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时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建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机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西安市鄠邑区蒋村中心学校(原甘西小学)前身是革命烈李翠亭士与其胞兄李沉斋于1930年创建的“静修学舍”。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蒋村中心学校曾经为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所以,红色文化是我校最为重要的文化底蕴。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我校开展红色教育大讲堂活动。 </p><p class="ql-block"> 请听南锦妮同志带来的红色故事《红军过境》。</p> <p class="ql-block"> 南锦妮同志,中共党员,西安市鄠邑区蒋村中心学校教务主任,一级数学教师,曾荣获鄠邑区德育先进个人、优秀乡村教师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32年,以徐向前为总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战略转移途中,由陕南北出蓝田汤峪经长安于11月26日进入户县,在庞光镇冲破敌刘茂恩六十五师、肖之楚四十四师、胡宗南第一师的包围,于11月28日挥师西进,路经马家河、冯官寨、朱家堡、柿园、曹家堡、石井村、水磨头、上涧子、郝寨、东寨、蒋村,入辛口子过老君岭经都督门到达川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这次红军过境户县,开始群众因对红军不了解,心理恐惧,于是家家关门闭户,人人东躲西藏。红军进入东寨、蒋村,在沿途的大树墙壁上刷写“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打倒刮民党!”、“打倒土豪劣神!”、“反对拉夫派饷,废除一切苛捐杂税!”、“打富济贫,除暴安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等标语口号,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李萃亭虽然接触共产党较早,但对红军却知之不多,虽然走南闯北听闻过红军的故事,但红军到底什么样?则根本没见过。及至红军来了,看了红军的标语,见到了衣衫烂陋但精神饱满的红军将士,他觉得红军就是“一支不爱钱,不怕死的劲旅”。于是就主动出来帮助作群众工作,叫乡亲们不要怕,不要躲,并说红军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为人民的队伍,红军不打扰老百姓等等,还组织学生沿街书写“欢迎红军!”、“打倒贪官污吏!”等标语。很快解除了群众的顾虑,关门的把门开了,躲着的人也都出来了。大家看到,红军部队纪律严明,宿营、做饭都在露天;公买公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与民秋毫无犯;召开农民座谈会,关心群众生活,爱民为民利民······.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萃亭目睹红军的所作所为,发出“仁义之师”的感叹。红军过境给户县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使李萃亭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祖国的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红军走后,李萃亭弃小家于不顾,顾“大家”潜心校园,十分关注红军的去向和时局的变化。当他得知中央红军已到达陕北的消息,日夜仰望西北天空,企时希望之光快速升腾灿烂。此后,李萃亭走上革命之路,全身心的投入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当中,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一名勇敢的先锋战士。</span></p> <p class="ql-block">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一束火苗虽小,但不可小视,当无数火苗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则是一场燎原烈火。孩子作为这个时代的星星之火,代表着无限的可能与希望,而教育存在的目的就是在他们燃烧的过中,不断的加柴,帮助每一束花火苗成就每一个“火热”的未来。鄠邑区蒋村中心学校以红色的“火焰”铸魂育人,将红色基因融入孩子的血脉,培养新时代红色传承人。燃烧的红色,永远不会熄灭,它不断蔓延,一直延续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