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昨日读到时光印记主持人飞鱼老师的文章《赤峰经历生死一刻》,时间是在1972年,赤峰的某山中开掘隧道,是一项国防工程。文中事件清晰,人物立体,情绪使我万分动容。就此国防工程的时代背景分析和战略防御制定者进行猜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种猜想:是军中颇有战略眼光将军提请,审批制定,实施。举例如亮剑中的丁伟在1954年在军事学院毕业论文《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从地理和历史角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未来20-30年之内的国土防御威胁。论文中的观点在当时颇为激进,随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军被论证。并且防御措施几乎照此实施。丁伟有句话经常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可见战略眼光之长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主要观点如下,一个大家族的稳定是相对的。而分裂则是必然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1954年世界大的战略格局下,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问题。有谁能够保证在未来的十至二十年之内,我国的领土不会受到外敌的入侵?恐怕没人做这个担保,那么我们的敌人会是谁呢?这正是我和在座的诸位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那好,我们就把未来可能出现的敌人设定为----假想敌-----ABC三个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请看地图:我国领土的南部,直接的威胁就是台湾的国民党部队,以及他们占领的诸岛屿。间接的威胁是驻守在台湾海峡的A国第七舰队,以台湾目前的军事状况,很难发动一场大战。充其量只是局部的有限战争,而A国刚刚在朝鲜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短时间内无力再战。况且A国由于国家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会轻易地卷入一场大型战争。再看我国领土的东部,B国,在二次大战当中,B国的军事工业被全部的摧毁,二十年之内很难东山再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么从国土防卫的角度上来看,认为,我国领土内陆的防御重点应该放在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边境。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假象敌国是--C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刚才说过,任何一个大家族的稳定都是相对的,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军事联盟也是如此。兄弟手足之间,可以为了利益而反目成仇。那么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军事同盟。就更为脆弱,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都要高于意识形态的信仰,别的都是扯淡。一个国家的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个军事强国。不管这个军事强国,有没有动手的打算,事实上,潜在的威胁已经构成了。动不动手的主动权,不在我方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请看我国的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边境线,几乎无险可守。地形不利于我,极易受到攻击。新疆内蒙的戈壁和草原,非常适合大规模装甲集群部队及摩托化纵队的展开。我国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前出,易受来自不同方向的攻击,对手一旦得手,我国将丧失重工业基地,和战略资源基地,后果不堪设想。而旅顺港的失守,将使对手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建立起一个稳固的战略支撑点。他们的舰队可以沿我国的海岸线开始巡航,我国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将全部被封锁,而对方却可以在漫长的海岸线任何一点,进行两栖登陆,这绝非是耸人听闻,也不是杞人忧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将来的某一天,很可能要发生的事情,这潜在的巨大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应形成一种统一的战略构想,把对付来自北方的威胁,放在首要地位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具体的军事部署应该是这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在东北地区建立永备的国防工事,设置大纵深多梯次的防御地带。二线部队,应设立精锐的机动兵团。作为强大的战略预备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在西部和北部,防御重点应该设置在二线,干脆让出戈壁和草原,依托有利的山脉组织防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东北的一线兵团,应确立全攻全守的作战指导。具体实施就是,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术。避过敌军的攻击锋锐,把战场摆入敌方境内,如果我能能够切断纵贯西部利亚的铁路大动脉,那么敌人的突击兵团,就会失去后勤保障,攻击势头必然顿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段,国防形势分析堪称。一针见血。中苏之间的地缘优劣势分析的一清二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首先,苏联的大规模后勤供应,要靠西部利亚铁路大动脉,这条铁路直接决定苏联的进攻态势,擅长于坦克大兵团作战的苏联,在平原戈壁这种无险可守的地方,他们的攻势难以阻挡,但是如果依托有利山脉地形进行阻击,可以极大削弱敌人的机械优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次,东北一角,深入敌境,三面受敌,而且是重工业基地,敌人一定会攻取,所以这就是这里要建立永久防御工事的原因,最大力度的阻击敌人。东北二线的精锐机动兵团,作为支援力量,哪里吃紧,就可以立刻进行驰援,填补己方的,漏洞。而后我们就可以先歼灭其先头部队之一步,打击他的士气,并配合我中东和东欧的盟友对其展开多方牵制,从此中东和远东两大军事集团的冲突进入了长期对峙的局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种猜想,这个策略制定者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是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他的战略眼光是长远的和全面的。从1950年的抗美援朝就可以看出,打的一拳出,免得百拳来。历史也验证了,再从西方核威胁方面看,一直布局研发自己的核武器,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都表明了领导人超强超前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布局能力,可以说,是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上生存的基本条件。1958年4月,赫鲁晓夫提出在中国领土上建立长波电台,并组建联合舰队,以此交换核武器技术。毛主席拒绝,中苏关系开始交恶。1968年1月,苏方武装部队越境骚扰珍宝岛下游七里沁岛,杀死杀伤平民。1969年3月苏联出动70余人部队,在装甲车掩护下,再次入侵珍宝岛。后被我方军民打退。时隔半年,苏联卷土重来,出动大量坦克,飞机,打炮等重型武器,企图摧毁我方防御。战术上,我们配置了近172万军队,陈兵在二线进行防御,在朝鲜战争影响之下和国际环境变化之下,苏方只得撤兵。两大军事集团进入了长期对峙时期。具体实施方案看还是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和运动战,避其精锐,扬长避短。由此看来,还是毛主席制定该战略可能性更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