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26日(我们在瘌痢峰顶用完旅行中餐。)下午12时半原路下瘌痢岭沿着千顷山山脊防火通道一路西行,沿途是密扎扎的高山草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登瘌痢峰</span></p><p class="ql-block">领队:阳光灿烂,</p><p class="ql-block">参加人员:水哥,睿彦,九尾狐,秀秀(两人),晴空万里,简单,蒲公英,南山,梦界翱翔,芥末,柠檬,东方启明星,一路(两人),盼盼,安子,无名,自在,日子慢慢过</p> <p class="ql-block">徒步线路图:</p><p class="ql-block"> 乐利锋→天池→千顷关→吴越古道→大塔林(吴越古道入口)</p> <p class="ql-block"> 经过清凉峰056号界牌翻越两座草甸山坡到达清凉峰055号界牌,</p> <p class="ql-block"> 这里便可一睹传说中的江南第一池的尊容啦!(又称千顷塘)</p> <p class="ql-block"> 沿山脊一路下行所经之地是珍稀濒危野生梅花鹿的主要栖息地活动区,可通过探鹿林、寻鹿踪、游鹿饮滩,增加对梅花鹿生存环境的感性认识。</p> <p class="ql-block"> “江南第一池”——浙西天池。山水奇秀,风光独特的浙西天池位于海拔1100米的千顷山巅,湖水清洌幽蓝,水天一色,山峦缓伏,视野开阔,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的主要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 天池四周低山环列,芳草鲜美,泉流淙淙,小涧纵横,唯独中间形成一坦荡的盆地,呈山山朝千顷,水水往池流之势。浙西天池水面面积达900亩,是目前江南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湖泊之一。可谓“神池浩渺,天镜浮空”。</p> <p class="ql-block"> 千顷山,浙西天目山余脉之一,其主峰海拔1470米。山名之所以被称为“千顷”,是因其顶上面积阔大,有千顷之广。作为地质上的古火山口,山巅盆地在漫长岁月的演化中,聚集起一汪碧水,形成了高山湖泊,并且旖旎风光自古有名,据记载,“唐昌十景”之一的“神池花暖”即来源于此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湖盆又经人工扩建,修成面积达900亩的水库,称为千顷塘,这也就是今日展现于世人眼前的临安风光一绝--浙西天池。</p> <p class="ql-block"> 从 浙西天池南下往盘山道后是幽深的天龙峡谷直达临安天龙峡谷入口;北下便是安徽宁国的吴越古道。</p> <p class="ql-block"> 千顷关为两块巨大而光滑的花岗岩构成,像门一样挡在眼前,这一处天然石门,高近4米,厚约3米,宽可两人并行,其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登上石门,拔开石墙上面的杂枝,曼延起伏的两翼石墙,是古城墙防守工事 。</p> <p class="ql-block"> 千顷关与千秋关、昱岭关合称为浙北三关,是当年拱卫吴越国首都临安的重要关口。</p> <p class="ql-block"> 穿行吴越古道。顾名思义这古道的历史有1100多年,长长的路慢慢地走。</p> <p class="ql-block"> 一条路走过了千年的历史真是算得上文化遗产,只是现在它慢慢地在离开人们的视线。在吴越和南唐国(今安徽宁国一带)之间的边境线上,</p> <p class="ql-block"> 就是如今天目山脉上,曾沿着山势修建起连绵百里的城墙,设置关口,在地势相对较低且便于行走的山坡之地,还修建了数条连通两国的道路,今人称之为吴越古道。!</p> <p class="ql-block"> 吴越古道青石头(板)铺就,蔚为可观,岁月沧桑。如今保持完好的吴越古道长度约12公里。我们现在正走在通经吴国的万家乡的吴越古道上。</p> <p class="ql-block"> 整条古道一侧基本都是溪涧一路相随,沿途林树成荫,泉水飞溅。从海拔165米上升到1050米的山口,这里有一个旧时的关隘名叫“千顷关”。</p> <p class="ql-block"> 这条古道曾经是人们的交通线,生活线。一条古道串联的是人们的生活,在现代社会它没有了实用功能,如果不是户外驴友常来走走,它会消失的历史的大潮之中。深深的话浅浅地说,想想几十年前的乡村还走着这样的小道探亲访友,小道上的人们还挑着生活的重担。现在,历史长河留下的古道它的使命终结在这个时代。如果有时间走走古道,听听历史的声音是很惬意的。</p> <p class="ql-block"> 徒步古道并不寂寞,道旁的小鸟和知了的交响让古道有生气。看得出这古道没有多少人行走,也许这里只是户外运动的活动场地了。古道可以唤醒千年的吴越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话说吴越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一个在杭州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国度,吴越国由于地处江南富庶鱼米之乡,向来是经济发达、民众富裕、繁华昌盛之地,在五代十国期间,在吴越过和南唐国(今安徽宁国一带)之间的边境线上,也就是如今天目山脉上,曾沿着山势修建起连绵百里的城墙,设置关口,在地势相对较低且便于行走的山坡之地,还修建了数条连通两国的道路,都是征用民力苦修而成,今人称之为吴越古道。青石板铺就的古道,蔚为可观,岁月沧桑、战火绵绵、流离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经过了近千年后又因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的高速建设,如今许多古道早已经不存在,即使少数残留下来的也大多湮没在山野深处,无觅踪迹,但是我们的吴越古道今天仍然基本保持完好的长度约12公里确实不易。古代人修这类古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临水而建,吴越古道亦是如此,整条古道一侧基本都是溪涧一路相随,沿途绿树成荫,泉水飞溅,是一年四季都适宜来徒步的路线。如今古道上的千顷关还残留着原来的样子,两块巨石依旧在,边上的城墙已经塌陷,只剩低矮的石堆,古关口历经千年岁月,无声诉说着当年这里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吴越古道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风光,春天的吴越是翠绿的,宁国一侧有大量的野樱花,当樱花盛开的时候,点点百花掩映在翠绿的植被中,让人难忘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一路溪流陪伴,瀑布奏鸣,曲径通幽,跌宕起伏,天地人合一,似在画中游。下午三时许完成古道探秘,到达终点的万家乡吴越古道入口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