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潜心,研以致远————语文主题学习视域下的古诗词专题教学观摩会

临沂褚墩中学

<p class="ql-block">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它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为更好传承中华千百年来的优秀文化,提升教师施教水平和专业素养,罗庄区于3月29日在临沂第四十中学举行了语文主题学习视域下的古诗词专题教学观摩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篇章一 名师示范 共享共进</b></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由册山中学的孙静老师带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伴随着同学们的朗朗书声,一堂精妙绝伦的课堂也就拉开了序幕。“先读后赏,先学后研”,在这堂课上,同学们仿佛跨越时空,看到了千百年前苏轼笔下的那轮明月。而我们老师同样也见证了那轮明月,见证了苏轼颠沛流离的一生,还见证了孙静老师的倾情投入。</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蒙阴第五中学的马秀英老师带来的《望岳》。一首短短的五言律诗 ,在马老师的讲解下,变成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这画中有巍峨的泰山,有层层的白云,有翩翩的归鸟,更有杜甫满怀的豪情。一读诗歌,望泰山;二诵诗歌,品韵味;三吟诗歌,跨古今。课堂上展开的仅仅是一首诗吗?不,更是杜甫青年时的豪情壮志!</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篇章二 亲谈经历 从《安塞腰鼓》到《望岳》</b></p> <p class="ql-block"> 课后,马秀英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为广大教师青年教师提出了宝贵的经验。她认为赛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催化剂”。除此之外,还提出要广泛读书,像蜜蜂采蜜一样;要研读教材,这是教师能力提升的基础;要勤学善思,正如波斯纳所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马老师的这番话,正如清晨里的第一缕阳光,唤醒了迷茫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篇章三 情真意切 殷殷期盼</b></p> <p class="ql-block">  徐一波主任作为罗庄区语文学科的掌舵人,在给予我们青年教师无限关怀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们要抓实三项工作,要提升师生素养,更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担。并借《道德经》中的“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来引导、劝诫每一位教师。也正是在这次的会议中,我们全体教师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因而,教师要搭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词课堂,引导学生去发现诗词的美,感受诗词的美,欣赏诗词的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辑:韩孝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审稿人:孟凡鹏</span></p>

教师

老师

古诗词

青年教师

诗词

篇章

语文

课堂

见证

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