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真实必须符合现实——《县委大院》观后感

王晖

<p class="ql-block"> 《县委大院》是一部以现实题材向中共“二十大”献礼的电视剧,讲述梅晓歌和他先后两任同事们在新时代之大趋势、大变革之下,顺势而为一路前行,艰苦奋斗的故事,反映了新时期党员干部敢担当、能作为的精神风貌,赞扬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砥砺奋进和党性修养,传递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唱响乡村振兴时代主旋律。这部电视剧收视率很高,央视和多家省电视台反复在黄金时间段播出,我也全程看了,社会上对此剧好评如潮,的的确确有很多感人的情节和针砭时弊的语言反映了基层工作的现实,看了令人振奋,同感之处不再赘述。艺术的真实必须符合现实。这里仅对有些不符合现实的情节和常识性问题谈一点不同的观后感。</p> <p class="ql-block">已经退休的老县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前后任县委书记吕青山、梅晓歌</p> <p class="ql-block">后接任县委书记艾鲜枝、九原县委书记曹立新</p> <p class="ql-block">九原县委会</p> <p class="ql-block">九原矿山</p> <p class="ql-block">长岭村委会</p> <p class="ql-block"> 电视片名以偏概全</p><p class="ql-block"> 《县委大院》是以剧情活动空间命名的,开初听到这个名字以为就是县委大院内的工作与生活,谁知剧情演绎范围上至省、市,横至光明、九原两个县,下至城关镇、鹿泉乡和长岭村等地,县委大院仅仅是开会和县委办公室的活动地方,涵盖不了全剧的活动空间。这部电视剧主要反映县委书记的,光明县有带头搬迁的退休老县委书记,工作不久调走的吕青山书记,现任一号主角梅晓歌书记,剧末由县长接任书记的艾鲜枝,再加上九原县委书记曹立新,一共展现了5位县委书记,所以应该以人物来命名,曾见过一部电视剧以《政协主席》命名,这部电视剧改名《县委书记》最合适不过的了。</p> <p class="ql-block">  本地人任县委书记违背《公务员法》</p><p class="ql-block"> 电视中梅晓歌接待医院上访,说为首的老大夫为他小时候看病开过安乃近,看到此当晚我就发微信说了历史上清代以前官员铨叙是500里内不为官,翻翻旧志书,就知道古代县官避省籍;民国时期避县籍;建国后很长时间不避籍;但实行《公务员法》后,其中“地域回避”规定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不得在自己的原籍和其他不宜任职的地区担任一定级别的公职。地域回避中的职务包括乡和县级的党、政、法院、检察院的主要领导职务,以及县级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发出微信后,朋友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在县委大院工作几十年,没见到过一位本地人的县委书记。有两位调侃说中央电视台应该请你参与审查片子。国家对文艺作品审查是严格的,电视严于电影,电影严于小说,小说严于诗歌。朋友虽是玩笑,但事实证明影视审查的确要请历史、军事等相关人士参与,例如冯小刚导演电影《芳华》,其中一位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已经任副连长,战斗中断了一只胳膊,退伍变成个体户,被工商人员打断假肢,这又是一个常识性问题,部队排长就是干部,转业就会安排工作,副连长能不安排工作?何况是伤残干部。编剧是旅美女作家,她原来在部队当过文艺兵,或许不了解,冯大导演可请了军事顾问?这个片子没经过军事部门审查?所以我禁不住对《县委大院》的剧情不合法发个感慨,梅晓歌在光明县长大的完全没有必要设置这个情节,剧情也没有七大姑八大姨和他的发小没找他的麻烦,发小生病了梅书记也没关照,虽然避了嫌疑,但又失之人之常情,至于从小听到县志记载故事,那都是可有可无的。这一籍贯设置是不合法的,也是多余的。</p> <p class="ql-block">乡书记问县委书记发小</p> <p class="ql-block"> 有些事件发生背景不符现实</p><p class="ql-block"> 本剧设置为“十九大”之后2017年前后的时代背景,这阶段有两件事不可能发生:一是县医院发不开工资,医院大夫上访。这与现实不符,殊不知当今医疗事业市场化,医院成了一块肥肉,商人和官二代都争相承包购买,医院赚得盆满钵满,只有患者看不起病,没有医者拿不到工资,个体诊所都发财了,何况县医院。二是下派村书记上山护林防止盗伐树木。这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事。那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田地包产到户了,山场没承包,出现偷树盗伐事件。后来山场也承包到户,政策三十年不变,继而五十年不变,承包者长期经营,管理好好的,若出现偷伐树木的事件承包者会打破头去管理,哪用得着下派村书记支起帐篷来管理山场。</p> <p class="ql-block">光明县委书记县长中途冒雨拦驾</p> <p class="ql-block">梅书记请求郭厅长下车到光明县去</p> <p class="ql-block"> 很多细节不合情理常规</p><p class="ql-block"> 电视中省某厅长到九原县调研,光明县书记县长冒雨在半道上拦驾去看光明县奶牛场,这是一点不懂行政常规了。省厅干部下基层,基层接待十分规范,市县两级都有周密安排,重要调研可能市领导要出面,至少副市级领导在境内陪同,一般工作调研下属市局必定出动,县里更重视,例如九原县委书记检查接待工作,亲自躺倒床上检查枕头高低,看到此不由想起当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赫鲁晓夫检查为毛主席专门填起来的厕所蹬缸,大胖子赫鲁晓夫试着蹬下去起不来,抱怨说:“这个老毛,坐着不好,偏要蹬着。”所以九原县委书记检查卧室的细节符合现实。我不仅陪同单位领导,也为立法工作曾陪同省政府、省人大主管部门厅级领导到市县调研,调研线路、接待人员、车辆、就餐、宾馆、工作议程、汇报材料、天气预报……桩桩件件都会黑纸白字印在接待《手册》上,哪容得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不是调研目的地的光明县拦驾临时变更调研路线,现实中没有这样不懂规矩冒失的县委书记。还有县委梅书记到市里找市长,会场没让进,憋屈在大会堂门口站着等候,会议结束市长没有走大门出来,错过白等了一场,这简直是儿戏! 一个市所属没有几个县,县委书记是市里重臣,重点县书记进入市委常委,到市里即使市长没时间接见,市里相关部门也会接待,怎么可能出现县委办主任陪着县委书记在大会堂门外站着等候,县委办主任干嘛?可联系市委办接待,至少进入会场休息室等待,什么年代市政府衙门连一个县委书记都进不去。现实中细节决定命运,真出现这类事,这个县委办主任就要免掉,失职。电视人物形象也有瑕疵,乡村干部塑造得活灵活现很成功,而高级干部马市长形象完全不符合现实,做派像个黑老大,台上拿腔作调,台下打电话一字一句地指导修改报告,这哪是市长干的事,像个秘书长。光明县前任书记吕青山,黄磊扮演他说突破剧本中的形象,说作者原设计性格从来不笑,未必突破,在接待省检查组时,吕书记怒目以对省检查组长,哪有这样鲁莽的县委书记?我在省直机关工作,为省长写过报告,多次听省级干部作报告,一个个极尽表现亲和力,庄重从容,重话轻说,很少板着面孔训斥人,这就是高级干部与县以下干部的区别。陪同领导下基层见到的书记市长县长,一个个都是十八面观音——喜怒哀乐,八面玲珑,从来不笑能当县委书记?电视毕竟是演戏,因而出现很多可有可无的细节,例如县委书记与夫人床上戏、吻戏,激情接吻后还说彼此有味道,看着有点倒胃口,格调太低了!书记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但与这个剧情实在不协调,不是言情剧,不必涉及书记的隐私,有这镜头增加不了多少情趣,反而落套了。&nbsp;</p> <p class="ql-block">为环保问题马市长厉声批评下级县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马市长打电话与秘书讨论报告修改</p> <p class="ql-block">梅书记和夫人拥抱接吻</p> <p class="ql-block">互相说有味儿</p> <p class="ql-block">床上拥抱接吻</p> <p class="ql-block"> “围炉夜话”是天方夜谭</p><p class="ql-block"> 剧中有县委书记、乡村书记与乡亲们夜晚围坐一起谈论村政大事。这个形式太天真了,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我被下到一个乡担任工作队长,遇到该乡召开全乡人民代表大会,上午逐条解说全乡各项工作的《管理办法》,那时没有八项规定,中午热情款待,村干部和人大代表们三杯酒下肚就不知天高地厚,喝得昏天黑地。乡领导原以为如此客气,表决通过办法时会顺利些,在工作队面前有个面子。谁知下午正式通过办法之前,本是走形式听取大家意见,代表们酒壮英雄胆七嘴八舌,将《办法》说得一无是处,一人说,众人和,会议开成一锅粥,弄得乡书记七窍生烟,怒气冲天地说,这个办法初稿不是各村讨论过报上来的吗?广泛征求意见,村里开座谈会说没意见,怎么现在有意见,哪条意见是原则问题?要不要民主集中制?乡村工作往往是一蛮三分理,书记一发脾气就压住会场,有些村干部碍于情面不说话了,可是最终举手表决时,很多代表不举手,场面很难堪。书记看到主持会议的人大主席没举手,失态地说你怎么不举手?这位年长主席为计划生育问题对书记有意见,他就是目无表情不举手。经工作人员统计,赞成举手的还是超过了半数。主持人让列席的工作队长讲话,于是我高度肯定这个《办法》的制定,说工厂里制定“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简称TQC),对工业生产每个环节的管理制定标准,今天的《管理办法》可以说是农业的“TQC”,乡村工作的(TQC),使全乡工作制度化,是依法行政的创举。今天的会议是讲民主的乡人民代表大会,不要因为有些代表有不同意见就认为《办法》不好,不完善以后可以在施行中修订完善;不要以为我们人民代表大会表决有时是3000:0就是民主,国外往往是51:49,那是真实的民主。今天会议大多数代表举手赞成,我对大会通过《办法》表示热烈祝贺!乡书记听了我的讲话喜笑颜开,感觉找回了面子,总结时重复几次51:49是民主,说今天的会议就是充分发扬民主的大会。说来也巧,这位书记是我的同学,当时他的行政职级别比我低,可后来他善于总结经验、勤奋工作,相继担任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市财政局长,最后任一开发区书记,享受副地级待遇,成为同学中佼佼者。那次会议他先认为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说来乡里工作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晚上再次把酒总结原因,超过一定人数的大会进行自由发言是不可行的,只能安排若干代表发言,大会自由发言就会失控。尤其村里开会,过去村组干部素质低,说话粗鲁,尤其计划生育怨声载道,有位干部说他参加村里会议听村民组汇报,数数听到32个“MMB”。好歹这还是村组干部会议,如果像电视里的“围炉夜话”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村民都参与,人多也没有火炉可围,会议更不成体统,电视里已经反映出吵翻了,村民们不认得你县官,他们只服从现管,还是那动不动拳打脚踢的“三宝”村长能压住会场。</p> <p class="ql-block">围炉夜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围炉夜话”这形式不是编者杜撰出来的,是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代君主的文学品评家王永彬(1792-1869)讲述人生道理的一本书,小序中就说“围炉夜话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原是一家人围着火炉为了不虚度良宵,听王老夫子谈古论今,儿辈记录下来的语录。将这“田家妇子”围炉形式搬到当代现实中,让一个县委书记与村民一起盲无目标地去进行没有炉可围的围炉夜话,岂不是“天方夜谭”!</p> <p class="ql-block">1997年,梅晓歌与乔迈一起参加岳北大学辩论会</p> <p class="ql-block">梅晓歌惊喜望着乔迈离去</p> <p class="ql-block"> 结尾节外生枝</p><p class="ql-block"> 第24集,梅晓歌卸任县委书记,似乎与夫人一起参加什么培训班,夫人坐在前排,他在后排在手机中翻看夫人怀孕腹中婴儿CT片。不解的是紧接着时光倒流,他们在大学时代,二人在一个辩论组参加一次辩论赛,辩论结束后,女的说了句“谈恋爱”转身离开,梅晓歌欣喜若狂地目送着她,演员不是胡歌,换了一个不相像的年轻演员站在哪里傻笑。原来以为而今迈步从头越,还有什么剧情发生,因为网上宣传说40集,一说30集,所以看到24集没见“剧终”,一直恭候下集,到现在重播了才知道只有24集,被彻底忽悠了一下。电视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结束了,百思不得其解什么原因!我想是不是因为满足广告商的要求而拼凑个24集的结尾。因为我原来发表个影视剧本,北京一家影视公司找到我,希望我将剧本改为40集电视,这样制片人才能招到广告,没有40集,一般广告商不投资,就没办法投拍。《县委大院》开初说40集,是不是这个缘故去应付广告商的,后来剧情写不下去,勉勉强强倒叙大学时代辩论赛,节外生枝凑个24集,不打“剧终”字幕,留有空间以防不可预测。如是这样,那就是这部优秀电视最大的遗憾所在。</p><p class="ql-block"> 好的艺术品结尾如撞钟,产生赋格效应,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耐人寻味。这部电视剧是不太讲究视觉艺术手段的,音乐配置极其简单,没有赋格式每集重复出现的主题歌,也没什么很极致的蒙太奇表现手法,自然得像记录片,但有些情节又时空错位,不符合现实。诚然,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现实的真实,所以电视还是能吸引一些观众的,尤其主题是非常好的,所以央视再次重播。正因为题材好就不能止步平庸,应该再接再厉,让艺术贴近现实,源于现实,高于现实,那就锦上添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