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的摆渡人,北大读博四年感悟

吕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9年国家公派出国教师岗前培训</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自强不息的摆渡人,北大读博四年感悟</b><br><br><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019年正月十九日至今,在北大读博,最先在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公派岀国教师特训班读书学习有249人,因为三年疫情,没有公派出国任教,后改为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国际博士班,<b>这249人,经过笔试、面试,平日国家级学术成果的多少,综和考核后,遴选69人在北大继续读博,我有幸成为六十九分之一</b>!四年来,从没缺课,从没迟到早退,平时偶遇伤风感冒或者三叉神经痛,我依然坚持听课、听学术报告、进实验室做研究!四年来,我聆听中外著名学者、教授学术报告191场次,听学术讲座289次课程,记录了学术笔记,<b>多本笔记本叠加起不低于80厘米!</b>电子文本、文档、图案、查阅学术资料无数,我与班里14个外国同学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带领学术团队34人,潜心学术研究!读博艰辛,基本上记录在我的散文或论文中!以下我摘录了一部分,以作纪念!</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 我在《踏上北大求学读博路》写着:在北大、一个美丽的花园、凡人歌、</b>学子们成长在北大、金秋启航,笃行不怠。初秋学子归,校园书声起。我的新生活、北大情趣、我与北大的求学缘、努力求学、必定成功、我来到了北大,从我们佩戴上北大校徽的那一刻起,内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油然而生,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北大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走进北大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仰望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北大,我来了!我仿佛看到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校徽。该篇文章结尾我这样写道:匆匆求学路,深深北大情,一生北大人!(人生路上,我们终须学会告别。对于错过的人,对于三观不合的人,对于价值观差异太大的人,唯有选择断舍离,才能为自己打造一个舒适的圈子。)</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 我在文章《北大燕园情》里写着:悠悠未名水,巍巍博雅塔。北大这方土地,</b>上承革命波澜壮阔之历史,下揽八方钟灵毓秀之名家。北大学子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燕园情就是这样一种情怀,一种凝聚着燕园里所有人的情,让每一个北大人对燕园有着莫大的归属感,让北大人一回到北大,心中就有了仿佛游子归乡的悸动。燕园情更多的是一种家国情怀,一种兼天下苍生、民族命运的憧憬,一种成就民族和社会的愿望,一种奉献的期许。燕园情就是这样的一种情结,在湖光塔影中,指引着每一个北大学子前进、探索、求知。</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入读北大博士时的印象:筑梦燕园,风华正茂。寒暑匆匆,燕园里的日子里流光溢彩</b>,留下了他们不曾虚度的青春年华。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如诗如画的校园一隅,获益良多的课程讲座,友善包容的师长同学,课堂上,教授们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精彩讲解,为我们献上了文化饕餮盛宴。深邃的理论、跳跃的思维,浸润着我们的心智,让我们“井底之蛙”的一隅之见豁然开朗。这一切都是他们魂牵梦萦的青葱岁月。他们怀抱着梦想,以北大为心之所向,为燕园注入活水,在交流学习中自我成长,用青春书写独一无二的北大故事,留下最曼妙的燕园记忆。</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 学海无涯唯有上下求索,书山有径方以勤学苦问。回眸北大,圆了年少时的梦,看</b>岁月凝结于晨曦日暮,看绿茵琉璃的古朴燕园。北大学术:力学笃行,精益求精。科学民主的精神是北大的底色,也是留学生们潜心学术科研的才智与追求。砥砺前行绘宏图,展翅腾飞谱新篇。我没有花前月下相思泪,但却洒向红尘寂寞中。我把自己定格在了青松旁、碧水边、岩石侧、拱桥畔、花丛中……让那恬静的欢喜流动在许多影像的记录里,封存成我老来回味的资粮,亦是莫大的快慰。</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未名湖畔杨柳依依,博雅塔屹然而立。在博雅塔的映照之下,在未名湖畔抚卷吟诵,让时光静止,叹流年暗换,遇见北大,再见北大!纸短情长,能写下的只是点滴闪光的梦和记忆,每个北大人的青春都与这一塔湖图的园子碰撞出独特的光亮。筑梦燕园,风华正茂,缘来燕园情,思之永恒!</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未名湖,象征着北大厚德载物的阴柔之美;博雅塔,体现着北大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图书馆(正在修缮中),见证着北大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这“一塔湖图”构成了北大的绝美景观。</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我在《在北大读博、时间忘了我,依然是青年奋进》写着:读博期间,我骨子里很坚强,言行中有教养,</b>交往中有包容,心底里我有善良。因此。我与北大有缘,风雨不散,天地可鉴,日月为证,对学术研究,痴心不改,赤心报国、此生不渝!于是,我在读博入门时,我就建立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博二时,我终于选择了一个合适的项目,并付诸实践的时候,我开始积累经验,并且知道了本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研究方向,这个时候,我也就要开始思考一些导师想法之外的想法了。在我读博士期间,至少提出过三个项目并邀请我的同学合作,最后其中两个至今裹足不前,但有一个已经产生了非常高质量的文章并引起了同行关注,这就足够了。我恍然大悟,噢,原来当初的时光寸寸皆金。青春的路上遍地黄金,而我们却走的太匆忙,忘了低头看看,脚下这边金灿灿的土地。</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 读博期间,做报告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样重要。当有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后,一定要将</b>它展示出去,一方面这有助于我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更多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是让我建立起同行声望的重要方式。</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一个坚持抓住任何机会展示自己的博士和一个消极对待报告的博士,三年之后的差距是惊人的,我觉得自己英语不行或者表达能力不行,我就更要抓住一切机会练习,而不是自认为不行反而更加逃避。我深知:青春,令人寻味。</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读博士期间与读博之后,我要努力做一个优秀的“青年”学者,而非把博士项目当成任务</b>,在博士期间,学生是自由的,学术的项目是为了推动人类的知识,而非完成某个任务或者作业,因此,我明白:拓展自己的学术能力比我完成科研任务(如高校对文章数的硬性要求)更加重要。我要保持心理和身体的健康。读博士强度大,对智力和体力要求都很高,因此保持充沛的活力对完成科研十分重要,尤其是面对未知和挑战,难免失败感到压力,这个时候,身心能迅速的恢复十分重要。我想,我的这几年的的确确是改变了的。我希望未来有一天,我们这些年青人们携起手来站在学术的最前沿,把前辈们的事业继承下去。修学储能,先博后渊!</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 时间忘了记忆 ,年轮却帮我数着,我亦然走了大半生的路。青春不老,时光不逝,当</b>年情依旧!青春不老,韶华不负,青春不老,岁月正好。心不老,青春永远不老;梦不灭,青春永远不灭。只要我们有心,有梦,用心去追梦,那我们的青春就永远在,永远不老。时间虽逝,青春不老。我以情为感,为笔而叹,诉诸世事,体写感悟,学习勤勉潜心学术,静心研究。时间忘了我,我忘却年龄是对岁月最好的怀念,掩埋是对青春最好的祭奠。我崇尚自然,爱好乐器演奏,我纯真善良,自性淡泊,我心若清莲,不染纤尘。我身心俱闲时,我手写我心,我心任天然,在文字里构建自己的心灵家园。</span><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 我在文章《在北大听国学经典课,赏读智慧人生,领悟做人的最高境界》里写道:说起国学,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最具代表的事物非优美的诗歌莫属</b>,那一阙阙美丽生动的诗句,无时不刻萦绕在我的耳畔。说起国学,最让人难以忘却的人乃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先生。</span><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 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b>、固本之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北大的国学课,以其前瞻性眼光和务实行动,以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经典,以“和谐”、“仁义”、“刚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国学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启发高层管理者、社会精英解惑悟道、提升人生。</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厚德载物是指:掌德、口德、面德、信任德、方便德、礼节德、谦让德、理解德、尊重德、帮助德,重视</b>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也形容品德像大地一样容纳百川。古文里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易经》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君子的品德应如大地般厚实可以承载万物。厚德载物,自古以来,都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清华大学更是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成校训,激励学子们要德才兼备,继而成就不凡人生。</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厚德载物”具体指哪几德呢?老祖宗告诉我们:是这三种厚德。一个人身上越有这三种“德行”,越能厚德载物,福报也深厚。第一、容人之德;第二、无私之德;第三、谦卑之德。</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家人说:“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老子《道德经》说:“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易经》云:“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尚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以上句句名言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越是有谦卑的美德,越能厚德载物,福报也越加深厚。</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 我理解的“厚德载物”: 1、口德。2、恕德。3、敬德。4、孝德。5、善德。6、净德。</b>让自己保持内外的干净整洁,也是一种品德修养。当然,与外在的“净”相比,最重要的应该是心灵的纯洁与干净。为人处世应当光明磊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公平,正义,保持一身正气,人人都将趋之若鹜。</span><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 天涯何处寻芳草,海内知音遇故人,江山万里竞豪情,壮志今何在,傲骨长存天地中。</b>一身傲骨笑寒风,雪压霜凌志不穷,岁月峥嵘何所惧,千红万紫竞芳容。生来傲骨不知寒,雪压霜凌志更坚,岁月峥嵘万紫竞娇妍。一杯浊酒泪千行,吕琢声中思断肠。望帝春心何处寄,京华一梦断人肠。</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曼舞人生路,伴我红尘走一途。吟风春复夏,诗书伴我度年华,人生苦短酸甜百姓家。</b>天上星辰伴月娥,风雨唱新歌,红尘苦短甜长寂寞河。生逢盛世百花开,日丽风和紫气来,快意人间多美景,乐观万物尽舒怀。送暖百花香,枝头喜气扬,万里江山大地映辉煌。鸟语花香醉意浓,枝繁叶绿沐春风,夕阳西下红如火,一片丹心映彩虹。乘风虎豹应长啸,放眼神州任纵横,四海同欢歌盛世,蛟龙起舞庆升平。</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孙桂芬老师对该篇文章点评说:赞美老师学完《国学》经典感悟,用学到的知</b>识,与人生共存,闪光的才智与庄严无畏的思想,像一盏盏明灯点亮自己的人生奋勇前进的路,去看自己想看的风景,诗和远方尽在其中!为老师经典作品点赞!</span><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我在《读博如修行 修炼自己 无愧于心(且读且珍惜)》写着:读博像是一场修行!</b>写博士论文像是"打坐修禅“。读博是修炼,也是情怀。博士,是一个自带光环的称谓。这个光环不仅仅来自学识上的增长,更是由于在读博过程中,精神和肉体经受历练,产生了蜕变。我觉得能正常读完博士的人,都挺厉害。考博虽易,读博却难,且读且珍惜。既然选择了读博,便只管风雨兼程。修心、修为、修志,处处磨练自己的品格,提升综合能力。读博的日子是平淡无奇的,“白马秋水醉花雨,清月孤行梦菩提”。像苦行僧那般修行,不管路途多么遥远,读博永远只身一人,坚强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着。读博注定是一个人的修行,熬过孤独,战胜自己,我也就不惧前行的路了。我内心丰足,何以寂寞?</span><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拿到北大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之前,我以为我是3年制的,结果发现是5年,也是漫长</b>。但一般也就前四年有课,学分也会特别多,有一些博导的课可以选,讲一些研究方法,以及这个领域大家都在研究什么。上课只是配角,看文献写论文才是主角。读博注定是一场挫败和孤独的旅行。大部分的时候都是我们在独自摸索,每个人的博士都是不断努力熬过来的。只有极少数极度幸运的人才能够轻松读完博士。岁月如此悠悠待人,可我们却是无暇顾及,每天实验与文章,犹如寺庙那和尚念经,成了必修课。</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 我认为:读博如修行,修炼自己,无愧于心。希望我们都能在读博这条路上找</b>到和得到我们想要的。祝愿每一位博士生都能修行圆满,破茧成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们拥抱伟大时代,走向磅礴天地。</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大留学生公寓1</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大留学生公寓2</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留学生公寓楼梯间与电梯房</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是吕琢和班长的北大国际留学生公寓的卧室</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大未名湖和博雅塔</b></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院与管理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2年北京大学开学典礼</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龚旗煌校长祝贺各位新同学圆梦北大,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北大欢迎你们!”他勉励同学们跑好青春奋斗的接力赛,做强国有我的新青年。龚旗煌当日围绕“做新青年”,向北大新生提出了四点希望。</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b>一是要爱国明志,坚定为国求学的信念。</b>希望同学们自觉将北大人的家国情怀融进血液、化作行动,把助推国家发展作为学习的动力,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毕生的追求。</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b> 二是要求真务实,学好担当重任的本领</b>。希望同学们始终端正治学态度,老老实实做学问,勤勤恳恳下功夫,这样才能不虚度大学时光,学到真正的本事。</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b> 三是要砥砺精神,磨练百折不挠的品格。</b>希望大家今后不论遇到任何挫折,都要不畏艰难、勇毅前行,在每一次困难和挑战中磨练自己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塑造更加优秀的自己。</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b> 四是要兼容并包,涵养海纳百川的胸怀。</b>希望同学们结成伙伴、增进友谊,在真诚交流中了解彼此的文化,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世界,推动国际社会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寒冷冬天夜深,学子毅然求学</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岁半外孙和半岁的孙女合影留念(2021年10月3日上午)</b></h3> 我在《北大读博求学感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写道:我们青年学生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志,树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应该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应该积极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br> 我们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我们在北大求学,“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超越自我”,我们戒骄戒躁,净化灵魂。我们拥抱伟大时代,走向磅礴天地。我们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和奋斗者。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健康快乐,我们永远向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积极向前、昂扬向上,舍我其谁、敢于担当,服务大众、奉献社会,我们永远践行的人生追求进步,前程远大。,时至此时,在北大求学我感悟到: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br> <b>北京大学对外汉语连通四海,文化传播五洲。祝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继往开来,再创辉煌!2022年是北大对外汉语教学70年,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年,</b>历程非凡,岁月峥嵘,成就辉煌,是一届届领导班子、一代代教师职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在这块园地上耕耘22年的退休园丁,谨表衷心祝贺!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希冀全体汉院人,再接再厉,继续奋斗,创造新的辉煌!恭祝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喜迎二十年华诞!愿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兴旺发达,再创辉煌!汉院华诞二十年,中外学子遍宇寰;世代师生共执念,中文学界舞蹁跹。<br> <b>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一路走来二十年,俄文楼并忆勺园。学院新址视野阔</b>,教学进步与科研。莘莘学子遍天下,园丁几代荣耀传。弘扬中文全世界,任重道远责任担。燕园汉声达世界,五洲学子汇汉院。贺汉院二十华诞!<div> <b> 今天,我依然在北大读博,从事国务院参事室做教育参赞与国际教育合</b>作交流等研究学术的工作,受益于北大曾给予的教诲和关怀,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对外汉语人的初心和使命。我希望能够立足自己的岗位,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div><div> 我们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和奋斗者。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健康快乐,我们永远向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积极向前、昂扬向上,舍我其谁、敢于担当,服务大众、奉献社会,我们永远践行的人生追求进步,前程远大。,时至此时,在北大求学我感悟到: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div><div> 写于北京。2023年3月11日至22日,28日订正。</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9年8月14日下午3时许,在深圳市羊台山森林公园吕琢和老年大学的教授们竹笛合奏《又见山里红》</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深圳市羊台山森林公园吕琢偶遇文艺老教授们共同商吹竹笛技巧2019年8月13日下午</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8年10月2日下午在长沙市长沙县星沙区公园(半岁的外孙黄沐熙笑容可掬、憨态卖萌的和公公婆婆坐在一起)</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9年8月11日下午在深圳市罗湖区的公园海滩</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岁零十个月的孙女吕茗在外婆家,格外勤快、活泼开朗!</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岁零十个月的孙女吕茗在外婆家,热爱劳动、格外勤快、吕门后继有人、瓜瓞万代 !</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0年、2021年暑假里、2022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吕琢在湖南衡阳县洪市屋里和妻带外孙黄沐熙学习吹小号、巴乌、口琴等乐器!熙熙从小就爱学画画、学习播音主持,喜爱乐器演奏。喜看黄家人才辈出!</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