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昆明的雨》</p><p class="ql-block">学校“牵手绘梦”文学社拟举办“跟着名家去研学”活动,第一期走进汪曾祺笔下《昆明的雨》采风活动,首发式于近日隆重举行,为响应本次活动,我们组织大家跟着名家汪曾祺的文字绘制思维导图,读懂汪曾祺笔下的昆明,读懂他的淡而有味的文字。最后,学习他的笔调,写一下菜都的景、人、事。</p><p class="ql-block">任务一:引读,理文章思路</p><p class="ql-block">阅读方法的提示:朗读、圈点勾画</p><p class="ql-block">对汪曾祺散文艺术特点的评价:“平淡自然,饶有趣味</p><p class="ql-block">任务二:细读,探字词情味</p><p class="ql-block">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淡而有味”的句段,圈点公画,朗读赏析,与同桌交流。</p><p class="ql-block">(可以从用词、标点、句式、修辞等多角度进行赏析)</p><p class="ql-block">任务三:联读,悟生活旨趣</p><p class="ql-block">活动1:读链接材料,说说文末诗中“雨沉沉”的含义</p><p class="ql-block">(1)师生共读作者四十年后写的诗品意象情感。</p><p class="ql-block">作者说,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四十年前,昆明的雨季,有那样一个情境:我沿着莲花池旁僻静的小路走了一会儿,来到一家安静的小酒馆,与友人对坐浅酌。而门外雨声滴滴答答,脑袋反插翅膀下的鸡群,单脚站立,一动不动,木香花的香味不时地飘散进来,莲花池旁摆放的陈圆圆的雕像,这些景物又营造出一种安静、闲适的氛围。那一天的情味让作者一直都忘不了,四十年后还为此写下了“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的诗句。我们可以抓住这幅画面中的关键意象,感受、咀嚼作者在这些意象当中所蕴含的情感。</p><p class="ql-block">(2)对读下面两则与课文内容对应的资料,看看你能否体味到更深的味道。</p><p class="ql-block">联读1: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p><p class="ql-block">对读:《新校舍》里描述的“八宝饭”。</p><p class="ql-block">学生吃的饭是通红的糙米。装在几个大木桶里,盛饭的瓢也是木头的,因此饭有木头的气味,饭里什么都有:砂砾、耗子屎……被称为八宝饭。</p><p class="ql-block">联读2:房东母女的送花</p><p class="ql-block">对读:《觅我游踪五十年》里描述的“落拓”。</p><p class="ql-block">我在民强巷时的生活,真是落拓到了极点。一贫如洗。我们交给房东的房租只是象征性的一点,而且常常拖欠。昆明有些人家也真是怪,愿意把闲房租给穷大学生住,不计较房租。</p><p class="ql-block">课堂总结:</p><p class="ql-block">文品即人品。汪曾祺用平淡从容的笔调,描绘出一个平和、温暖的世界。以“苦辛”为底色,蕴一腔柔情,带几分幽默,细细咀嚼,犹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淡而有味”。同学们课后可以根据阅读提示的推荐,继续读读汪老的文章,说不定你们也会爱上这个“淡而有味”的人。</p> <p class="ql-block">推开演讲之门,倾听青春之声</p><p class="ql-block">——《最后一次讲演》</p> <p class="ql-block">活动一:细读标题,拓谈思考</p><p class="ql-block">读完标题《最后一次讲演》,你想了解些什么?又了解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活动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p><p class="ql-block">活动三:抓住关键词,体会情感</p><p class="ql-block">活动四:对比开头,领域技巧</p><p class="ql-block">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试着找出开头的巧妙之处。</p><p class="ql-block">活动五:合作探究,演讲展示</p><p class="ql-block">请同学们仿照开头段落的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出文中其他部分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和情感表达,同时尝试着模仿演讲,展示交流。</p> <p class="ql-block">专家评价:两位教师的基本功得到充分展示,流程清晰,目标清楚,能准确体现核心素养,今后可以在新课标的把握和理解上更精更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