>慈容,从八九米高的高处静静地俯视着每一个站在面前的到访者,凡到过奉国寺的人,无一不被奉国寺大殿与七佛深深震憾。(以笔者个人之能力实无法拍得此照片)</p> <p class="ql-block">奉国寺大雄殿内供奉的七佛造像是世界最古老、最大、最精美的彩绘泥塑佛像群,为世界所罕见。虽然落满岁月的尘埃,虽然佛身上的彩画已经黯淡并被遮盖,但七佛的面孔和肌肤依然在幽微的光线下泛出金色的神圣光芒。(借用照片)</p> <p class="ql-block">中间的湿婆尊神是最高的,连座高达9.5米,相当于现在的三层楼的高度。耳朵长达1.13米,相当于一个五六岁孩童的身高,手长1.2米,食指与拇指形成的圆圈直径达0.4米,可穿过一个瘦小的人。在义县流传着一句话:“手指摊开像臀部,四人上去都能坐”,即说手指的长,有四人背靠背坐都没有问题。</p> <p class="ql-block">再借用一张图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最左边的这尊佛像是释迦摩尼佛,这与通常居中而坐的情景大相径庭。释佛的脸还微微侧转,望向西南家乡的方向。再看释佛的右臂……</p> <p class="ql-block">释佛的右手臂及以下部分,尤其下半截儿的胳膊,线条僵硬,这是后期接上去的。1948年辽沈战役在义县打响,激战中有一颗炮弹穿透屋顶直接砸落到释佛的右臂上,幸而炸弹未爆。如果说这一颗未爆是巧合,近些年修复景区时,在前边的院子里又发现了三颗未爆炸弹,落在寺内的炸弹均未爆,这件事也为奉国寺增添几分神秘与敬畏。(因来自陕西的文物专家正在对文物进行修复,故无法站到近前仔细观察)</p> <p class="ql-block">每尊佛前面侍立着供养菩萨以及两边的两位金刚力士,菩萨都比真人高大很多(2.7米以上),不过和大佛比起来,就显得格外可亲了。这些菩萨个个表情轻松,身姿袅娜,显得青春活泼。</p> <p class="ql-block">两尊金刚力士则体型大过供养菩萨很多,做出血脉贲张的“愤怒像”,紧握手中武器,时刻准备喝退各种妖魔。</p> <p class="ql-block">这尊胁侍菩萨的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微笑中露出洁白的牙齿。工作人员说这尊菩萨曾被专家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p> <p class="ql-block">这尊手持金鱼的胁侍菩萨端庄娴静</p> <p class="ql-block">除了无以伦比的塑像群之美,奉国寺彩画之美也备受推崇。大雄殿内的彩画有两种,一是绘于梁枋上的彩画,称为建筑彩画,还有一种是殿内墙上的彩画即壁画。</p> <p class="ql-block">奉国寺大殿梁枋上的彩画在经历了千年岁月的侵蚀后,依然可以感受到它光芒四射的魅力。这些彩画多以飞天为主,还兼有凤纹、缠枝花纹、网目纹、卷草等~~</p> <p class="ql-block">尤以飞天的图样优雅美丽。这些飞天身姿曼妙,衣带飞舞,体现了奉国寺初创时期所达到的辉煌艺术水平。就连梁思成大师都说:“内部梁架尚保存原画彩画,卷草飞仙等,亦实物中所罕见也。”(请注意下方的飞天是一具有着一抹胡子的男飞天)</p> <p class="ql-block">大殿三面墙上均有壁画:佛、菩萨和罗汉。东西两墙各画五佛,合为十佛,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已全部漫漶,不过仔细观察仍能依稀辨认,每尊佛像高约3.2米,宽2.9米,结迦趺坐于莲座上,背光环绕流云,这些壁画也是非常珍贵的文物,虽然尘埃萦绕,光线幽暗,来游赏的人还是被她的美丽所打动。</p> <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屋顶,可见大殿用梁、柱、斗、拱、枋作为载体,框架支撑,榫卯相连,其繁复和精美程度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所用立柱,均采自义县及周边地区具有1000年树龄以上的黑油松,至今已屹立1000年,因此当地人讲:每根柱子的树龄在2000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之所在这样说,是因为即使在当今,每逢气温达到32度以上的时候,这些立柱依然还会渗出松油。图片中的黑色部分,就是2021年7月下旬时渗出的松油(笔者是2021年10月初到此)。由此人们认为这些油松立柱依然具有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每根柱子在距地面一段距离的位置上都有一个小圆孔,大小、深度均相同,但朝向不同。工作人员说,柱子与上方的斗拱是连在一起的。如遇地震时,上面的榫卯结构会出现错位、扭曲的情况,这时用一根与圆孔契合的工具,对柱子进行或左或右的拨动,做细微调节,下面越较劲,上方榫卯就会越严密。古人把这种方法叫拨正原理——不拆除原有木质结构的前提下,对其扭曲倾斜的部位进行复位加固的方法。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是何等的智慧与优秀。</p> <p class="ql-block">在现存的千年左右的古建筑当中,奉国寺九间大殿无疑是规格最高的。透过奉国寺大殿,可以感受到唐辽宫殿建筑的雄浑绵厚,还有中国建筑那种连接皇天后土的强烈自信。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于1944年盛赞其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奉国寺盖辽代佛殿最大者也。”</p> <p class="ql-block">奉国寺大殿以伟岸身姿矗立于辽西大地,它是工程、艺术的完美结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千百年来被数无数人赞慕,</span>吸引众多中外游人和学者来此寻幽览胜。</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伟大祖国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般的历史演进,至今仍矗立着难以计数的优秀古代建筑遗存,山西大同的华严寺、河北蓟县的独乐寺以及辽宁义县的奉国寺即是其中引人注目的艺术瑰宝。它们经历了千年的洗礼,躲过了天灾人祸,至今依然向世人展示出卓越非凡的气质和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