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张学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1997年获全国第二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2007中国语文“年度人物”提名。2016年被评为小学语文“十大名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课堂内外》等杂志封面人物,全国语文教学改革先进个人,“中华语文网”总版主。丹阳“十大杰出青年”,“感动丹阳”十大教育人物。赴全国讲学千余场。 致力于“语用课堂”的研究和语文团队建设。近年来紧抓课堂四十分钟,“聚焦语言实践,追求绿色质量”“轻负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所在学校连年获市质量调研第一名。“张学伟语文工作室”被评为“镇江优秀党员示范岗”,在全国有教育基地近十座。</p> <p class="ql-block"> 久闻张老师大名,今日有幸能见到真人并听得一堂别具匠心的课,领略了大师的风采,感受了“活”的课堂。掌声落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激动,感动……</p> <p class="ql-block"> 名著有四,只爱其三,唯独撇了《红楼梦》。不爱红楼,原因有三:一为红楼太厚,没时间钻研;二为内容太深,⽂章半⽂半⽩,看不太明白;三为性格不合,中间夹杂典故⽆数,诗词⽆数,伤春悲秋⽆数,都与本人单刀直入式性格难符,读不进去。自己不爱《红楼梦》,当然无法引导学生感受红楼春趣,遑论激发学生深入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了。今天听了张学伟老师的《红楼春趣》,一叹:竟是我自己孤陋寡闻,原来《红楼梦》这么有意思;二悔:后悔自己因为个人喜好忽略了学生个体的感受,这么有趣的课文被自己糟蹋浪费掉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学伟老师的课堂趣味十足,整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一笑:文本“笑”。张老师带领学生抓三幕中的“笑”字。仔细体味这些“笑”字所体现的人物心理以及大观园里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巧妙抓住语言的“藤”,摸到文本中表达精妙的“瓜”,守住语文学语言、用语言的“根”。二笑:学生笑。张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随性而发的互动,引得学生忍俊不禁,课堂鲜活灵动。这样张弛有度的课堂,帮助学生打开了古典名著的大门,由一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确实赞。</p> <p class="ql-block"> 更能打动人的其实是整堂课中洋溢着的学为人师的才华。“一场风筝会,几多儿女情!依依聚散处,山水难再逢。”课堂以诗开始,以曹雪芹的诗开始,又以诗结束,以张老师自己的诗结束。真切的诗句一定是老师多年研读体悟的成果,没有炫技、矫揉造作之感,读来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饕餮盛宴,不忍独享,特将学伟吟唱《诗经之〈木瓜〉》分享与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