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一样的俄罗斯

袁燕军

<p class="ql-block">  ———读《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有感</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看到这本《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信手翻阅,书的结尾处一段话抓住了我的眼球:</p> <p class="ql-block">  <b>“当十四岁的她穿越茫茫雪原赶赴俄国的时候,世间无人能够想象到这段旅程竟会如此漫长而卓越,即便是她自己也未曾预料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翻开了这部厚厚传记的第一页,在那片冰雪覆盖的广袤大地上,一幅幅波澜壮阔历史画卷随着这个女孩而展开。</p> <p class="ql-block">  1729年4月21日,德国东部一个叫做安尔哈特的公国诞生了一个女婴,取名:索菲亚。 </p><p class="ql-block"> 索菲亚的父亲奥古斯都是安尔哈特公国的亲王,在军队任职。母亲约翰娜是荷尔斯泰因公国的公主。父亲正直严谨刻板,母亲则虚荣好动,不甘寂寞。索菲亚儿童时期,约翰娜就带着她在亲戚间到处游走,四处写信试图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营销活动果然起到了作用。当时的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注意到索菲亚的存在。出于巩固皇权的考虑女皇指定自己的侄子彼得三世为皇位继承人。</p><p class="ql-block"> 她急需为这位未来的沙皇寻找一个妻子,伊丽莎白女皇选中了远在德国的索菲亚。她命人修书一封,要求约翰娜立刻带着女儿前往俄罗斯。</p><p class="ql-block"> 1744年1月16日,14岁的索菲亚在母亲的护送下,冒着纷飞的大雪踏上了前往俄罗斯的旅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索菲亚的性格中,有父亲坚韧执着,又有母亲的不甘平庸。一到俄罗斯就苦练俄语,很快就能用俄语与人交流,她违背了对父亲不改变宗教信仰的承诺,放弃路德教,昄依东正教。为此,她赢得了女皇的信任。 6月28日举行昄依东正教仪式,伊丽莎白女皇将自己母亲的名字“叶卡捷琳娜”赐给了索菲亚。</p> <p class="ql-block"> 1745年8月21日,叶卡捷琳娜与彼得三世完成大婚。刚到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就发现自己未来的夫君是个完全不靠谱的人。他身材瘦小像一个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他心智幼稚,行为乖张,他最喜欢的游戏是对一群锡制的玩具士兵排兵布阵发号施令,以至于他把这支军队搬到了新婚夫妇的婚床上,在本应夫妻肌肤之亲的地方摆满了玩具,夫妻二人结婚多年从未有夫妻之实,对此伊丽莎白女皇非常懊恼。</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1744年到1762年叶卡捷琳娜登上皇位,十八年时间,这位小索菲亚,坚韧隐忍,忍受着来自丈夫怪癖甚至辱骂,忍受着来自女皇坏脾气、多疑和猜忌。小心翼翼的游走在宫廷争斗之中。</p> <p class="ql-block">  18年间,她博览群书,大量阅读,接受了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她与很多思想家哲学比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保持着密切的通信往来。这为她日后推行统治理念打下了基础。 </p><p class="ql-block"> 小索菲亚继承了母亲的美貌,身材高挑,气质超群,一双蓝色的眼睛闪着聪慧的光芒。同时她也把母亲善于交际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她跳舞、骑马、社交晚会到处都有她的身影,她在宫内外拥有了一大批粉丝。她知识丰富,谈吐文雅,逻辑清晰,处理事情游游刃有余。外国使节和宫廷官员对此深深的折服。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对比将要登上皇位的彼得三世糟糕表现和粗俗的社交形象来说,女皇身边的一些谋臣坚定的认为彼得三世不具备治国的能力。 </p><p class="ql-block"> 伊丽沙白女皇执政后期,尽管叶卡捷琳娜低调行事,俄政坛和臣民们开始悄悄的选边站队了。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761年12月25日伊丽沙白女皇驾崩,彼得三世继位,成为俄国新一代沙皇。 </p><p class="ql-block"> 随后彼得三世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引得教会、军队和臣民们强烈不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彼得继位后与自己的情妇沃伦佐娃公开出席各种活动,多次扬言要废掉叶卡捷琳娜,立沃伦佐娃为后。 </p><p class="ql-block"> 6月12日,彼得离开圣比彼得堡去操练自己的士兵。同时将叶卡捷琳娜安排在圣彼得堡二十里外的彼得霍夫宫不得离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拥护叶卡捷琳娜的大臣和近卫军的军官们在圣彼得堡做好了一切准备。6月28日凌晨,近卫军军官奥洛夫驾着一驾破旧的民用马车来到彼得霍夫宫叫醒沉睡中的叶卡捷琳娜说:小母亲,是时候了,我们开始吧! </p><p class="ql-block"> 他们要连夜赶往圣彼得堡,怎奈那两匹马精疲力竭,所幸路上碰上两匹马,他们连哄带劝加上金钱的诱惑马主人同意换马。就这样未来女皇,以这种乡土气的方式走向了皇权之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堡喀山圣母大教堂,诺夫歌罗德大主教庄严宣布叶卡捷琳娜继承帝位,成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圣彼得堡全城宣誓效忠叶卡捷琳娜二世。 </p><p class="ql-block"> 叶卡捷琳娜命令前往逮捕彼得三世,她要求不要有流血和杀戮。彼得三世的卫队没有抵抗,立刻宣誓效忠叶卡捷琳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彼得三世仅存了六个月的短命王朝寿终正寝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叶卡捷琳娜命令近卫军团的军官们软禁彼得三世,要求善待这前沙皇,尽可让他住得舒适些。然而,第二天传来消息说,彼得三世死了。不久,俄官方发布消息:彼得三世因酒后患疝气不治身亡。他的真正死因一直是个迷。</p> <p class="ql-block">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得知后一本正经地打趣道:“酩酊大醉的人死于一场疝气,这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 </p><p class="ql-block"> 不管怎么说,那个德国小姑娘,历经十八年坐上了俄罗斯沙皇的宝座。开启了她更加辉煌的一生。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历史上有两位沙皇被冠以“大帝”的称号。一位是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彼得一世发动北方战争,大败瑞典军队,夺得了芬兰湾的控制权,取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在涅瓦河畔建筑了一座伟大的城市圣彼得堡,为俄罗斯打开了一扇通往西方的窗口,从此欧洲文明涌进古老的俄罗斯。俄国参政院授予他“全俄罗斯大帝”的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卡捷琳娜继位后不久,俄立法会曾试图称她为“叶卡捷琳娜大帝”,她拒绝接受:不要称我为“叶卡捷琳娜大帝”,我的名字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直到她去世俄国人民才正式称她为“叶卡捷琳娜大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纵观叶卡捷琳娜的一生,她无愧于“大帝”这个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叶同志登基后,开始推行自己的治国理念,在强化了君主专治的同时,接受启蒙思想,推行文明专治,反对酷刑,给封建君主专治披上一点点人性的色彩。在她的统治下俄罗斯在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和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动俄罗斯朝着文化大国的方向走去,在随后的一百年里这个国家滋养出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一大批文学艺术巨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重要的是,在她统治下俄罗斯成为军事强国。通过两次与土耳其的战争,吞并了克里米亚,打开了黑海的出海口,建立了强大的黑海舰队。三次瓜分波兰,获得第聂泊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大致形成了今天乌克兰的雏形。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读到这里,想起正在进行的硝烟如涂的俄乌战争,禁不住掩卷沉思。俄乌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无须赘言。有没有更深层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克兰这片土地上,承载了俄罗斯民族的太多的光荣与梦想,这片土地曾经踩过叶卡捷琳娜大帝深深的足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获得这片土地后十多年间,在叶卡捷琳娜的爱将格里高利.波将金元帅主持下,沿第聂泊河大兴土木,修建公路,发展农业和造船业,建设要塞、教堂、城市和村庄。为彰显俄罗斯的实力和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1787年,已经58岁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不顾朝臣的反对,毅然踏上了行程4000多英里,历时六个月,从莫斯科到克里米亚的南巡之路。</p> <p class="ql-block"> 1787年1月,俄罗斯的冰冻的雪原上,皇家豪华的雪撬和外国使节组成的庞大的车队浩浩荡荡开启了南巡之旅。经斯摩棱斯克至基辅,转乘帆船沿第聂泊河南下。一路上会见波兰国王,奥地利皇帝和各国使节,视察要塞,城市和村庄。在赫尔松上岸,踏上克里米亚大草原,鞑靼族的马队呼啸迎接,在塞瓦斯托波尔海湾,迎着海风眺望浩瀚的黑海,新建黑海舰队鸣响礼炮向叶卡捷琳娜女皇致敬。</p> <p class="ql-block"> 盛夏时节,女皇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莫斯科,但她心情是愉悦的,克里米亚之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次南巡可谓壮举,向欧洲各国宣誓了对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主权。从那以后这片土地一直属于俄罗斯,1941年纳粹德国占领了乌克兰,苏联红军和青年近卫军们从法西斯的铁蹄下夺回了这片土地。直到1991年乌克兰宣布独立。俄罗斯从此失去了这片浸润着祖先鲜血的土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梦一样的俄罗斯,从辉煌到没落,从庞大帝国到分崩离析。过往的历史会在一个民族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不会轻易割舍和放弃的,过往的辉煌俄罗斯人不会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叶卡捷琳娜去世200多年以后,俄罗斯出现一位统治者,弗拉基米尔.普京。因其强硬的执政风格被寄予了俄罗斯振兴的希望,坊间也有人称其为“普京大帝”。他说:给我二十年,还你们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话我们似曾相识。据传叶卡捷琳娜曾经说:假如我能活二百岁,整个欧洲都会匍匐在我的脚下。女皇陛下是不是真的说过这句话,无从考证,至少本传记中没有出现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惜她老人家没有活到200岁,在位仅34年,67岁时撒手人寰,当时的欧洲各国为北方强大的俄罗斯帝国而战栗,为叶卡捷琳娜风采和人格魅力所折服。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猜测俄罗斯的统治者心中都会有一个梦想,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梦想,俄罗斯帝国的梦想。然而,历史在前进,文明在进步。走怎样的路实现梦想,考验着统治者智慧。踏着叶卡捷琳娜走过的足迹,泛舟第泊河,在克里米亚眺望黑海,无疑是条无比艰难的路。</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民族是伟大的,他们坚韧顽强命运多舛,100多年来他们经历了疾风暴雨般的社会形态更叠,血腥的内战和严酷的内部斗争,经历了法西斯铁蹄的践踏,经历了执政党失去公信,巨大帝国一夜间土崩瓦解。他们伤痕累累蹒跚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曾去过俄罗斯,那里宽广的河流,辽阔的土地,那里金色的尖顶教堂和神秘的宗教氛围,彪悍的俄罗斯大汉和优雅的女人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俄罗斯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他们生活中笼罩着战争的阴云,每天都会青年被送去战场,每天都会有坦克开往前线。希望战争赶快过去还俄罗斯和平的天空,这或许是今天俄罗斯人民的梦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了,让我们回到叶卡捷琳娜时代吧。1796年11月5日女皇突然中风,御医们束手无策,宫廷上下变得出奇的宁静,没有恸哭,没有哀嚎,没有歇斯底里。一个小时,二个小时,依旧沉默,三十六个小时后,叶卡捷琳娜静静的走了。</p> <p class="ql-block">一个时代结束了,叶卡捷琳娜时代落下帷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