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本书有点年头了。</p><p class="ql-block"> 有几页纸,边缘已经参差不齐,好像马上就要从这本泛黄的书本中剥离出来。封面的报纸,日期是1998年3月29日。我却已经忘了,是哪一年遇到了它。</p><p class="ql-block"> 第一篇文章是《道士塔》,第二篇是《莫高窟》。每次读这本书,就先被这两篇绊住了,没心情往下读。后来就总是从后往前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着实苦,每一篇读完心里都是沉甸甸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更苦。高中语文自习课时,老师讲解一篇关于莫高窟的阅读材料,问我王道士卖莫高窟的文物对不对?我坚定地回答:“不对!”</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不对?”</p><p class="ql-block"> “他让外国人只用少量的银元换去了大量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老师呵呵笑了:“所以你觉得他是卖便宜咯?”</p><p class="ql-block"> 我的脸一下子红了,所以我竟然也是在拿金钱来衡量文物么?那岂不是只要出价高,就可以随便卖文物了?那我和那些盗墓贼有啥区别?</p> <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对莫高窟,我是怀着“我与王道士一般无二”的愧疚的。尤其是读余秋雨先生的这两篇文章时,我是厚着脸皮读完的。我觉得秋雨先生愤怒的洪水向王道士倾泻时,溅起的水花绝对也应该落到我身上来。</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无数次查询过去往敦煌的火车票,不止一次幻想过独自一人背着背包,在莫高窟石窟前静静忏悔。但我没有一次下定决心购买一张车票,踏上这西行之路。我不想以游客的身份去莫高窟旅游,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随波逐流,回家后再把一幅飞天图挂在墙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只想在夜深人静时谦卑地仰望它,在沙漠清冷的月光下,看它从北魏缓缓走来。看它的画面从浑厚到精细、从壮丽狂放到温和沉着,看它走过北魏、走过隋唐、走过宋元…… </p><p class="ql-block"> 我想感受西北苍凉与豪爽中飞天的温柔,用指尖触摸粗糙墙壁上柔美的线条,看长河落日下洞窟里斑斓的色彩,在呼啸风声中听工匠斧凿的叮当响声。然后再轻轻地告诉它:“莫高窟,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 “我来了!莫高窟!”</p><p class="ql-block"> 洞窟里的佛像眼眸低垂,看尽世间繁华沧桑。我想象过我们相遇时最美的画面,我不言,它不语,洞窟外,只有驼铃声悠扬。</p><p class="ql-block"> 我要细细看过每一根线条,每一种色彩,把她们的样子刻在我的脑海里,然后闭眼,穿梭在她们的舞蹈中,一起飞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神秘的莫高窟,历经千年,饱受磨难。它如同洞窟中的雕塑一般,淡然看朝代兴衰更迭,默默承受那场文化的浩劫,却依然挺立在大漠之中,千年不倒。</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莫高窟的底色绝不是荒凉的沙漠。它会用斑驳的墙皮与多彩的画作共同为你讲述千百年来的沧海桑田 ,带你走进一个缤纷世界。</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一眼千年。</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