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星月公主班街头采访社会实践

卓越&至上

<p class="ql-block">常言道:“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境教不如心教!”。对于星月公主班这群15岁左右的女孩来说,花样年纪,学习正当时。近期,老师给同学们安排了与众不同的体验式教学——逛西街,了解人性的本然和真实的社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观察杀鱼</span></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逛西街,给孩子们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杀鱼!</p><p class="ql-block">有同学说:“今天下午坐船去了西街,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杀鱼。我观摩了鱼老板的整个杀鱼过程:首先把鱼敲晕,然后用带有钢钉的“梳子”把鱼身上的鳞片全部拔下来,之后把鱼鳃扒掉,让鱼在水里放血窒息而死。我内心觉得好残忍。为什么要这样?鱼在水里的时候还活着,转眼间身上的肉就被钢钉刮成一条一条的,其惨无比。人类为了一己私利,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如此残忍地对待另一个生命。我的眼泪在打转。可那个杀鱼的叔叔其实还挺淡定的,我想他大概早已麻木。”</p> <p class="ql-block">还有同学写道:“看到杀鱼的场景,我当时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条鱼?似乎为了能够吃到没有血腥味的鱼肉,就要在鱼还是活的情况下,去鳞去鳃,就像是在人还活着的情况下扒下他的皮,然后取出他的气管最后窒息而死,这很残忍。但有些人似乎已经习惯于此。也确实,那条鱼所遭受的痛,人无法感受到。也许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也是如此,看起来毫无察觉,然而却在无意识地增加自己的债务,这对自己也是很残忍的。如果他们知道杀了这条鱼会带来多大伤害,他们可能也不会去做吧?!我要向更高级的东西靠拢,更明白地活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体验杀鸡</span></p> <p class="ql-block">确实,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为了让同学们更坦然地面对社会的现实,老师安排了杀鸡的体验课程,杀是为了不杀!</p><p class="ql-block">有同学说:“当听到指导说我们要在10天以后进行杀鸡训练的时候,我特别不想参加。直到我和Vivi聊天,她说她挺担心考试的,我说没关系,你先好好考,考试回来我杀鸡给你庆祝。我突然发现我很自然地把这句话说出来了,仿佛鸡这个生物是那么的无足轻重。此刻我察觉到了我的潜意识里有一个信念——有一些生物是不重要的。如果让我去杀狗,我绝对不会说得那么自然。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一群鸡和一只小白狗,遇到鸡的时候大家会上去追一追,但是遇到小狗的时候大家都想上去抱一抱,摸一摸,说小白狗好可爱。我想谁都不愿意把小白狗用来做杀狗训练。这是我们的某种心理机制在驱使这样的行为,我们骨子里认为小狗是可爱的,不可以吃。但鸡却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而生的。老师的一个计划让我看清了自己内在的一份信念。”</p><p class="ql-block">也有同学说:“通过这次观摩杀鱼之后,老师决定让那些没有尝试过杀鸡的同学试一试。我曾经接受过这样的训练,自那以后,我变得更接受,甚至能做到悦纳。我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可以做到,但不符合我价值观的事情我选择不做!”</p><p class="ql-block">一次观摩引来的深度思考,同学们的觉知力都提升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餐厅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同学们开始有针对性地选择餐厅。</p><p class="ql-block">有同学说:“我们体验了三种不同的餐厅。第一站去了低档餐厅,店面比较杂乱,一个老奶奶和一个中年男人经营,没有什么服务意识,只管煮好给客人就行。他们卖的蛋炒饭非常便宜,分量足,但味道普通。很多底层人只追求温饱,味道和服务是次要的。之后,我们去了中档餐厅,这家餐馆店面不大,但环境还可以,看得出他们是精心装饰过的。此外还配上了有礼貌的服务员,尽管价钱并不比抵挡餐厅贵多少。这两家餐厅的区别在于,中档餐厅比较注重服务质量,还有环境水平,来这里的客人也会比低档餐厅的看起来更有品质,而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服务水平的不同。最后我们去了一家高档餐厅,这家餐厅店面很大,有庄园庭院的感觉,环境非常好,服务也特别周到。那里的蛋炒饭虽贵但味道很合适。我们坐在餐厅边吃边欣赏漓江的美。体验过这三种餐馆,由此能想象到,机场和绿皮火车站的各种差异了。”</p><p class="ql-block">同学们意识到,这个社会是分阶层的,而这种分层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思维的差异。看似孩子们是在吃一碗蛋炒饭,实则是在观察社会,洞察人性。这比学习任何的课堂知识来得更直接,更深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街头采访</span></p> <p class="ql-block">从餐厅出来,同学们开始进行街头随机采访,她们采访了环卫工人、店主、家庭主妇和随机路人,在这场对话中,同学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洞察。</p><p class="ql-block">有同学写到:“采访在西街干活的叔叔阿姨们,是什么感觉?首先他们很有防范意识,也不是很友好,她们可能猜测我们是来骗钱的。但是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我们采访的是一个上层社会的人,那会怎么样?大概率他们会很友好,很有礼貌,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计较,很大度。为什么?因为他们有这个实力和资本可以让他们这样做。我能体会到那些西街的叔叔阿姨们内心并非如此冷漠,只是被生活所迫。那又有一个问题了,如果按照这种逻辑,是不是要想有真正的气度前提是要有钱和实力?我觉得也不一定!因为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如果按照上面的说法,那人一出生就注定了她的一生。但事实并非如此。公主并不是因为有外在的东西才是公主,而有外在的东西也不说明就是公主(如很多富二代),只是说机率更大而已。因为在底层,他们的生存都成问题,就更别提自己只有一块面包也愿意分别人半块了。看到这个现实,我想我可以做的是让我自己的内心更加富足。我们什么都不缺,重点是要明白内心究竟想要什么,在我们心中什么是第一位的。我相信每一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就拿辩分这件事情来举例,有些时候我们会因为其他的班级投诉我们而生气,可是辩分的行为恰恰证明我们不够大气,这是很不礼貌的。相反,如果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站出来,承认我们也会想办法做得更好,可能我们会多扣一分,但是我认为我们展现出来的状态比那一分重要得多。”</p> <p class="ql-block">还有同学说:“这次我们带着目的去了一趟西街:一是穷游(虽然并不是很穷),二是拍视频。我们需要尽量多地了解更多的人,询问关于他们的生活,最终确定我们是否想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们采访的对象,几乎每一个人都是有很强的防备心的,不让拍视频,也不愿意交流。我们还发现了许多黑幕(社会真相)。其实,作为一个顾客,我在那买东西的时候是可以感受到一股压抑,一种类似怨恨的能量的。我不是很想在这样的商家停留,因为这让我感到压抑。这其实也能看出这些人平常的生活状态,就是在生气,愤愤不平,抱怨社会的不公。这其实就是一种愤世嫉俗的生活价值观,他们认为是这个世界有错,认为自己不应该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看到他们的生存状态,我特别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记得有一个点很有趣。当时我们到一个糖果店,里面的售货员拒绝和我们聊天,原因是有摄像头,老板会监视着员工的一举一动,员工必须要一直工作,不能停下来休息。这就有点像一个囚犯在监狱里面干体力活儿,所不同的是他们是在一个精神的囚牢里。我还发现大多数的服务员都是女性,偶尔会碰到男性,那也只是中年大叔或者老爷爷。这应该是女性的天性决定的。大多数的女性甘于平庸,愿意去做这些事情,或者说不愿意去拼一把。等待她们的就是贫穷的陷阱和底层的困境,很难爬出来,因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为了活下去,只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苟且偷生。”</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同学说:“我们采访的都是比较底层的人,分别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他们普遍反映工资不高却很辛苦,看起来不太喜欢当下的工作,仅仅只是为了生活,养家糊口。大多数人身上仿佛都带着一股怨气,抱怨工资有多低,工作有多累,但却无能为力,他们说‘工作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可能是因为累,也可能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他们对别人有一种冷漠和防备,就像一个机器一样,每天不停的做相同的事情,正如有些公司(如某某捞)就有一些变态的规则,不管有没有事情都得忙起来,不能休息,每天在室内就可以走个几万步,相当于十几公里了,如同机器,有没有意义,你都必须做,员工慢慢地就变得越来越麻木了。这次采访中虽说也有态度好的人,但不管怎样,很难跳出这个怪圈,进去了就很难出来了,赚了不多的钱,住宿、吃饭等开销花掉了大部分的钱,最终所剩无几,如此往复循环。对照底层和上层的差异,底层责怪外界,上层反思自己。这次的体验让我更深地了解到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冷漠,他们认为:在底层不能‘善良’,反而得聪明,‘善良’就会被别人利用。如果用低价竞争,那人生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其实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是我们看不到可能也无法理解的现实。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努力,并对人生进行规划,就不至于沦落到这个地步。如果到那时才明白,才体会到,恐怕为时已晚。”</p> <p class="ql-block">“采访过程中有一个桂花糕店的阿姨,我问她:‘阿姨,我能问您几个问题嘛?’然而那个阿姨充满敌意的看着我,问我‘问什么问题?有什么好问的’她很警惕,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那么平易近人。可能是她们怨气太重,她们对我们的态度其实就是对这个社会的态度,再加上她们也算是底层人,做的很多事情都有限制,她们跳不出底层人的圈子,一直徘徊在底层人的世界里,相比于中上层人,她们可能会觉得上天不公,估计不懂得反思自己,这恐怕是她们成为底层人的原因之一吧!”</p> <p class="ql-block">还有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悟:“通过这次实践课程,我非常坚定我的选择,那就是一定要进入上层。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总结下来,这次我们去采访和研究的对象大部分都在底层,而只要你在这里,不论怎么努力都还是在里面,而且越努力你只会越快回到起点,这是一个圈。这里有太多东西的束缚,很容易导致人产生负面情绪,致使长时间处在压抑和抱怨中。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人显然是没办法往上走的。当然,上层不是指物质条件,就像大学不在于校园之大,师资力量多宏厚一样,而在于高贵的品质和内心的富足。”</p> <p class="ql-block">“底层的人怨气大,有一种受害者心态,但他们恐怕从来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成为这样的人,并过上这样的生活的。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以前没有好好珍惜时间,把最宝贵的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挥霍浪费掉了。我不想像他们那样,来到新教育是我莫大的荣幸。”</p><p class="ql-block">“这次的实践课程,让我深深地觉察到,我不喜欢底层,更不想要去到底层社会,既然现在就是我的上升机会,我有什么理由放弃。往前走,去做吧!”&nbsp;</p> <p class="ql-block">“社会底层生存者实属不易,今天我们能在新教育学堂学习,是父母们努力打拼给我们创造的条件,感谢爸爸妈妈为我们创造的一切。通过这次体验,我更加坚定自己要成为一个优秀、独立、自强不息的人。”</p> <p class="ql-block">正如山长所言:“老师不是真理和答案的提供者,而是帮助学生发现真理的引导者。”通过这堂社会课,同学们的内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份感受让同学们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变得更笃定。没有填鸭,没有灌输,有的只是“我行,我能,我可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