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以立身,廉以致远。清廉既是一种美德,更应成为一种风尚!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从严治党要求,推进党风廉政和清廉学校建设,大力弘扬廉洁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西安市第七十中学分校开展“弘扬正气清风,争做时代新人”系列活动。</p> <p class="ql-block"> 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p><p class="ql-block"> 出处:《包拯家训》</p><p class="ql-block"> 译文:后世子孙如果为官的话,不得贪赃枉法,否则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不得葬入家族墓地中。如果后世子孙不遵从我的这条遗训,那么就不是我包拯之后!</p> <p class="ql-block"> 这句话是北宋名臣包拯的遗训。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素有“包公”“包青天”之称。与那些篇幅有规模的家训相比,包拯的家训可谓短之又短,而且只论述了一点——清廉。</p><p class="ql-block"> 包拯的遗训仅37字,却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影响深远。他,清心治本,直道处世。他一生坚持教育子孙要明白清正廉洁才是做官的根本。不仅自己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而且他的子孙确实没有辱没祖宗,无愧遗训。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都居官清正,留有廉声。</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优秀的历史人物往往有着非凡的家族传承。深入研究历史人物的家族源渊,我们就能发现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之道。包拯的家训为整个家族的清廉美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反观今日的贪腐官员,家族式的腐败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在一份官方统计的30名落马高官的案情通报中,明确提及其配偶、子女等亲属及特定关系人参与利益输送的比例高达40%。家族式的腐败必然标志着家风“塌方式”地没落。</p><p class="ql-block"> 家庭是一个社会最小的组织,也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在一贯重视伦理道德建设的中华文化中,优良的家风才是国风的精髓。要国风清正,必先家风淳厚。而淳厚的家风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重视家风的培养与传承,付出艰辛的努力。日积月累,千锤百炼,家风才能成为家族的信仰,或化为文字,成为家训;或传为美谈,融于家风。</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浸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血脉,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基因。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深刻懂得:家风的培养乃国家昌盛的根本。</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家风和家风的重要性。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他这样说道: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p><p class="ql-block">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齐家,人之本也,加强自身修养,构建和谐家庭,是良好家风家训形成和传承的最基本要求。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必须言行一致,身教大于言传。</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家风家训离不开良好的学风,培育良好家风家训需从良好学风开始。学习就是修身最重要的途径。在当今社会,“好学”应该成为每个家庭的家风,通过“好学”的家风促进整个社会“好学”的学风形成。</p><p class="ql-block"> 家庭是抵御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家风的培养,有利于构筑防腐防变的堤岸。在国家反腐力度持续高压之下,贪腐官员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贪腐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各界人士已经形成共识:优良的家风才是反腐的良方。</p><p class="ql-block"> 家风好,则万事兴;万事兴,则国家盛。</p> <p class="ql-block">编辑:原 嘉</p><p class="ql-block">审核:刘俊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