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一座革命的山、战斗的山。在井冈山艰苦的革命环境和多次反围巢的岁月中,部队从上到下吃苦耐劳,毛泽东带头打草鞋,朱德做表率睡地铺,张子清舍命献食盐,“一根灯芯”“朱德的扁担”等故事被广为传颂。留下了镰刀和斧头这类代表农民的图案和艰苦岁月红军战斗时用过的枪、炮等珍贵红色文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毛泽东曾说:“又要会打仗,还要会打圈”,意思是要打有把握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实际环境和条件,创造出“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二字诀”,后期演变为著名的“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涵盖战略防御、退却和反攻的各阶段。井冈山多场著名的战斗,都是借助此战术而获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题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井冈山下的红色文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南北长约90公里,东西宽约80公里,有“五百里井冈”之美名,在连绵不断的峰岭之间,井冈山是最险峻的,黄洋界、八面山、双马石、桐木岭、硃砂冲将其紧紧包围。包围井冈山的这些山峰后来又被合称为“五大哨口”,哨口扼守着井冈山上大小数十个村落,村子呈现“井”字型分布在各个山间小盆地中,通过这五大哨口可以紧紧把握住井冈山的交通命脉,根据地建立后可将其作为军事要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罗霄山脉为南北走向,坐拥很多地势险峻的山脉,其中天龙山、万年山、武功山等山峰,海拔从1000米到2000米不等。江西省宁冈、遂川、永新和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四县交界的群山丛中,这里重峦叠嶂,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没有工业,商品经济不发达,交易主要依靠“日中为市”的集市,农业也不怎么发达,整个就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山区农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由于井冈山处于两省的边缘山区,山路陡峭属于“两不管”地带,这里交通条件落后,绵延的群山养育了高山流水,水流向下汇聚成溪流小河,形成了莲花的琴水(现称为莲江)、遂川的泉江、宁冈的龙江等水力资源,进一步丰富了井冈山地区的自然资源。长沙、南昌等政治经济中心对这里的影响力有所削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国民党的手很难伸到这里来,所以井冈山周围有500多里是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这里占据了险要的地势易守难攻,易于藏兵,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态势,各县之间的农业经济能自给自足,驻扎在这里的部队也可以原地筹款筹粮,不需要依靠外界进行补给,能有效抵御国民党的进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根本宗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一大任务是“做群众工作”,形成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黄洋界保卫战,龙源口大捷,正是由于军民团结,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后来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写道: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有很好的群众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与此同时,经过团结、教育、改造工作。至1928年2月底,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4月,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由湘南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5月,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接着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红军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配合下,接连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至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部分地区。之后,又打破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4军会师。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根据地不断扩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除了粮食竹木等生活必需品外,井冈山地区还能产出大豆、烟草、花生等经济作物,更值得一提的是这茫茫大山之中,居然盛产各种药材,这在后期红军缺少药品的时候,起到了很大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除了上述原因外,毛泽东等人决定率部上井冈山,与井冈山一带的群众基础有很大的关系,在井冈山有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影响、有中共组织的农民武装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毛泽东对农民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他从不轻视农民的力量,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一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群众基础极为良好,这里的百姓十分支持革命,早期共产党中有不少人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永新县,早在根据地建立之前,就英雄辈出,欧阳洛、永新“三刘”等革命人士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1926年欧阳洛在南昌第一师范读书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暑假期间更是在永新县积极开展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党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莲花县也出了不少革命英雄,例如朱绳武、朱亦岳、陈竞进等,他们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到家乡秘密创建了莲花县党小组,逐步壮大了莲花县的革命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遂川县的革命活动主要发起人是以陈正人、王遂人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他们在家乡将党员从最开始的寥寥数人发展到近百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井冈山的革命火种之所以能燎原,除了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还离不开当地一直倾向革命的绿林武装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井冈山作为天然的军事要塞,自古以来“为自来土匪、散军窟宅之所”,清末民初以来,这里陆续盘桓了十多支土匪和散军,绿林武装因此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武装力量,国民党都不敢轻易攻打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当时还有着类似经历的袁文才和王佐两支绿林武装盘踞在井冈山两个不同的位置互为犄角,遥呼相应,在井冈山拥有举足轻重的力量。这支部队最终被改造成了工农革命军,不仅为革命增添了力量,稳定了当地民心,也为中国共产党改造地方武装、改造国民党俘虏兵提供了成功经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中国共产党引兵井冈为中国革命开创了新模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这里开始,星星之火逐渐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进程,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从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成为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光辉起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中,强调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指出中国革命的重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提出了“十六字”游击战争基本原则,为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明确了方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27年11月28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开创了中国苏维埃运动在农村建立政权的先河,为以后各个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经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28年7月,红四军抽调30余名技术人员在茨坪成立了军械处,主要修理各种武器,制造单响枪、梭镖、大刀等,同时帮助农民修理各种农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28年10月,红四军在小井村兴建了可容纳二百多名伤病员的医院,这是红军的第一所正规医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这是红军宣传工具的一种,主要作用:一是扩红人员进村串户时,一边敲锣吸引注意力,一边宣传扩红政策;二是用基层干部敲锣的方式通知农民参加各种扩红会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这时红军传递消息时用过的竹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28年5月,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在茨坪成立,物资、资金来源于特别区工农兵政府打土豪筹集的款子和战争中缴获敌军的物资。随着大井、小井、下庄、白银湖等4个乡工农兵政府公卖处相继设立,公营商业成为根据地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28年5月,红四军在上井村创办了红军造币厂,生产货币在根据地内流通。根据地还开办了信用合作社,“使工农平民得到低利无抵押的借款,免除资本家地主的重利盘剥”,对活跃根据地的贸易、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发挥了积极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一把油纸伞,这把伞呈红色,红漆有些脱落,伞柄底部刻着“黄公略”3个草书字;一个针筒,包浆厚,黑中透亮,筒身刻着“不拿人家一针一线”8个字;一个苎布眼镜袋,袋体变黑,布满沧桑。这枚银元,是一枚墨西哥鹰洋样式,不同的是,在鹰的左翅膀上,一笔一划的凿着一个工字,这个“工”字用明显是用凿子一笔一笔敲打出来,笔画左粗右细,字迹清晰井冈山工字银元,铸造于1928年5月一一1929年1月,铸期8个月,铸额不足万枚。铸造地点,井冈山上井村。作为德国剩余物资,MP18 就这样和毛瑟手枪一起流入到了中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当时红军条件艰苦,所使用的武器大部分大都以大刀、梭镖、长矛为主要武器,枪械弹药少得可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这是朱德同志在井冈山时使用的望远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当时红军用的手榴弹是一种叫马尾的手榴弹,就是在常规手榴弹的后面“绑定”一根结实、粗壮的麻绳,看上去很像马儿的尾巴,故而得名。限于历史条件,当时的马尾手榴弹并没有统一的型号,但因结构简便,铸造相对简单,因此很多部队,包括红军部队亦可自行组织生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从红军多次“反围剿”的排兵布阵中看出来,除借助当地天险之外,红军还广泛利用竹钉、竹篱、滚木、壕沟等等非常原始的东西来应对来犯的国民党军,足见红军当时的武器有多么匮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在黄洋界战斗中发挥巨大作用的迫击炮,就是经军械处修理后投入战场的,起决定作用的那一发炮弹,也是军械处自己制造的。当时共有三发炮弹,结果因为出了故障,第一发没成功,第二发也没成功,把大家都急出了一身冷汗,幸运的是,最后一发炮弹顺利打了出去,直接命中敌军的指挥所,为黄洋界战斗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识别带,又称“牺牲带”,是战争年代革命者的一种标记。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由于条件艰苦,部队中没有统一的军服。有的官兵穿着旧式军服,有的穿着学生服,更多的是一身普通老百姓的装扮。为了区分敌我,战士们便在脖子上系上红带子,只要系上它,就准备随时为革命献身。这只小皮箱为长方体,混合质地,箱面及箱体中部有一老式铜锁和铜质提手,因箱体皮面多处破损,现用图钉加以固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这是井冈山革命时期红军战士用过的包袱布,包袱布上面的“六项注意”是战士们根据记忆写下的,与毛泽东正式宣布的“六项注意”略有偏差。包袱布上的“六项注意”,看起来都是些细微“小事”,但这些“小事”却内涵丰富、蕴意深远,体现了革命军队对群众秋毫无犯、执纪如铁的严明作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毛主席洗脸用的木架、编制的草鞋、写作用的砚台、以及办公用的办公桌,这些在生活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物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朱德同志用过的扁担,为了不被战士们藏起来,朱德就让人向老乡买了一根毛竹,又做了一根,并在上边写了“朱德记”三个大字,以防别人再拿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这盏只有一根灯芯的油灯在罗霄山脉中段的八角楼里亮着豆大的火苗。微弱的光亮下,毛泽东找到了一条真正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27年,为了将红军困在山上,敌人在井冈山各个要道拦路设卡,企图阻断井冈山与外界的物资交换,尤其是食盐和药品。红军和群众同甘共苦,当时的名言是“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次年冬,红军打土豪缴获食盐,分给村民。不少群众分到盐后不舍得吃,想留着给红军。在井冈山失守前,为了防止这罐宝贵的盐落到敌人手里,悄悄将盐埋在自家屋子后面的树洞里,直至解放后这罐盐还保留无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字/图片:药元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制作:药元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歌曲:《十送红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演唱:彭丽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