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观川台》崂山1181

一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观川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观川台旧址位于今西九水社区东,南九水河河畔。周至元先生在《崂山名胜介绍》中介绍:“观川台从旱河沿公路北行二里,峽势忽湊立对峙;形成了一个天然門卢。峰回路轉,在涧东有一处平台‘观川台’。站在平台上,远远望去,公路盘折如蛇,九水的水,绕台下滚滚出峡,别有风致。台南的山叫将軍崮,巅石秀奇。东壁有洪述祖摩崖書“观川台”三字及七律一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洪述祖是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的曾孙,故名述祖。蓝水先生在《崂山志》载:“观川台为清末袁世凯第七房内弟洪述祖别野。述租字颖,江苏阳湖人,洪亮吉之曾孙。述祖之为人狡黠,面多横肉,尝投冠于地露首示傅增湘,曰‘子视吾面貌,不类重囚也’!袁为总统时,述祖任内务部职员,奉袁旨派人刺杀宋教仁于上海。袁死黎元洪继任总统,下令通缉袁党首恶八人,洪为其一,被杀。”洪述祖成为民国实行绞刑第一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洪述祖指挥刺杀宋教仁成功后,袁世凯给他一大笔钱让躲起来。1913年,洪述祖逃到时为德国租借地的青岛,在崂山建起别墅,也就是观川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蓝水先生描写观川台“台作洋式,覆以厦,西临川,背依楼,楼后为山,壁刻洪七律诗一首,诗曰:‘ 青山转处起高台,台下川流更不回,涧势落成瓴建屋,溪喧声似蛰惊雷,凭栏我有濠梁趣,作障谁为砥柱才?多少黄金延郭隗,几人比德水边来。’”大有怀才不遇、隐居深山之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楼北有池,曲栏夹桥宛转其中。台北有白榕数株、大合抱,枝四向平出,距地丈许,各多气根,下垂入地复为干,至其下如入明堂飞榭”。诗中提到的“白榕数株、大合抱”,是洪述祖购置土地的时候,这里原有的树龄几百年的老树,签订土地契约时德国人注明“古树不能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著名作家、戏剧家洪深是洪述祖的儿子。他在文章中曾说:“久住青岛的人,谁不知道南九水是崂山的一个胜境;谁不知道我父亲观川居士在那里筑有一所别墅,名为观川台;又谁不知道在日本人战胜德国人那年,日本人硬把这所别墅占据了。”这是著名作家洪深1934年在《我的“失地”》中一开头便提到的往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洪深把观川台称作自己的“失地”,是因为这里曾经有他儿时的记忆。“今秋又去,是和几个朋友去的。我莫名其妙地高兴起来,指点给朋友看,某间小屋是二十年前我曾在此坐卧读书的;某处小池是当时开凿了种荸荠养鲫鱼的;某某几株大树是几百年的古物,在购地造屋的时候,德国人还在契纸上批明不得砍伐的;某向的石壁上还刻着我父亲题咏的一首诗,其中‘涧落已成瓴建屋,溪喧犹似蛰惊雷’两句,就是暗指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时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洪深重游崂山,来到观川台,不胜感慨地写道:“里面是装饰得这样华丽了,待客的日本下女,更加比从前的年少而漂亮了;中国人游玩崂山而到此停车留连,喝茶饮酒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了。这个地方成了日本人的生命线,还能给物主收回吗?”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游崂山,富人多是汽车到南九水,再换乘山轿进山至北九水,这里是必由之地,因而观川台也成为吸引游人的一处名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日本占领青岛之后,便把洪氏的别墅强行没收,在原址开了一家“料理店”—福岛饭店。洪述祖不服,以私产名义据理力争,但日本统治当局不予理睬。“料理店”开业一年以后生意不好,无利可图,日本人オ提出来让洪述祖交六千元钱赎回房屋,但洪述祖认为本来就是我的,不肯出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局势渐趋稳定,人口日增,到崂山游览的游客也日益増多,这家饭店生意也逐渐兴隆起来,在旁边又扩建了房屋。这时洪家再想收回,已需付赎金二万元了,因此终于没有收回。观川台原来的主人洪述祖在上海被处死,再谈收回就更无望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终,观川台建筑被完全毁坏,池塘变成了菜地,洪述祖的石刻1958年打石头时候全部毁掉,今仅存登观川台楼后小山崮的石阶,也算留下了一点点观川台的遗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1933年《旅行杂志》的插图,留下了观川台的影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