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请大家安静一下儿,我宣布几位同学的获奖名单……”秀伟班长念着几位同学的名字。名单里竟然还有我!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上课的前几分钟,系主任来教室把班长叫过去说了几句话就走了。后来,就是开头的场景了。</p><p class="ql-block">对于“获奖”,可以说我从小就获奖“无数”,那些奖状也好证书也罢,从没有让我感觉有多么重要,每次带回家父母也习惯的放在摞成一摞的奖状上边,继续往上摞着。那是一张张印刷成大红或者深黄的格式化的长方形厚纸张,上边用红色或者黄色的大字印着固定模式的东西,用软笔或美工笔书写的获奖人姓名和获奖成果……得过奖的和没得过奖的人都认识。而今天的这个获奖证书,我拿在手里却感觉沉甸甸的!并不是因为这是由青岛市老年大学颁发的“青岛市老年大学系统‘喜迎二十大 放歌新时代‘文学作品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奖”。诚然,我心里曾飘过那么一丝怡悦,可是,真正让我心动的是我从证书里体会到我的老师付出的一些东西——呕心沥血 ,竭尽心力!班里获得的每一本证书里都盛满了老师的心血和辛苦!由此我想起用那句不知道是谁说的话做比喻,“儿的生日,娘的难日”,我们的获奖应该都是老师的成绩!可能这比喻很不恰当,却是我最真实的感想!看着获奖同学手里的那一本本金光灿灿的获奖证书,犹如看见老师伏案挑灯撰写授课讲义、静心完善备课注解、细心安排课件的顺序……我知道老师工作起来有时忘了时间,有时忘了喝水,有时忘了吃饭。一位年逾七十的老人了,对工作是这样的“一丝不苟”!之所以我把一丝不苟用了引号,是想加重对这个修辞的语气,因为老师的那本讲课手稿中密密麻麻的记录了一些东西,生怕那里讲得同学们听不懂,修改了再修改、细化了再细化,那些辅助的“讲解”“注释”占满了讲义的边边角角甚至还用了大量的纸条夹在其中,这还不够,怹的优盘里除了课件还有古今中外的人物的地理的图片更是多到数不清,老师不尽讲授“文学写作与鉴赏”,还教给我们小学包括中学的语文知识(因为在那些年代大多数人没有学到),老师常说的三句话让我记忆犹新,老师要求自己“尽可能讲得清”;要求自己的讲课让同学们“尽可能听得懂”和“尽可能学得会”。一件件、一宗宗的故事,不,应该说是事迹此时此刻在我的眼前就像是过电影一样。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让人敬佩!让人爱戴!更让人心疼的老师!</p><p class="ql-block">其实,老师是那个最该获奖的人!上书,由青岛市老年大学系统颁发——“最受敬仰最德高望重的优秀教师——张天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