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傅作仁与海伦剪纸

老翁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李桂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b> </b><span style="font-size:20px;">忽闻我小学时的美术科任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傅作仁老先生,于2023年3月21日逝世,心中十分悲痛。我于傅老师相识70余年,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傅老师的为人和他那酷爱剪纸艺术的精神,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我决意将他的品德和业绩成文,加以弘扬,力教后人。也是对敬爱的傅老师的追缅和悼念。</span></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0px;">他把海伦剪纸推上大雅之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5年傅老师出生在黑龙江省海伦镇北白家围子屯,一个有文化、</span>又<span style="font-size:20px;">热爱剪纸艺术的满族世家,刚懂事的傅老师受家庭艺术熏染,很小便能提笔画天安门城楼和莫斯科红墙。傅老师15岁就参加了工作,在海伦工完小学当美术教员。这时候我正在工完小学读五年级,与傅老师相识,并结下了师生深情厚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久,他迈进了剪纸艺术大门,首先从挖掘、整理民间剪纸入手。解放初期在海伦区域民间流传着民间剪纸艺术,不过那些剪纸剪的都是猫、狗、猪、羊,花、鸟、鱼、虫,鸡、鸭、鹅、兔等,剪后用煤烟熏黑,贴在窗上或墙上,用以美化生活。傅老师在整理这些民间剪纸的时候,深感海伦剪纸应该发展,应该提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傅作仁老师剪了两幅对称挂钱,挂钱上的图案是镰刀、斧头、五星、和平鸽等图案,体现人民希望和平的心愿和与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的决心。他把这套剪纸邮给《黑龙江日报》,在文艺版上发表了,读者都贺彩叫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6年,他又设计、刻制了反映生产发展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套剪纸,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纳入剪纸画面。这套初创现实体裁的剪纸在黑龙江省举办的民间剪纸展览会上独树一帜,荣获全展一等奖,受到名人、专家的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傅老师用剪纸形式反应政治、经济发展现实生活的新尝试,使他一发而不可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创作了反映城乡社会主义建设的《农繁林茂》、《龙马精神》、《桥梁》、《采伐》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六十年代反映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大庆赞歌》、《开渠引水》、《春到农家》、《农乐图》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十年代反映热爱领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绣金匾》、《光辉历程》、《东方红史诗》大型组合剪纸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十年代他创作了反映科学春天的《科学家头像》、《锁龙图》、《林姑娘的心愿》等作品。这些作品都生动地反映了祖国前进的脚步,奏出了时代的强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傅老师带领广大剪纸工作者,不仅开创了全新剪纸内容,形式上也不断推陈出新,他们一破原来小幅面为大幅画,把原来只有几公分幅面,发展为十几公分或几米长幅面。一幅《黑龙起舞》图,长宽各3米。《送瘟神》这幅力作,是一张白纸全开,画面里面纳山包海,上百个各行人物雄姿。二破单色剪刻,为阳刻、阴刻、镂金压刻、多色套刻等多种形式。三破单幅单件,为多幅成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以解放军烈士马殿香英雄真实事迹为题材,创作的一组六幅剪纸,在烈士的驻地庆安县一展出,就轰动了人们。他创作的张思德、刘胡兰、雷锋等英雄人物剪纸,一送进省城,就被专家名人看中,选进省展览馆展出。他以周恩来总理三次来大庆视察创作的《大庆赞歌》,在1979年全国艺代会上观模展出,受到中央领导和在京艺术家们的好评。他创作的有透视关系的剪纸作品《祖国颂》、《喜庆丰年》等,被驻法大使黄镇调去,到法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巡展,增进各国文化交流。他创作的套色剪纸《狮子舞》、《连年有余》、《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鱼米之乡》等作品,两次去日本参加中国在日本举行的经济建设成就展。他和夫人董振凡合作的《北国新貌》组合剪纸作品,用于装饰人民大会堂黑龙江厅;和别人合作的大型《东方红史诗》作品,被周总理赠送给大庆油田和北海舰队;他创作上千幅精品,多次参加全国或全省举办的各种工艺美术展览,其中还有41件作品,被国家对外文委等有关部门,选送去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他的很多剪纸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宫、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和在《人民日报》、《中国画报》、《民族画报》、《黑龙江日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并多次获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傅老师起早贪黑几十年,带领广大剪纸工作者及妻子、儿女创作、复制剪纸作品10万余幅。还闯过道道难关,编著出版了15省市《雪花剪纸集》、《中华剪纸藏书票》、《黑土艺术》、《傅作仁满族剪纸》、《杜玉臻剪纸艺术》、《中国民俗剪纸》等作品集及大型剪纸理论工具书《中国剪纸艺术研究》。海伦剪纸在傅老师的全力推动下,登上了大雅之堂。他本人也晋升为黑龙江省剪纸研究会领导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剪纸专业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他被评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其事迹被编入《名人辞典》;被黑龙江美术家协会等五个单位联合授予“海伦剪纸开拓者 黑土艺术承传人”、“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95年9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在</b><b>困</b><b style="font-size:20px;">难面前不放弃剪纸事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工作生活顺畅的日子里,傅老师把所有能挤出的时间都投放在设计、刻制海伦剪纸工作上;而在坎坷绊脚、重重困难面前,也从不退缩,坚持发展海伦剪纸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世纪60年代那场“文化大革命”,本来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傅老师一不是当权派,二他也走不了资本主义道路,却被戴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打倒了,傅老师心里不服,他游街回来,洗去脸上墨汁,又一头扎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作品创作、设计之中。他还鼓励爱人,不要听到别人说什么就灰心,要打起精神,继续刻剪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几个人想借运动之机,扼杀傅老师开创的剪纸新路,强令他把所有的剪纸烧掉。傅老师被逼无奈,一天,他回到家里,把所有的剪纸作品都搬了出来,决心一火焚烧,当他烧到出国展出的作品时,他的手颤抖了,为创作这些作品,他和他的剪纸作者们,跑了多少路,贪了多少黑,少吃了多少顿饭,少睡了多少觉,有多少难以忘怀的过去呀……这是全县人民的财富,怎能烧呢?他心里一热,鼻子一酸,泪水流了下来。他心一横,宁可粉身碎骨也不烧。第二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把剪纸运到农村一个远方舅舅家间壁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傅老师解放了,他第二次回到县文化馆工作。不久,干部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政治冲击波又冲击到傅老师的头上。此时的傅老师,父母已年过60,几个孩子不知事,自己又患有严重的胃肠病,面对困难他还是接受了那指派。他在街里安排了两位老人的生活,调转了爱人工作关系,带着几个孩子,1970年4月来到东方红公社玉泉大队落户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城里到乡下,从干部到当农民,傅老师仍然没有放弃他的剪纸事业,反而利用置身生活之机,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他在玉泉大队组织起农民剪纸创作小组,办起油印《东方红画刊》,还利用公社召开体育运动大会之机,举办大型剪纸展览,当时这在农村还是一件新鲜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天,他回城里父亲家,为这次展览取作品,挑完包好一大包子剪纸,天就黑了,还满天布下雨云,父亲让他住下明天再走,他不肯,父亲催他上街里饭馆吃点饭,赶快上路,他说兜里有玉米面大饼子,就拿起雨衣,扛上剪纸出发了。他路过的长荣大队到玉泉大队之间,有很大一片柳树林,林中有条毛毛道,这里常有野狼出没,前几天,就有一个人在这里被狼咬伤。不用说夜晚,就是白天,这条路上也很少有行人。傅老师往天上看看,黑洞洞什么也看不见,看看两边的柳条通,风扯着树梢吼叫,实在有些毛骨悚然。不巧,又下起雨来,他用雨衣把剪纸包上,脚下一呲一滑,玉米饼子也顾不得吃了,他水淋淋地一气走完了12里路。一到家,连凉带饿,胃病发作,如撕开一样疼,躺在炕上两眼冒金星,爱人急忙给他煮面条充饥。这就是当地人赞颂傅老师为剪纸事业夜走狼道的一段动人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4年,傅老师结束了乡下劳动锻炼生涯,一家人又搬回镇里,他被安排到县二轻工业局下属美术社、木器厂承担工艺美术设计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5年,国家外贸部门交给海伦一项任务:生产海伦剪纸,参加广交会,换外汇,繁荣地方经济。县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二轻局、外贸局主办,责成傅老师为创作组的总设计、总指挥。剪纸创作组夜以继日赶制,没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复制、创作了《狮子舞》、《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红楼十二钗》等,以古代名著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作品三十余件,二千余幅。这些作品因某种原因全部烧掉了,还给傅老师扣上“右倾复辟急先锋”的帽子,通知各新闻单位,不许发表傅老师的作品。面对这么大的压力,傅老师仍不灰心,他和大女儿傅清萍合作,复制了《北国新貌》五扇屏,这五扇屏是反映黑龙江省五谷丰登,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大庆油田欣欣向荣的作品。1983年,这五扇屏被中国展览公司选中,去匈牙利、墨西哥等国家展出,这也许是对那颗被伤害的心一次温暖和鼓舞吧。</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为海伦剪纸不离开海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祖国迎来了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1980年,傅老师被调到县科学技术协会工作。他依据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开创了科普剪纸新篇章,用剪纸普及科学,为科技兴县服务。他带领老伴和孩子们,没用多长时间,就创作出《大豆故乡》、《林姑娘的心愿》、《锁龙图》等二十多套、几百幅反映科学种田、科学造林、科学治理水土流失的科普剪纸作品。心顺巧逢时,科普剪纸创作不久,正逢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在哈尔滨举办工艺作品展,傅老师及其家人的作品,被展在展厅显眼之处,一眼就被参观者看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傅老师的老友、同仁、省工艺美术师王向群,推荐傅老师去一个县印染厂,从事出口商品印染图案设计,把他的绝技用在商品生产上。这个县给傅老师住房,长工资,评职称,子女安排工作等一切优惠条件。当时的傅老师又何尝不需要这些条件呢?此时的他家老少三辈住在一间半的老土草房里,屋子下沉得炕面子与院子地面一般高。冬天冷还算好熬,一到夏季屋子漏雨水那可就难了,有一次下大雨,老伴带着塑料布,爬上房顶去档雨,只听“轰隆”一声,老伴从塌漏的房顶摔到地下,当场胳膊骨折,腰扭伤,住进医院,三个月才养好。此时,他的五个儿女,只有大儿子、大女儿是大集体工人,二女儿没工作,其余两个正在念书,他多么需要为子女安排工作呀。此时,他的月工资只有56元,老伴和两个上班的孩子,因单位效益不好,也常常领不到工资,全家八口人,解决温饱也很困难。离还是不离开海伦?傅老师的心情很复杂,以往云烟又回到他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在海伦,长在海伦,几十年工作在海伦,是这里党组织的培养,使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的他,成了有用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海伦的父老乡亲,给了他艺术才华,也爱着他的艺术。记得下乡插队期间,韩大爷的儿子要结婚,请傅老师画炕柜,他画了一朵大牡丹花,几只蜜蜂从开着的窗口飞进来,一次又一次扑向牡丹。在旁边早已笑迷了眼的韩大爷说话了:“傅老师,你的画都出神了。”听到称赞,一股暖流涌上傅老师的心头:乡亲给予我的艺术,我总算又还给乡亲了,我怎么能离开这些好乡亲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十年他搜集、整理海伦剪纸上万件,这些作品的根都扎在海伦的土地上,不能把它们带到异乡它壤,改换它们“海伦剪纸’的名称。冯大娘、孙大娘给他剪大红公鸡的情景就在眼前,怎么能让海伦这些老人寒心呢?他也离不开他用心血,手把手培养起来的一批又一批剪纸艺术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吧,早在六十、七十年代省城的新闻单位和文化部门曾几次商调他的工作,因为海伦剪纸这块事业,他没有离开海伦,这次他仍然为了海伦剪纸,放弃了那些优惠条件,拒绝了同仁的推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辛勤者,总有可喜的收获。1987年傅老师应北京民族文化宫、黑龙江省民委、省科技协会、海伦县民委选调,定于2月19日到3月1日,在北京举行傅作仁满族世家剪纸作品展。这在全国,还是第一个世家剪纸晋京专展。他接到通知,到正式展出只有十几天时间,人手不足,他只能发动老伴、儿女、女婿打他的下手。晚上他让老伴和孩子补刻和裱糊参展不足作品,他自己设计新作品,撰写作者简介,填写请柬,从十大箱子5千多幅剪纸中翻找作品,还要找老同志撰写文章,往哈尔滨、北京写信联系展出事宜,跑单位、找亲朋借钱,到印刷厂印刷事迹材料。临进京前,他还要给他的学生、剪纸爱好者们写上几封信,指点他们的创作……·他终于在展出前两天,把300余件作品运到展地,随他进京布展的只有大女婿刘文华、次子傅清强。一到他们就又拖着疲惫身子,开始新的战斗。傅老师是个清贫的美术工作者。论展出面积,作品艺术水平傅老师敢和邻馆同时布展的媲美,可在别的条件方面,他不敢比。人家一下子就由公家支付布展费用2万元,单位抽调人员25人提前一个月进京布展。而他傅老师,只有450元,3个人,两天。然而为发展海伦剪纸,他永远无怨无悔。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使他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内抗力,靠着这种内抗力,他一次又一次扑越横在他面前的难关。他按时完成了布展任务,保质保量的展出了。没钱,他把多复制的作品低价出卖,换回600余元,解决了3个人顿顿啃馒头就咸菜的伙食用款。展出接待几千人参观,全国人大常委会、满族书法家溥杰,中国作家老舍夫人、满族画家胡洁清女士等名人专家,参观了展出。还有好多在京的记者、部门代表光临。有些满族老人看了展览,深受感动,拉着傅老师的手说:“你给咱满族增添了光彩呀。”也有参观者当场建议:“要把这些作品汇集成书,传遍全国,永世留存”。展后傅老师把这些书稿作品,千里遥遥运回哈尔滨的北方文艺出版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出版界也一改公费出书为自费出书。早已贫穷到一定程度的傅老师,已欠外债2万多元,再出书还需费用4.5万元,孩子们阻拦他,老朋友劝说他:过几年,经济状况好转了再出书吧。和傅老师唠什么喀都行,就是不能说不出书的事,他一听这话火气就不打一处来:“命都可以舍,剪纸书不能不出!”还是老伴最体谅他的心,她找到建行的一位老同事,暂贷2万元。又找亲友、学生借款,凑足了全部用款,《傅作仁满族剪纸》专集,终于以它精良的装帧,于1994年国庆节前期黑龙江剪纸学术年会上,与广大会员、读者见面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剪纸事业上他永无退休</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3年傅老师退休了,可他在剪纸事业上永远没退休,他只是把工作岗位从市科协,搬回家中。他所承担的中国剪纸学会副会长和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剪纸专业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的大量工作,还要照样干。遍布在全国的新老两会会员近2000多人,退休初期傅老师家无钱安电话,只好写信与他们联系,平均每天要写出长短不等信件五封,其中得有两封信傅老师自己掏腰包支付邮资,一年就是四五百元,这对于一个退休后月工资只有506元的傅老师来说,等于折去老两口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这样年复一年复信事宜坚持进行。每年的学术年会也照样召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6年,是令傅老师最高兴的一年,中国剪纸学会建会12周年,黑龙江省剪纸协会建会10周年,作为中国剪纸协会副会长的傅老师,他决心要借机庆贺一番,他发起了在黑龙江省宁安市举办全国型的剪纸艺术节。提前两个月就着手准备,邀集了十几个省市代表80余人。经费不足,他把自己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3500元钱,添作经费。艺术节开始了,按规定宾馆每小时占场费200元,傅老师找到同姓的宾馆经理,讲明无钱的情况,占场费免收了。按惯例,开这样会议每个代表的费用应由召开会方承担,可傅老师没有这个财力,只好开会人员个人每天交10元钱。结果是顿顿馒头、大米饭、白菜汤、土豆汤加咸菜,代表吃的不好,可吃得很饱,都很满意。傅老师不能不有些寒酸。可恰恰是在这寒酸的背后,映托出一种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精神:那种为发展剪纸事业的敬业精神。这次艺术节上,进行了艺术交流,作品展览,还奖励了剪纸园丁、新秀、巧女、拔尖人才、优秀工作者、群体带头人等60名先进个人和30个优秀群体。也参观了镜泊湖、渤海古国遗址等秀丽风光。会议结束那天,同仁们举起大拇指说:“老傅呀,在这么多困难条件下把会开得这样,你把工作干绝(好)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年年联系会员,召开会议,够一个退休老人忙的了,可傅老师又致力于主编《中国剪纸艺术研究》一书,16开本,全书10章,60万字。从1996年始,傅老师就抽出一切可以抽出的时间,查阅了历次剪纸年会文集、座谈会论文集、报刊发表过的文章,从150多万字中搜集、选出200多篇文章,这本厚著在2000年10月1日全国剪纸年会上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因出这本书,他整整半年时间静坐看稿精编、设计版式,得了一个下半身酸麻病,从腰部往下总是又疼又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退休后傅老师又同老伴董振凡,运用剪纸技法挖掘、整理民间皮影艺术。旧皮影头像是皮革制作,一般是红、绿、黑三色,形象单一,颜色不鲜,傅老师改皮革为纸料,改三色为多色,创造了染色后打蜡固定法,制作出来的新皮影头像绚丽透明。他又把不规范的皮影头像,归类整理成帅盔、皇冠、神妖、文旦、武旦、文生、武生等几大类,刻制头像数万张。2000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双月挂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傅老师还有一个更高的夙愿,他要在有生之年,建一处收藏与展出两用的剪纸馆和剪纸奖励基金会,傅老师建立剪纸馆的夙愿在他退休后不久就实现了,他把自家住宅近百平方的一楼腾了出来,门外挂起黑底兰字的《傅作仁剪纸展览馆》,室内挂满了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剪纸奖励基金会这一夙愿,傅老师的在天之灵只能笑等子孙后人去实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3月28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