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 课例研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深入推进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引领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益,3月27日上午,二年级数学组展开了对《分米和毫米》的单元整体教学课例研讨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分米和毫米”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它是小学数学长度单位学习的基本内容,对培养学生的量感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前期学习了米和厘米,已经具备测量物体长度的生活经验,积累了初步的量感经验。学生对“什么是一维的长度”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也知道了为描述方便,在生活中要运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赵老师进行课堂展示《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整堂课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利用比、画、找、剪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了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通过多元表征深入理解了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就是度量单位的累加。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了真正理解、掌握这四种长度单位的目的。同时,赵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能用分米和毫米测量的物体,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数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姚老师从单元学习目标的制定,教学设计思路、后续课时整合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单元任务的设计这</span>几个方面进行汇报交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之前,首先要理清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从中提取重点和难点,着力于重难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要梳理教材的结构,发现内容之间的关联。我们在二年级下册,认识了线段以及厘米和米,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在以往掌握的旧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量感的培养也是如此。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直接采取灌输方式告知学生一分米是如何规定的,并不利于学生量感的培养。在引入1分米长度时,教师要借助学生学过的长度单位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建立单位表象,也为后续学习千米、周长、面积和体积等内容积累经验,打好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年级组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第一要激发个体经验,明确学习需要。教学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探索、发现,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第二要借助实物表象,形成长度量感。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观察、想象、比较、感受、估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具身认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建立长度量感。第三要总结学习经验,构建知识体系。长度量感的发展与培养要借助很多长度单位,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碎片化、割裂式地教学,不能仅就分米和毫米进行教学,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在“合”与“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如:还有比毫米更短的长度单位吗?比米更长的呢?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单元整体教学,二年级组就本节课后将学习的“简单的单位换算”和“练习五”又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单位换算的教与学,简单却不容易。为了方便孩子们的理解运用,我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创造了一个长度单位换算专属的手指记忆法,方便孩子更清楚的理解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知识。在今后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换算时,仍可以灵活使用我们的手指记忆法,让孩子们在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练习课可以设计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让学生整理学过的长度单位,在不同长度单位之间建立联系, 形成知识体系。第二层次,让学生动手测量,灵活选择最适合的“身体尺”作为度量参照标准,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描述,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综合统整思考下,学生能不断累积对长度单位量的量感经验,同时学会将测量对象与参照物进行比照,为以后解决类似的长度测量问题,选择恰当的参照物积淀活动经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刘主任和数学组老师们对二年级组在本节课学情把握、教材理解、大单元教学模式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给予充分肯定,又对某些教学环节的处理提出了宝贵的建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数学组的每位老师会对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认识更加深刻,研究更加深入,也会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享受到数学文化给予的魅力。</p> 教学微创新成果汇报 <ul class="ql-block"><li>一年级组(孙青松)</li><li>计算是学生的基本技能</li></ul><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所以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各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计算学习内容,其计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p><p class="ql-block"><br></p> <ul class="ql-block"><li>二年级组(赵硕)</li><li>“长度单位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小组</li></ul><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探索是孩子们成长最好的阶梯。“古时候的人们究竟怎样去度量身边的这个世界呢?”“古代的度量方式和今天又有哪些不同呢?”“诗词的世界里也可以有好多不一样的度量单位吧!”带着满脑瓜的小问号,二(1)班同学们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几个小伙伴组成一队,围绕一个主题,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引下,组长、副组长和小伙伴们分工协作,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探究,最终合作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研究结果。这种集体的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既能让同学们锻炼自学的能力,又增加了同学们的合作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ul class="ql-block"><li>三年级组(张迪)</li><li>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li></ul><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学的学生大都还处于思想朦胧的状态,教学方式应该要以启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主。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方式中的多媒体教学进行视频和图片的展示,将课堂和现实情境架起桥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具体措施如下:</p><p class="ql-block">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效学习。</p><p class="ql-block">1、引导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便于后续的学习。</p><p class="ql-block">2、引导学生注重课本中的实践内容,便于掌握知识点。</p><p class="ql-block">3、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分析经典例题的解题思路。</p><p class="ql-block">二、结合教育设施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1、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的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2、合理运用电子教育设施,帮助学生高效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小学基础教学阶段。从小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对以后的学习有着不可小觑的的作用。数学的魅力在于逻辑性突出,逻辑性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ul class="ql-block"><li>四年级组(王苒力)</li><li>从数学阅读渗透数学审题能力的实践探索</li></ul><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阅读是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获得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信息。学生通过对教材中例题的阅读,先自己归纳解题思路,再集体讨论,教师适当补充,形成相应知识点的一般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在自己发现的过程中理解解题思路的提出是有根据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定义、定理都是以文字表述的方式呈现,要在解题过程中体现这些定理概念,需要我们用数学语言来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在课堂上,我尝试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划出重点语句,转化成数学语言”来进行阅读,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数学审题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分析和推理过程,运用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审题的有效性。</p> <ul class="ql-block"><li>五年级组(韩雨彤)</li><li>关于蒜叶生长条件的实践探究</li></ul><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年组学生乐于探究,并有合作探究的经验。因此本次将蒜叶的生长作为一次探究实践作业。全班共同讨论活动目的,活动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周期为24天的探究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完成实践探究报告手册。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对数学的热爱,在生活中活用数学,并将数学应用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也通过观察蒜叶生长情况,完成数据的统计后,查阅资料,并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p><p class="ql-block"><br></p> <ul class="ql-block"><li>六年级组(马翠)</li><li>“我是命题人”在数学课堂中的初步实践</li></ul><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命题人”活动在数学课堂中的初步实践与探索。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学生单纯听课两周后还记得5%的内容,而传授知识给他人两周后还记得100%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充当命题人的角色,经历“学生自主出题——小组成员互换做题——命题人批改——命题人讲解错题——疑难问题全班讨论”的过程,通过群组讨论将单一问题转化成多元问题,通过教授他人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众力众智,笃行致远。本次教学微创新活动为教师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有智慧的交融、思维的碰撞,也有理念的更新、经验的传播,我们决心以此为契机,努力打造更高效更精彩的数学课堂,用数学点亮孩子的日常。</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