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窝阔台,拥有最大版图的帝国的继承人。18岁,驰骋沙场,功勋卓著。</p><p class="ql-block">老爸成吉思汗的奖励品是,让三儿子窝阔台去完成一桩抢亲事件,把拥有撑船度量的宰相脱脱的儿媳,抢过来做自己的儿媳。</p><p class="ql-block">其实,真正有宰相度量的恰恰是这个抢别人儿媳的铁木真。</p><p class="ql-block">在选定继承人的问题上,实乃高明至极,令人钦佩。蒙古的习惯是,宠溺小儿子,最小的儿子往往是继位者,这和中原正相反。</p><p class="ql-block">老铁有四个儿子,老大术赤血统存疑,且排行最前,自然不用考虑;老二察合台是张飞李逵式的人物,打仗一流,治国九流;老三窝阔台文武双全,上马就“八格牙路”,下马就“哟西哟西”,似乎是治国的理想人选,然排行不够靠后;老四拖雷也是一员凶猛的悍将,可惜有一大爱好——屠城,实在不便于托付偌大个帝国。铁木真在确确实实最宠爱小儿子拖雷的情形下,毅然决然打破惯例,将汗位给了最为适宜的人选——窝阔台。不得不说,豪杰们的取舍就是魄力非凡。</p><p class="ql-block">看过了豪杰作抉择,再来看看小老百姓又如何。</p><p class="ql-block">窝阔台要处死三个人犯,好巧不巧,还是一家子。只听见边儿上一个老妇人在抽泣,这布景让我觉得好生熟悉。首先是起自孔子那个“苛政猛于虎”的经典小故事,打那时候起,就成了传统,老妇人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发展到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时,就成了杜甫笔下的《石壕吏》,丈夫跳墙跑了,三个儿子殁了俩。</p><p class="ql-block">到了窝阔台这会儿,同样是老妇人为家中的男丁们抽泣。好在,她遇到的是窝阔台,这位大汗很好奇:莫非,您老人家也懂得哭出三重悲伤,这种技能还有传承?好的吧,我给你机会,老人家选一个吧,我让他活命。三个男丁分别是老妇人的丈夫,儿子和兄弟。</p><p class="ql-block">老妇人慷慨作答,一听我就知道,果真是有传承,因为她答的话明显来自先秦史书上的记载:丈夫可再找,孩子可再生,兄弟是唯一且不可再生的,请您赦免他。</p><p class="ql-block">这不俨然一副雍姬老妈的口吻:人尽可夫,父一而已。杀谁留谁,不明摆着?雍姬听妈妈的话,做了乖女儿,向老父亲祭足告密,然后丈夫雍纠就被咔嚓啦。</p><p class="ql-block">好可怕的想法,一时激愤之词,雍姬老妈不惜说出这种话,也要保丈夫一命,却要女儿把丈夫千刀万剐,真是奇了。</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个逻辑压根儿就不通。倘若真的是人尽可夫的话,恐怕父也未必一了。到时候弄得全家人都不知道“爸爸去哪儿了”可就不太妙了。</p><p class="ql-block">窝阔台显然顾不了这么多,受他老爸的传承,他也是最看重兄弟情,大为感动。于是,老妇人有了最佳结局,三人通通释放。</p><p class="ql-block">我较真地替那家人想了一想,这以后还怎么处?原来关键时刻,你连儿子都可以不要。尽管撞了大运,那也非常寒心。这事没了下文,我们不知道,后来这一家之主是感激妻子的明智,还是决定休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