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之旅一一西递篇

香菇

<p class="ql-block">宏村吃过午饭,我们便搭乘中巴去西递游览。</p> <p class="ql-block">西递位于黄山景区南大门43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西递旧称西溪、西川,是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之三华里处为徽州府西古驿过道,设有“铺递所”而改称西递。</p> <p class="ql-block">西递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据说西递是一个由胡氏家庭几十代子孙繁衍延绵而形成的古村落。奠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九百五十余年,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西递胡族,其先本姓李,唐昭宗李晔之幼子,因避朱温之乱,由近侍郎胡三公护带至婺源避难,后改姓为胡,取名昌翼。北宋皇佑年间(1047年)胡昌翼之五世孙胡仕良由婺源去金陵(南京)途径西递,深深被这里的山形水势所吸引,认定西递是一块极为难找的风水宝地。一年后,举家迁来西递居住,从而写下了胡氏家族壬派分支在西递九百五十余年繁衍生息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景区大门朝古村落瞧去,又是一群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映入眼帘:高高的马头墙,青墙黛瓦,飞檐翘角,可是当我们沿着铺着青石板的古巷道深入村庄,折进老屋,就发现老屋里面有特色,有讲究了,屋里的摆设,楹联,装饰和呈坎,宏村不同,这里的摆设,楹联,装饰等等都在教授着中国传统文化,它们就像一部没有纸质可又栩栩如生的,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和而不同,吃亏是福,退避三舍,居安思危等等优秀传统文化鲜活的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这扇窗户,劝诫人们年轻时出去创业,年老了要叶落归根。</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门的雕刻,雕花是“人”字形,提醒子孙要堂堂正正做人。</p> <p class="ql-block">这副古楹联,被称为西递第一联:</p><p class="ql-block">快乐每从辛苦得,</p><p class="ql-block">便宜多自吃亏来。</p><p class="ql-block">此联就有多个错别字。书写此联时,书家有意写"错"字。上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中的"快"字少一竖、"辛"字多一横;下联"便宜多自吃亏来"中的"多"字少一点,"亏"字又多一点。错字联向西递的胡氏子孙传递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想要事业有成、人生幸福,必须做到"安享快乐,一定要少一点,适可而已;付出辛苦多一点,一份辛劳,必有一份收获;贪图便宜,必须要少一点,要有一定的自制力;宁愿亏损多一点,吃亏是福。</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了皖南三个著名古村落,西递、宏村、呈坎,我发现这里的人们对祠堂的修建情有独钟(祠堂是一个族姓议事聚会举办红白喜事的地方)祠堂都修建的高大宏伟很有气势,修建用材也很奢侈,都用上进口的两个人才能合围的金丝楠木等名贵木材,建造也很精美,我想,这里的先民,重视祠堂修建,重视祠堂文化,是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村民要重视宗亲梓叔邻里之间团结互助互帮,用祠堂文化教育子孙,告诉他们自己是从哪里来?自己要到哪里去?自己是谁?让子孙个个都成人,代代走正路,各位宗亲都走上健康的人生之道,有了这些乡规民俗熏陶和感染,这里的人们能遵循祖宗留传下来的各种训诫,因而能创造出名扬天下的徽派文化,成就了一代代一群群知名徽商,留下了并且保存了这么规模宏大精雕细刻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因而皖南成了许多人朝思暮想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为胡氏祠堂门上方写的孝字,这孝字也有寓意的,上半部"老字头"的右边,很形象地画了个昂首挺胸双手作揖的青年。解读为:如果对老人持该持之理,便能昂首做人。左半边,像极了一个张牙舞爪的猴子。解读为:对老人不孝的后代,畜生不如。</p> <p class="ql-block">西递就是这样一座古朴典雅有内涵的村庄,你向往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