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小厨房》

甫幼王慧

游戏背景 <p class="ql-block"> 自从我们园开始逐步尝试对孩子们“放手”,让孩子们自由自主的游戏后,我发现孩子们最爱玩儿的地方就是户外娃娃家。在这里孩子们尽情游戏,享受游戏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户外娃娃家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场地之一,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地与大自然接触,利用身边熟悉的资源和材料进行游戏。娃娃家设置在幼儿园沙水池东侧的一块泥巴地里,那里有一座木房子、几张旧桌椅、一些废旧的厨房用具,在这里小班的孩子们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游戏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 游戏前 <p class="ql-block"> 室内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最喜欢而且最熟悉的就是娃娃家。基于已有的角色游戏经验,我很放心的把他们带到生活区,游戏开始之前,向幼儿简单介绍了娃娃家的材料。</p> 游戏初体验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兴奋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忙碌起来。另一边的小木屋里孩子们玩起了户外小厨房的游戏,拿着真实的厨具格外的兴奋,把所有的小碗小盆都摆出来,并且都盛上了“饭”(泥巴),桌子椅子都弄得脏兮兮的,他们之间也很少有交流,多是自己一个人重复做饭盛饭这些动作。游戏结束后我引导小朋友们一起把泥土打扫干净,孙思涵说:“下回别把泥巴弄到桌子上了”,有几个小女生也附和了几句“太脏啦”、“到处都是泥巴”。</p> 教师分析与回应 <p class="ql-block">  由于刚接触户外丰富的游戏环境与材料,孩子们表现出的游戏行为有些混乱,并未将室内娃娃家已有的游戏经验迁移到其中。教师发现问题后没有过度介入,间接引导幼儿反思游戏行为。在游戏分享时,将混乱的小厨房照片,展示在大屏幕上,和幼儿交流原因、讨论解决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p> 游戏再体验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依旧很兴奋的来到娃娃家,小厨房里十分热闹,孙思涵变身“妈妈”,打扫好了桌上的水。桌子上放了一堆绿绿的东西,咦?孩子们好像发现了新的玩具,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在旁边的绿化带里拔的杂草。杂草要用来做什么呢?林雨轩:“宋子鑫,快把“菜”拿过来,我放锅里炒 菜!”孙思涵:“等下!得先择菜,弄干净了才能去炒菜呢!”宋子鑫:“好的!那我先炒一下别的!”丁子豪:“我来给大家‘盛’汤吧!”曹卫城:“我去接水烧点茶!”一切井然有序,我看着这些忙活的小大人们,很是欣慰。</p> 教师分析与回应 <p class="ql-block"> 由于小班幼儿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兴奋中发生了一些小混乱。教师耐心观察后发现幼儿通过与同伴协商、明确角色任务等方式,自己解决了问题,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后期进行游戏故事分享时,教师请幼儿分享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其进行了鼓励与表扬。</p><p class="ql-block"> 幼儿游戏起来更加自然,仿佛就是一个小家庭,每个角色各司其职,再现了更多幼儿生活中的情节,运用的词汇也越来越丰富。游戏分享时教师及时进行了鼓励,并由此和幼儿一起讨论了“生活中的用餐礼仪”这个话题。</p> 回顾与思考 <p class="ql-block"> (一)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教师预设活动与幼儿教育的自发生成活动不是对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相互衬托的。丰富的教育环境,多变的组织形式,会最大限度地焕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p><p class="ql-block"> (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在户外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游戏中幼儿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玩具和玩法的权利,我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只需要尊重幼儿,放手让孩子们去做就可以了。发挥好幼儿的自主性,同时创造性和社会交往性也伴随着增长。所以,在故事分享环节,孩子们能有话说,有深刻的记忆点。</p><p class="ql-block"> (三)总结与延申一个活动结束后,幼儿及时的反馈以及教师适当的总结,对下一步的活动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 幼儿在反馈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发展幼儿社会交往性。会计划、会安排、会调整,这是幼儿潜在的学习本能。游戏中,幼儿能根据角色进行游戏,根据物品的用处或特点进行分类、整理,在摆弄物品时思考到事物之间联系的一些规律,对不合适的做法及时调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锻炼。</p> 未完待续……

幼儿

游戏

孩子

教师

娃娃

户外

小厨房

泥巴

分享

孙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