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创新”小学美术教学观摩研讨会培训报道

简单就好

<p class="ql-block">  “名师之路”第24届教学观摩研讨会在3月25日到26日西安高新第二小学展开,作为城关五小美术教师,很荣幸参与这次培训活动,与各地美术教育者并肩同行,开启一次“思想与实践”的研讨之旅。</p> <p class="ql-block">  3月25日上午,由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美术教研员魏瑞江老师带来三年级《春暖花开》示范课,魏老师先让学生观看一个画树的简笔画视频,让学生讨论:这个画法好不好?引导学生对画法提出质疑。再引领学生改变从画树干、树枝到树叶和花的习惯,反而从画一朵花开始来画一棵开花的树,整节课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游动,在教师的提示中不断的改变、创新,也在不断地调整对“春暖花开”理解。魏瑞江老师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来重新认识一棵开花的树,他不是在教学生怎么画,而是在教学生怎么思考。</p><p class="ql-block"> 李力加教授在对本课的点评中提到:从转变思维到逆向思维,最后到批判性思维,是教育要关注的重要点。魏瑞江老师的这节示范课正如李力加教授的以上所言。</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李力加教授的讲座《美术主题大单元课程教学设计》。李力加教授主张方法不是素养,工匠精神才是素养,学生如果在学习之后积累和构建起一点点工匠精神,能够提升一点点智慧,再应用到学习中,那么这点精神和智慧才是真正的素养。美术本就是一个没有答案的学科,它能让人们活的更洋气。</p><p class="ql-block">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李教授分享了什么是育人的意义和任务,其中,育人的任务是提高审美能力,育人的意义是使人性完善、使社会和谐、使世界幸福!随后,李教授又强调美术课不是用单一技能表现去传递低水平的教授,而是审美价值认同,文化理解,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观念引领,是审美价值引领构建的育人工程。李教授讲到学生的兴趣很重要,老师的鼓励与肯定也必不可少,最后的文化理解和文化传承是美育的最终导向。</p> <p class="ql-block">  3月25日下午,由全国美术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副高级教师,深圳市马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马琳教授,带来六年级示范课《山水密码之溪山行旅图》。马琳老师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透视北宋繁盛进行导课,通过“观画识人”、“丛林寻宝”来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深入探究,逐步破解山水画欣赏密码。马琳的教学设计符合小学生好奇认知、探索求知的年龄特点,特别是“范范粉丝团”现代信息的加入,点亮了寻常欣赏课的不寻常之处。</p> <p class="ql-block">  随后,由美术特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术教研员周信达,带来五年级示范课《走进经典》,整节课打破常规的美术课堂,围绕三个学习任务走进经典、开展学习活动。以跨学科教学方式解决了《虢国夫人游春图》、《孙子算经》、《愚公移山》这些经典中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了教、学一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表达。这节美术课从学习任务出发,了解经典,走入经典,实现了创意表达,在新课标背景的研讨下,给我们带来了新思路、新启发!</p> <p class="ql-block">  最后,周信达老师围绕“美术教师课堂领导力的五项修炼”为主题展开了微讲座,从教学目标到学校目标、从美术课标到艺术课标、从常态实施到精耕细作、从集中面试到混合式研修、从美美与共到和而不同,周老师针对美术教师如何提升自身课程领导力的修炼,展开深入论述和案例阐释。进一步指出:美术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升,守住课堂教学的“自留地”,种好课后服务的“承包田”,开垦艺术社团的“拓荒田”,打理教育科研的“实验田”!</p> <p class="ql-block">  26日上午,获得全国美术现场教学一等奖的王晓文老师带着六年级学生一起“坐看云起”,感受云的意象万千,体验云的水墨情趣,王老师先以观云谈云来导入课题《坐看云起》,其次,再观陆俨少,互观悟云法,以勾线、点厾、留白的画法同悟云涌落纸痕,最后,观云悟情,用徐志摩的《偶然》来结束本节课堂。</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王晓文老师始终在帮助学生从向大自然的变化和对艺术家的学习以及自我内心的感悟中实现有意义的传承与创新。从学生的随意尝试,到老师的有效示范,做到了教学相融,师生一起眼观,一起心悟来构建知识,获取能力,理解文化,丰富情感。他将本课总结为两句话:眼观心悟写我意,眼观心悟化我情!</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朱敬东老师带来了六年级示范课《这座城》,本课以了解西安古城,绘制西安标志为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向老师推荐西安景点和美食来导入教学。朱敬东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西安文化底蕴,感受丝绸之路繁荣,体会现代西安的创新发展来选择西安标志的颜色与图案,意在创意中传承。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他们感受着古人踏过的每一寸土地,传承着西安特有的文化精神!</p> <p class="ql-block">  26日下午,首先由西安高新二小的美术教研组长杨帆老师为我们上了三年级《民间面塑》的示范课。课堂上杨老师用摸百宝箱的游戏,来导入本课,再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陕西面花的不同类型、艺术特点、制作方法等等,一步步调动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学习愿望。</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同学们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十五分钟时间就做出来一个很大很精美的面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由美术教学名师张敏仓老师对这节课做了点评,其中张老师有句话让我们映像深刻,他说“当我们拿到民间艺人精美的面花作品后,会让同学们近距离观赏感受,这样就会让孩子们从小在心中种下一棵美的种子,他们也会一直去追寻这种精益求精的美!”</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参观了西安高新区二十八小学的“大美在民间”的美术作品展,玲琅满目的作品让大家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两天的学习之旅虽已结束,但对美育的热情愈加强烈,这也许就是不断学习的含义,将美的东西带给学生,将新的理念带到教育,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虚此行且知任重道远!</p>

美术

老师

学生

教学

学习

示范课

西安

力加

育人

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