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故乡游

陶相林

<p class="ql-block"><b>  我自1985年底从光荣的“临汾旅″部队转业后就一直定居于安徽省界首市,但是我不能忘记我的祖籍在临泉县陈集镇水寨行政村。以前我每年至少要回故乡一次,因为那 里有我的同胞姐妹,有我的同学、战友、亲戚、邻居,有一生不会忘记的童年回忆,有永远割舍不掉的友情牵挂。去年因为心冠疫情防控未能成行,今年</b><b style="font-size:18px;">3月4日至25日正值仲</b><b>春时节,我和老伴如愿以偿地完成了为期21天的故乡之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回老家不需要住賓館旅社,就住在大姐、小妹家,享受着心仪的田园生活。两家外甥近年来都新盖了宽敝明亮的新房子,特别是姐家外甥盖的三层小洋楼达到了别墅级,在全村盖了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在故乡没有房屋和田产,几乎是一无所有,只是还保留一份宅基地,上面稀稀疏疏地栽了些杨树。缺棵严重的地方,我在堂弟等亲友的帮助下买了十余棵杨树苗补栽上,算是我对故乡还有一点点物质上的念想,不知这算不算将来留给儿孙的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故乡的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空气新鲜,更主要是风景如画,环境优美。绿油油的麦苗如同深绿色的地毯平補在大地上,满树粉红色的桃花、沟边路旁黄澄澄的油菜花让特大的地毯锦上添花。清晨,看着冉冉升起的朝阳,闻着户户飘出的饭香,听着悦耳的鸟鸣,踏着晨露漫步在乡间小路上,让人心旷神怡,有说不出的清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农村富裕了,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开的是电瓶车、小汽车;用的是自来水、净水器、抽水马桶;差不多住的都是新式楼房,简直与城里宾馆无二;吃的不单是大米白面、鸡魚肉蛋,而且讲究粗细搭配,水果不断;不只是养家畜家禽,还养宠物、育鲜花绿草、植果树冬青;老年人听戏打牌,偶尔也能碰到吹笛子拉二胡的快乐老人。乡亲们尽情地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外甥刘守忠年逾不惑,早已是两个儿子的父亲了(长子已是弱冠之年),二十年前结婚时未赶上拍婚纱照,现在手头宽裕了,终于圆了当年的“婚纱梦″。我看到他刚从深圳寄回的全套装裱好带镜框的婚纱照片和两本影集,不由自主地用手机翻拍几张带回界首供家人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在故乡的二十多天里,有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就是走亲访友。走访的有亲戚,有朋友,有同学,有战友,就是遇到不相识的同龄人也要聊上几句。虽然是天南地北、家长里短、亲情友情、云里雾里的闲聊,内容有国际形势,有国家大事,但更多的还是身体健康状况、家乡变化、生活质量等。大家共同的感受就是享共产党的福,好日子还在后头;走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顺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