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p class="ql-block">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围绕《2022小学数学新课标标准》,榆林市第十一小学二年级数学组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同课异构”活动。</p><p class="ql-block"> </p> 授 课 <p class="ql-block">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一堂好课,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才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高秀丽老师在教学《数一数》一课中,利用数正方体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借助计数器,让学生动手、动口,从而感知大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p> <p class="ql-block"> 王红玲老师上的《数一数》(一)一课中,首先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应用计数器,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的关系,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最后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p> <p class="ql-block"> 马波老师创造机会,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马老师的课堂充分展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领者。</p> <p class="ql-block"> 张艳老师的这堂课构思完整,环节设计合理、清晰。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显示出教师对教材的充分解读以及对课堂与学生的良好把握,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设计,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是一节高效有质的数学课。</p> <p class="ql-block"> 刘翠老师在《铅笔有多长》一课中教会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教学过程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的环节,让他们亲自体验不同的长度单位实际的长度。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 田双妮老师先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计意识,然后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产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与好奇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个习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刘晓玲老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和活动余地。</p> <p class="ql-block"> 《买电器》这课,段利娥老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通过”估一估”、”拨一拨”、“算一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整个探索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注重对各种算法进行优化。</p> <p class="ql-block"> 陆苗苗老师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电器示例提出了买电器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出多位数的加减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在教学中,结合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们进行组内和全班沟通。</p> <p class="ql-block"> 王巧丽老师在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上得很精彩。</p> 听 课 评 课 <p class="ql-block"> 每位老师的课都上的各有特色,相比之前,更有韵味。都能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让每位学生所听有所得,内容紧扣教材,方法新,理念新。</p><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活动,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