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柯德和桑丘的人物形象分析

关于那些年的取名困难症

<p class="ql-block">堂吉诃德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心怀骑士梦,具有除恶伐奸,同情弱小,善良正义等高度的道德品质,但他耽于幻想,以主观唯心的态度对待生活,不切实际,所以常常事与愿违,落得滑稽可笑的结果。桑丘具有务实的精神,能够认清现实,但其人格中却明显存有浅陋世俗的缺点。</p> <p class="ql-block">堂吉诃德是个理想主义患者,他沉迷于幻想甚至到了一种疯狂的境界,以至于常常弄不清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将两者相混。他把转动磨石的风车当成面目狰狞的巨人、将过路的商旅当成邪恶的巫师、坚持将旅店当城堡、把羊群当军队、将妓女当公主、犯人当贵族……心中的理想过度膨胀,便不自觉地将眼前所见的一切都覆盖上自己理想的影子,以主观唯心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这种理想化的膨胀深入其骨髓,让他的视觉产生了错乱,使其看不到现实的真相。</p> <p class="ql-block">随从桑丘与他恰恰相反,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虽然一直跟随着堂吉诃德,和他一同去完成那些所谓的任务,表面上好像同堂吉诃德一样,是被骑士小说毒害的一类人。事实上他并不耽于幻想,他对待事物有自己的判断,他很清楚地知道现实中的真相是什么。他明白主人口中所说的巨人只是风车,城堡只是普通的旅店。堂吉诃德是一个追怀过去的理想主义者,而桑丘则是一个执着于现实利益、追求世俗享乐的现实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他跟随堂吉诃德出游并不是想锄强扶弱,伸展正义,“恢复骑士道盛世”,而是想当个“总督”之类,某个一官半职。</p> <p class="ql-block">在堂吉诃德身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人格中闪光点以及他身上所具有的难能可贵的骑士精神。桑丘人格中也具有一定的闪光点,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务实的作风是桑丘最大的优点,但他在小说中作为堂吉诃德的陪衬而存在,自然更多的是暴露出其人格中的缺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具体事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堂吉诃德与桑丘在森林里发现一箱金币,桑丘想把它据为己有,而堂吉诃德则认为捡到别人的东西就应该物归原主,这样才能求得内心的安宁。从这里可以看出堂吉诃德拥有着高度的道德准则,而桑丘则被塑造成一个强烈追求物质利益的世俗人物。</p><p class="ql-block">在探险期间的另一个情节里:堂吉诃德主仆二人在深林中休息,听到了一声奇怪的水源声,深林里的此时又幽暗阴森,使得他们所处的环境立马变得诡异起来。此时的桑丘感到恐惧畏缩,而堂吉诃德却在此凸显出一种骑士所具有的勇气——不惧死亡、勇往直前、为荣誉而战。他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誓言,甚至还立好了遗嘱以示自己这一去的决心。在这里,作为小市民阶级的桑丘遇到困难时流露出的胆小怯懦与堂吉诃德身上具有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形成了另一個鲜明的对比。</p><p class="ql-block">小说围绕堂吉诃德为了完成见爱人达辛尼亚的使命而展开,堂吉诃德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爱人达辛尼亚,当桑丘劝他别管达辛妮亚,为米口开口娜公主夺回国家,便可以成为美丽的公主的丈夫时他十分恼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堂吉诃德对于爱情的忠贞不二,对理想的执着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桑丘多处情节中都体现出对于物质的强烈追求欲望,这个是其性格中最大的特点。由于他过分为自己的利益思考,在遇到困难时流露出胆小怯懦以及在执行主人命令任务时表现出不诚实的一面。总的来说,他的阶级局限性造成了他目光浅短及浅陋世俗。堂吉诃德除恶伐奸,同情弱小,对理想坚信不疑。他许多维护正义的事迹最终都变成了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但他发自内心这种高度的道德品质是值得我们肯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