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西与烟台市接壤,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东西最大横距13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81千米,总面积5799.8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606.65平方千米(含文登区)。海岸线长985.9千米,约占全省的1/3,全国的1/18。现辖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设有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南海新区。共48个镇、23个街道,2451个村、430个社区。2019年末,常住人口28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4.89万人。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3.73亿元,税收收入343.4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9.85亿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商、周三代,今市境为东方嵎夷之地,有莱夷聚居。北齐天统四年(568年),境内设文登县,今市境尽属之。此后,朝代更替,但隶属文登县未变。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在文登县北部辛汪都析置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之名即由此而来;在文登县东部朝阳都析置成山卫;在南部云光都析置靖海卫。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在刘公岛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威海卫与香港新界一起被英国强租,成为闻一多笔下的“七子”之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属英国殖民部。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置威海卫行政区,设管理公署,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1945年8月,以原威海卫行政区的行政区域设威海卫市,是为威海设市之始。</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市境设威海卫、石岛2市和荣成、文登、昆嵛、乳山4县。1950年5月,撤销威海卫市,改建为威海县;撤销石岛市,其行政区域并入荣成县。1951年3月,撤销威海县,恢复威海卫市;4月,更名为威海市。1954年4月,境内增设石岛县。1956年3月,撤销石岛县,其行政区域并入荣成县;撤销昆嵛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牟平县和文登县。1958年12月,撤销乳山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文登县、海阳县和烟台市。1961年,恢复乳山县。1987年6月,威海市升为地级市,以原县级威海市的行政区域设立环翠区;烟台市的荣成、文登、乳山3县划归威海市管辖。</p> <p class="ql-block"> 威海地区一直重教尚文,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榜七进士”“父子同科”“兄弟同榜”“一族三进士”,“文登学”之名传播甚广。威海的名人有: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弟子、全真道嵛山派创始人王处一,嘉靖谥赠柱国太子少保丛兰,被乾隆称为“一代完人”的徐士林,《孙子叙录》的作者毕亨,《聊斋志异辑注》的作者吕湛恩,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孙学悟,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被毛主席称为“长江王”的水利专家林一山,国家领导人谷牧等。</p> <p class="ql-block"> 闻名遐迩的生态旅游之城。威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的调节作用,使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整个辖区碧海环绕、山峦叠翠,处处体现着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精致之美。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入选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获社会领域最高环保奖项“中华环境奖”。</p> <p class="ql-block"> “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在威海近千千米的海岸线上,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岛屿和美丽的沙滩,山、海、湾、滩、岛、泉交相辉映,犹如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长卷。沿线沙滩细腻绵延,海水碧蓝纯净,有国际海水浴场、文登金海滩、乳山银滩等天然海水浴场10多处,有威海湾、伴月湾、九龙湾等海湾16个,有刘公岛、海驴岛等大小海岛185个,有优质地下温泉9处,有昆嵛山、圣经山、里口山、铁槎山、大乳山等山地风景区。人文资源以秦汉文化、民俗文化、道教文化、甲午文化、英租文化、红色文化为代表。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圣经山摩崖石刻、威海英式建筑、天福山革命遗址等在全国有重要影响。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市初步形成以东夷文化遗存、成山头秦汉遗迹、圣经山摩崖石刻、明清海防遗迹、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威海英式建筑、天福山革命遗址等板块为主的人文旅游景观体系。全市拥有A级景区45处,其中刘公岛、华夏城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山头、汤泊温泉等12处为4A级旅游景区。2019年,依托801千米山海景观旅游公路、200千米滨海步道,大力发展精品旅游,构建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温泉康养等相互支撑的新业态体系,打造“春游初见、夏游激情、秋游情浓、冬游表白”四季文旅品牌。</p> <p class="ql-block"> 朝气蓬勃的开放之城。威海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推动开放城市向国际化城市迈进,先后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拥有众多先行先试机会,形成对外开放政策叠加效应。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402亿元,其中出口921.4亿元;服务贸易出口增长20.6%,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增长98%;全市拥有外资企业1441家,2019年实际使用外资12.2亿美元,增长42.8%。威海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4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作为中国与韩国海上距离最近的城市,1990年开通中韩第一条海上航线,是中韩陆海联运业务的首个试点口岸,开通中韩客货班轮航线5条,中韩、中日集装箱航线12条,按照“三互四港五联通”的思路,构建起中韩贸易的海上黄金通道,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被选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p> <p class="ql-block"> 欣欣向荣的产业之城。抢抓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康养旅游等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建设碳纤维产业园、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服务贸易产业园等十大高端特色产业园区,成为全国重要的渔具、轮胎、地毯、医用高分子制品、专用打印机、新材料等生产基地。实施骨干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全市拥有上市企业18家,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省级“瞪羚”企业13家、省级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34家。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8个、省长质量奖5个,获批创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p> <p class="ql-block"> 特色鲜明的海洋之城。威海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骨干城市,盛产对虾、海参、鲍鱼、贝类、藻类及各种经济鱼等300多种海产品,“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等地理标志产品享誉海内外。强化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大力推进海洋强市建设,获批全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全市拥有各类渔船1.1万艘,其中专业远洋渔船361艘,是全国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远洋捕捞、海珍品养殖和水产品加工能力全国领先,被确定为中国远洋水产品加工物流基地、中国海洋食品名城。建成11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1处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被评为中国休闲渔业之都、中国钓具之都、中国休闲渔业旅游魅力市。</p> <p class="ql-block"> 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围绕打造“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以生态为基础,以创新为导向,以开放为引领,整合全市创新资源,走协同创新的道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开放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沿着近千千米的海岸线,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11所高等院校设立校区,聚集着353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其中国家级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和谐文明的幸福之城。坚持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率先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域“一片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市域统筹。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省级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满堂红”。获批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被确定为首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成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获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信息化社会指数位居全国城市前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