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教研】《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和研究》——三年级数学组课例研究活动纪实

李伟

<p class="ql-block">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问题是支持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工具,问题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性的问题十分重要,教师的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课题的中心内容来展开,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且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本学期,三年级数学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立足课堂,结合新课标理念</span>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展开扎实的研究。</p> 年、月、日 <p class="ql-block">  吕彩霞老师执教的《年、月、日》一课,在教学时主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连续的有效问题引领本节课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在新知学习的第一环节,吕老师让学生根据2023和2024年历表观察发现,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一年有( )个月?有31天的月份儿有( ),这些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儿有( ),这些月份是小月;( )月是特殊月?有 ( )天或( )天?针对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展示。接下来,吕老师让学生在下面的问题中继续探究新知,从两年的年历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是不是所有的年份都有这样的规律呢?随机出示十年的年历表,让学生继续观察发现;同时又引领学生在观察十年的年历中,细化了几个小问题,如大月和小月中既有单月,也有双月;七八两个连续的月份都是31天。最后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一年有多少天?请列式计算,学生分享算法。让学生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有关年月日的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p> 评课意见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开始,吕老师借助于今年的年历,让学生发现年历里蕴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与学生谈话中进行了新课的导入,贴切自然,顺理成章,体现学生自主探索,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看日历填信息,在年历上标一标、圈一圈等活动,了解大 小月以及特殊月2月的概念。通过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月份的不同,更有利记住12个月天数的区别。借助不同的方式,如念着记、记歌诀等记忆大小月份,生动活泼,有趣,有助于学生熟悉掌握大小月及特殊月的天数。练习设计巧妙,层次分明,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p><p class="ql-block"> 不足之处:在课堂活动中因为给学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学生没有看清大题要求就开始活动,出错较多,练习的作用较小,如果能让学生再练习一轮,效果会更好。</p> 口算乘法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李伟老师将两个课时整合成了一个课时,课堂容量较大,设计三种口算类型,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本节课围绕3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计算?2.几十几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计算?3.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计算?在3个核心问题的引领下,李老师这节课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重视算理与算法的结合。课的开始,李老师利用旧知铺垫,结合旧知引出新知,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对新知进行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在讲授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李老师充分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利用点子图让学生明白其算理。第二个知识点是在学生已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李老师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也让学生体验了算法的多样性。通过最后的课堂检测,学生整体掌握较好。</p> 评课意见 <p class="ql-block">  李伟老师的《口算乘法》这节课,教学内容经过了整合,由易到难的设计了三种口算类型。整节课亮点有以下三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 板书完整,规范。</p><p class="ql-block"> 2、课堂提问采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查学生回答,不仅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听课的专注力。</p><p class="ql-block"> 3、整个教学过程李老师围绕着数的组成这个中心思想而展开,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交流 、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明白口算乘法的算理、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计算方法、在计算方法中感悟口算的规律。</p><p class="ql-block"> 存在的不足:1.点子图学生之前没有使用过,用点子图解释算理有难度,可以删除这部分,让学生仅根据题意理解算理比较好。2.方法总结没有让学生总结,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计算过程自行总结的,可以尝试让学生先说,教师再补充。3.两位数乘整十数也可以考虑提炼方法,有学生说:“去0添0”法,可以采纳。</p> 搭配中的学问 <p class="ql-block">  张飒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核心问题有三个:1.一件上装只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p><p class="ql-block">2.搭配的过程中,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3.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优点?</p><p class="ql-block"> 围绕三个核心问题,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等课堂活动探究新知,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体会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通过小组活动用不同方式表示服装,并展示搭配过程,实现了从具体实物到符号化的过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接下来,通过数量的逐渐增加,发现规律,推导出计算方法,建立模型,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p> 评课意见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这节课教学环节明显,教学过程紧凑,目标达成度较好。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p><p class="ql-block"> 1.课始张老师创设笑笑遇到烦心事的真实情境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2.在学习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时,张老师利用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从一件上装,一件下装和一件上装,两件下装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入手,让学生明白方法,从而得心应手。</p><p class="ql-block"> 3.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经历了搭配的方法,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获得了成功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建议:1.每一项小组合作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更清晰的对合作问题和方法进行指导,避免个别小组交流无序。</p><p class="ql-block"> 2.教师面对全体的提问尽量减少,多针对不同层次的个体进行提问。</p> <p class="ql-block">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它的有效性不单单表现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学习中如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长期良性循环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地锤炼,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地增强,最终,使学生的学习从“学会”逐步走向“会学”。</p>

学生

学习

课堂

问题

口算

新知

年历

教学

数学

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