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班本化课程环境创设中的幼儿参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王蕾</p> <p class="ql-block">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且作用持久深远。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场所,环境对于幼儿的学习与身心发展有便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良好、适宜的环境创设来促进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推动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反观实践,教师对于班级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将环境与教学相结合的意识,缺乏环境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意识,缺乏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环境中的隐性教育作用未被重视。</p><p class="ql-block"> 一、主题环境创设中的幼儿参与,满足幼儿与主题相关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当前教师在创设幼儿园主题环境时,教师非常重视环境的"艺术性",关注色彩的搭配、装饰的多样性,往往主题还未进入,教师就能凭自己的喜好或是以往的经验,把主题环境布置得满满当当,甚至在整个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都未加调整。换而言之,主题墙在开始之初便已经被教师全部"铺满"。</p><p class="ql-block"> 虽然教师们在理念上都知晓"有效的环境创设应具有互动性,应该是要对幼儿有所帮助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只具备装饰性。"但是,实际上呢?现在大部分教室里的幼儿学习痕迹、与幼儿的互动一般都停留在"被贴在墙上的幼儿作品",或是教师张贴的一些活动照片。这些内容虽然是来自幼儿,但是并没有发挥环境应有的作用:对幼儿的主题发展的推进作用。环境创设真的如此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过去我们的环境创设是由老师单方面策划、制作的,幼儿只占小部分的参与。环境布置好后,让幼儿充当观赏者,很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被动的。</p><p class="ql-block"> 在班本化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对以往的班级环境创设模式进行了调整,打破了以教师为主导,一言堂的班级环境创设方法,而是引导幼儿表达其对环境创设看法,基于儿童的视角,创设出更加符合幼儿的感受方式和年龄发展特点的班本化主题环境。</p> <p class="ql-block"> 班本化课程是一个逐步开展的过程,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开放的。所以,主题环境创设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同样也具有不可预见性。因为,每一次的师幼对话中,幼儿都会冒出不同的想法,从而使得教师在主题环境创设上迸发出更多新的创意、新的想法,从而更好地发挥环境推动幼儿发展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此外,班本化课程中的主题环境除了墙面、柜面、地面这些传统的区域外,生活环境、运动环境等都可以纳人主题环境创设。如案例中的乒乓球它作为班本化材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指向性,所以它让幼儿在运动方面有着更多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基于幼儿的提议,教师和幼儿一起开始设计关于和乒乓球有关的运动项目,包括乒乓球定点投掷、乒乓枪射击游戏、持球绕柱等。</p><p class="ql-block"> 在班本化课程的主题环境创设中,教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在满足了幼儿的喜好、需要和情趣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提想法、制作局部环境等方式参与其中,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一种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二、主题环境布局中的幼儿参与,鼓励幼儿发挥主体作用</p><p class="ql-block"> 教室的整体环境布局,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被重视。过往的做法基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根据不同的功能来划分区角,如美工区、益智区、表演区、语言区等;第二种是根据角色游戏场所来定性,如:小医院、小舞台、小餐厅、小超市等。</p><p class="ql-block"> 当班本化课程开展后,教师更多地尝试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环境更多地倾听幼儿的与之相关的想法,了解幼儿真正想要的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案例中的教师,打破了固有的划分模式,她们站在幼儿的角度,认真倾听幼儿,了解幼儿内心深处的真正需求。当教师内心坚定这样一个目标———"一切为了幼儿",一切基于幼儿。这样就能发挥环境本应具有的教育作用。</p> <p class="ql-block"> 三、主题材料投放中的幼儿参与,低结构材料推动幼儿发展</p><p class="ql-block"> 中大班后,教师会更加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的替代物行为,所以在冰厂田幼儿园,基本上每一个教室都会为幼儿准备一个大大的材料仓库来收集和摆放这些废旧材料。与此同时,教师会鼓励幼儿"以物代物",发挥这些材料的最大回收利用之效。</p><p class="ql-block"> 而在以往,教师通常会在材料仓库里收集很多废旧的纸盒、纸芯、瓶子、罐子等等。这些废旧物品往往被放入一些大大的收纳纸箱里,但是就算整理干净也会让人感觉乱乱的,不美观。在班本化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就主题材料投放地点,投放内容,拿取方式等都与幼儿进行了细致的讨论。</p><p class="ql-block"> (一)材料投放,基于主题,关注幼儿喜爱度</p><p class="ql-block">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收集许许多多的材料,觉得材料越多给幼儿的选择就会越多,幼儿的选择越多创造出的情节就会更多。但是效果真的是这样吗?恰恰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教师给予幼儿太多的、无序的、无主题的选择,反而大大地降低了幼儿的替代能力,他们会对这些材料回归至最原始的摆弄。正如时不时会听到有的老师在"抱怨","到了大班了,为什么我的孩子还是拿着盒子当盒子用,我看其他班级的孩子会自己给盒子装上按钮什么,做成游戏里的手机了。为什么呢?"实践证明,材料投放的数量并不和幼儿的替代行为呈正比。</p><p class="ql-block"> 在班本化主题"乒乓大不同"中,班级幼儿对乒乓这一低结构材料很感兴趣,无论在角色游戏时将其作为替代物还是在个别化学习时将其当辅助材料,幼儿有着自己的想法。例如,他们会用它装饰舞台,制作各种食物,做实验(浮沉、迷宫、风速),制作各种作品(乒乓画)等。</p><p class="ql-block"> 基于上述教师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在班级材料库最显眼的位置重点投放了乒乓球,从颜色到数量,让乒乓球成为了材料仓库中最主要的材料。当然,材料仓库的重点内容并不是一整个学期一成不变的,更重要的是,站在幼儿的角度,跟随幼儿,捕捉他们的兴趣点,充分利用材料为幼儿的发展做铺垫。</p><p class="ql-block"> (二)材料投放,逐步有序,考虑存取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以往教师大多认为幼儿只要将材料投放入材料仓库,能按大类别摆放已经实属不易了。但是换个角度想,当教师自己站在一堆材料中,费力地去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浪费了时间不说,还会消磨了创作的热情。在班本化主题开展下,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摆放材料,并摆放成他们自己喜欢的模样。建立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适度调整,让存取材料、整理材料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让他们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之一。促进环境发挥真正的教育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