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之旅(2)~~黄姚古镇(上)

美智子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6日晨,从南宁东站坐动车3个多小时到达贺州,打滴滴出租车一个小时来到黄姚古镇。</p><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东北部,地处漓江下游,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和广西特色文化名镇。黄姚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明末清初时黄姚已是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交界处的商业重镇。由于镇上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古镇周边,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绿雄奇的山峰如屏风一般,将古镇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古镇内现有300多间明清宅院,青砖黛瓦,飞檐画栋,建筑精美,工艺高超,岭南风格极其浓郁。古镇的房屋多为两层砖瓦结构,十分精美,砖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虽有了岁月的痕迹,仍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黄姚古镇与许多江南小镇一样,也有小桥、流水、人家,有精雕细刻的檐梁壁画,有曲径幽长的青石板街道……相比江南,这里少了一份喧嚣与浮华,有的只是自然古朴,宁静淡泊。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黄姚古镇的特色景观。一块块牌匾如同一张张泛黄的古镇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是广西名镇,为喀斯特地貌,发祥于宋朝年间,有着近1000年历史。镇内街道由黑色石板镶嵌而成,砖瓦结构的古建筑下,游人行走在古榕树和石板桥间,仿佛置身梦境,感受静谧唯美的古镇风貌。</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多到达古镇,入住【一家灯火·湖畔别苑】民宿,是一家装修别致,古色古香的小楼。</p> <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是全国十大古镇之一,民间传闻,"北有平瑶,南有黄姚″。</p><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有一特点,古镇街道上铺滿了青石板,经过成百上千年的使用后,油光发亮。来到这里都会看到,古镇里的建筑大都是老旧的,很有时空感和时代感…</p><p class="ql-block">放下行李就去逛古镇</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朝嘉清三年,公元1524年的古戏台,至今已有的496年的历史。是目前广西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戏台。属单檐歇山木石砖瓦结构,整座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台面高出地面1.65 米,是一座八柱式,带后台、厢台、边栏的亭阁式戏台。戏台装饰有名士的楹联匾额,正中匾额上“可以兴”三字出自黄姚举人林作楫之手,表示古戏台可以兴建,寓意黄姚当年兴旺繁华。上镌"可以兴"三个金色大字,对联为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黄姚举人林作揖题书。屏风两侧有门,左门嵋书“飞燕”,顶上绘“古松寿鹤图”;右门嵋写“惊鸿”,顶上画“梅花鸟语图”。色彩绚丽,富有民族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戏台当年台基四角放有四个大水缸,古人用以台上唱戏,台下回声共鸣,以致声传十里,充分显示了岭南民间工匠与艺人的聪明与才智。</p> <p class="ql-block">驻足在这座建于明万历初年,广西现存装饰最美、保存最完好的古戏台前,似乎隐约可以听到铿锵的铜鼓声。戏台两边亦有楹联:“锣鼓喧天管弦悦耳共庆清平乐,霓裳漫舞羽曲高歌齐呼可以兴。”历代文人墨客留有赞咏黄姚诗词100余首,黄姚就如同千年诗篇。</p> <p class="ql-block">屋脊灰塑与封檐板精美雕花,都是岭南建筑的重要特色。</p> <p class="ql-block">在古戏台旁便是现在的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它的前身是一座道观,名号宝珠观。宝珠观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因建于宝珠山旁而得名。1944年冬,日本入侵广西,桂林沦陷,广西省工委迁至黄姚,在黄姚古镇的宝珠观秘密开展工作。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知名人士。为纪念这一段历史,广西省人民政府把宝珠观定为广西省工委旧址,并于1990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以,这建筑就是从前的宝珠观。</p> <p class="ql-block">宝珠观,位于黄姚镇金德街,是明清时期当地居民供奉佛教和道教所在地,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因建于宝珠山旁而得名。寺观的前方,按古代庙宇建设规范砌有高墙——日照壁,而且古人还别出心裁地在照壁中间砌了一个大圆窗。当地的文人在圆窗上题“镜里天花”四个字,两侧配有一幅对联:“窥透灵山千叠嶂;别开蔸率一重天。”意思是说佛家的奥秒即使隔着千叠壁嶂也能窥透得了,道家的玄秘即使高有九重天月也能开窍。清乾隆9年(1744年)由壮、汉人合资扩建,嘉庆、道光、光绪及民国初年几次重修。宝珠观由大殿、门厅、厢房、天井、回廊等建筑组成,占地2亩,是供奉北帝、如来、观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你不经意间走进那古老的小巷……只是,这里少了一份喧嚣与浮华,如同那屋檐下静静的黄色灯笼,没了红的俗艳,却又多了一分洗尽铅华后的自然古朴,宁静淡泊。</p> <p class="ql-block">古镇都是这种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街道铺砌于清朝顺治年间,八条主街总长约3公里,石板间不用任何粘合物,全靠准确的尺寸牢牢拼接。每条街下方都布有排水道,雨水顺排水道排出古镇。街与街之间均为丁字路口,寓意丁财两旺。</p><p class="ql-block">青石板街的构造与工艺充分体现了工匠们独具匠心的聪明才智,被誉为黄姚一绝。</p> <p class="ql-block">漫步古镇,穿行在青石板路上,古建筑与远处的起伏山峦交相辉映,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漫步古镇,檐下燕隐入旧时瓦,青石板映着淡淡金色的阳光,温暖且明亮。碧绿的溪水缓缓流淌,不断地将新鲜血液注入这古老的身躯,留住了千年前的容颜。</p> <p class="ql-block">漫步古镇,到处都能看到石板路、石板桥和石墙,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民宿。石板路摸起来凹凸不平,很粗糙,但是让我感觉很有古风,就像一位老人。慢慢地走在路上,边走边逛,可舒服了。黄姚的街道,全部是由黑色石板镶嵌而成,年深日久,已被先人的双足琢磨得漆亮如玉,路面一块块的青石,平滑如镜。漫步其上,仿佛漫步于岁月一声悠长的叹息。那淳厚的质感,真真是想让我甘心在这古镇的青石街上做一缕幽魂,看岁月如何无情,又如何任是无情也动人。</p> <p class="ql-block">黄姚过去以商业著称,金德街就是一条商业街,沿街两侧的老房子绝大多数都是昔日的店铺。那些店铺而今虽已闲置不用,却仍保留着当时的痕迹,老旧的木头窗户上留着一个圆孔,是晚上关门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通道。还有那一张张明清时期的香烟、药品广告,虽已残破斑驳,却仍固守在墙上诏示着古镇曾经的繁华与喧嚣。穿过金德街就是迎秀街,经过街巷相连处的拱门时,细瞧一下就会发现青石板上有碗口大小、连成一排的小洞,据说这是当年安放闸门,防御外敌用的。</p> <p class="ql-block">当今金德庄酒庄的私藏老酒、珍藏版老酒展示。</p> <p class="ql-block">鲤鱼街,黄姚古镇中部主要街道之一,接连带龙桥与中兴街相交。因街中有凸石形似一条长约二尺的鲤鱼,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相传古代工匠在铺设这条街时发现一块天然如游鱼的岩石,工匠便顺势将其雕刻成一条摇头摆尾的鲤鱼,活灵活现,当地人认为鲤鱼颇有灵性,虽然在街中央却也没有人因为它绊倒或者扭伤到脚。于是古人将这有灵性的石鱼定为黄姚八景之一,取名“盘道石鱼”</p> <p class="ql-block">与“盘道石鱼”合影</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进士牌】下坐一坐,沾点书香气息。</p> <p class="ql-block">石上榕在护龙桥前,因其长在天然石头上而得名,有着100多年的树龄。虽然长在石头上,但仍顽强的生长着,可见它的生命力之强。</p> <p class="ql-block">护龙桥又称兴宁桥,单跨石拱桥,南北走向,跨于兴宁河上。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邑庠古权倡建。连接龙畔街和安乐街。桥跨以两岸的自然基石为台基,桥拱自台基上直接起券。拱跨小于矢高,为陡拱桥。桥拱圈由料石交联砌置。桥面东西两侧设有条石护栏。桥宽3米,高2.9米,桥跨6米。连同引桥,桥总长共12米。</p> <p class="ql-block">走过护龙桥就是兴宁庙,在黄姚古镇东侧,是黄姚古镇景点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重修,并添建真武亭,护龙桥。庙背靠隔江山,面向真武山,左有鼓乐亭,壁上画有八仙醉酒图;右是牌坊,青砖墙,琉璃瓦盖。真武亭柱上有对联:“别有洞天藏世界,更无胜地赛仙山”,是清代举人林作揖撰写。前面石柱上对联为:“襟带河山,形腾甲出”,旁书“巨川林作揖题”。</p> <p class="ql-block">兴宁庙漂亮的琉璃窗户</p> <p class="ql-block">兴宁庙旁就是新安门,新安门也是黄姚古镇里的7扇城门之一,就是新安门的地理位置关系,看上去很小的而且也容易错过。可是跨过新安门,外面就是另外一番天地了…</p> <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满足你对古镇的所有想象!</p><p class="ql-block">去过丽江、青岩、阳朔、凤凰、周庄、龚滩……唯有黄姚古镇如梦境家园,古树、古桥、古街、古寺……碧水长流,无任何娇柔造作,它和山水相伴神韵悠悠,美丽的姚江悄无声息地穿街而过,当月色被一扇扇古旧的木窗、木门隔在老屋之外,便堕入了一种可以听见夜露滑落,草木抽芽般的安静……</p><p class="ql-block">而恰到好处的温柔以及偏安一隅的岁月静好。就像走进了童年,找回了久违的天真。</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走就是守望楼,守望楼是黄姚古镇东南方向的门楼,设有瞭望孔和枪眼。守望楼一边是高石墙,另一边临水,易守难攻。民国以前镇上还有专人在此城楼打更、守关,以保古镇的平安,是防御外敌的重要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正巧是古镇里的小学生去古镇外的学校上课去,见到我们非常有好、很有礼貌的和我们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锁龙桥意即锁住龙气,锁住财富。古镇居民在选址时除了注重整体的风水景观特点之外,还特别注意局部的风水景观建构。在局部风水人文建构中,黄姚古镇先民对“水口”景观的建筑尤为注意。何为“水口”呢?水口的位置有两种:一种为村镇水流之入口;一种为水流之出口。通常都将水流出口定为“水口”,按风水的观点,水是财富,为了留住财气,需在出水口建桥设祠,锁住水口,锁住财气,因此在此修建了这座桥,名为“锁龙桥”。</p> <p class="ql-block">夫妻榕因其树干一分为二像夫妻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而得名,有着400多年的树龄,这也是古镇唯一两棵长在一起的榕树。夫妻榕有个本领,就是会预报天气,每当大旱或大涝的时候,它们的树叶就会发黄,所以它也是古镇的义务天气预报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夫妻榕过去就是东门楼,东门楼是古镇四大门楼之一,也是防御功能最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门楼。它建于清朝初年,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门楼上题对联:“川达三江直绕过珠海姚溪雄吞西域,楼成五凤特耸出螺峰文峡关键东门”。意思是:黄姚的江水经过姚江、桂江、西江直达珠江南海,是连接外面世界的桥梁通道;把东门楼譬喻成京城的五凤楼,还有螺峰文峡两座山作为屏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东门楼的周围地形地势和关键作用。</p> <p class="ql-block">南蛇出洞因其形似一条蛇头刚从洞内钻出来的样子,在河对岸还有一块形似乌龟的石头,而乌龟和南蛇正好就位于后面的真武山脚下,据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之时就是脚踏龟蛇升天而去的,姚江蜿蜒穿流于古镇形成一个倒“S”,好象八卦图中的分水岭,以牛犁寨为八卦之阴,以居民集中地为八卦之阳,达到阴阳相配,周边有群山环绕,绿水绕行,形成地理环境和天然美景相结合的独特环境。</p><p class="ql-block">图片</p> <p class="ql-block">往带龙桥方向走,带龙桥则是黄姚15座桥梁中最大的一座,除了供行人来往,桥面用腰型铁块连锁的石板还能在发洪水时作分洪之用,好莱坞电影《面纱》曾在此取景。</p> <p class="ql-block">带龙桥的历史也十分的悠远了,它是位于黄姚古镇中的一座桥。同时也是这个古镇里面十分标志性的一个地标,有两个拱桥组成,旁边种满了树木,远远看去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味。</p> <p class="ql-block">带龙桥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带龙桥始建于明朝万历4年,于清朝康熙23年重修(1758年)。带龙桥的石块是用特制的铁卯卯住,不用任何粘合物,石块牢牢地连在一起,将重力均匀地落在桥拱上,防止日久石板向两边分离。</p> <p class="ql-block">这一景是黄姚古镇最有代表性的景点,在黄姚古镇的宣传网上宣传画册上都是以这个景作为背景,在2016年5月19日入选邮票《中国古镇第二组》,古桥、古榕、古屋、小船、碧水、倒映在水面,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境,这样的小桥流水人家和江南古镇的小桥流水不一样吧! 如此的风水宝地,难怪黄姚古人要说“坐久不知红日到,闲来偏笑白云忙”。</p> <p class="ql-block">见龙祠是黄姚古镇景点之一,据说远古的时候神龙曾降临到黄姚,为了纪念这一盛事,让神龙永驻黄姚,让黄姚从此以后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人们就于清初修建了一座祠,用以祭祀神龙,所以此祠就称为“见龙祠”。见龙祠为单座式祠,砖石结构,中有祀台,台下有焚纸炉,两旁建有碑坊。</p> <p class="ql-block">见龙祠的柱子上分别有联,中联“见隐显微一甲咸蒙保障,龙盘虎踞千秋共仰英灵。”前联“开拓四壁凭看石,闲对中流为听泉。”左联“坐久不知红日到,闲来偏笑白云忙。”右联“画意诗情山色裹,天光云影水声中。”</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江叫做姚江,江上看到的石墩叫石跳桥,始建于清朝嘉庆16年(公元1811年),至今有着200多年的历史。这座桥在建筑学上叫键步桥,共3步,长19米,由石墩按梳状排列而成,行人走过必须跨越,所以称为“石跳桥”。石跳桥是黄姚古镇中最具特色的桥,石墩间距按人行走步伐排列,既方便行人,又不影响泄洪。</p> <p class="ql-block">石跳桥亦称“龙门之路”,寓意升官发财…</p> <p class="ql-block">走过石跳桥,这里有颗榕树叫龙爪榕,因其枝干倒垂下来形似龙爪而得名,龙爪榕有着800多年的树龄,是黄姚古镇最古老的一个榕树。形似龙爪的枝干早在200多年前就已经枯萎,枯萎的枝干上被许多寄生藤以及气根紧紧缠绕包裹着倒立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那一束束相互缠绕成团,又拧成一把把粗大有力的榕根,如一张张龙的爪,张牙舞爪的守在村口,仿佛在庇佑着它的子孙后代,让黄姚这个历经历史变迁却古迹完存的古镇再迎来繁荣。</p> <p class="ql-block">我在龙爪榕前</p> <p class="ql-block">黄姚古镇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这座桥叫做佐龙桥,它始建于清乾隆2年(公元1737年),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桥头建有一座亭子叫佐龙亭,佐龙亭亭柱四周题有很多对联,大家再仔细看亭子的左上方有块匾写着“唯尔有神”,意思是这里是黄姚古镇很有灵气的一个地方,它所指的就是前面的龙门榕。</p> <p class="ql-block">奇特的龙门榕将我迷住</p> <p class="ql-block">睡仙榕</p> <p class="ql-block">但凡古镇都有城墙、城门,黄姚也不例外。黄姚古镇原是一座封闭式的古镇,四周都有石墙围护。我们看到的这个门楼叫“亦孔之固”。虽然只有“一孔”之大,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门楼高6米,宽4米,为两层式建筑,上层用于守望站岗,下层为门用于通行,由两道门组成。城门上还题写有一副对联“珠水横襟无限碧,武峰隔岸有余青”珠水就是前面因宝珠山得名的珠江水,因为它源于龙塘又称龙溪,而武峰就是对面看到的真武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你去了一个你永远忘不了的地方——“仙人五井”。仙人五井,顾名思义,就是有五口井,每一口井都有自己的用处。第一口井用来饮用,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人们提着木桶来打水的情景。第二口井用来洗菜,井水清澈见底,用它洗的菜一定很甜吧。第三、第四和第五口井都用来洗衣服、洗农具。这一点几百年来从未改过,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不少人在那里洗着衣服聊着天。想想真是奇妙呀!</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需要探索世界的冲动,也需要享受生活的安逸;如果你累了倦了,不如挑个喜欢的古村镇,住上一段时间,去享受梦寐以求的慢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