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溧阳市外国语小学学生成长中心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19日晚7:30,常州市小学数学实验项目研究工作室全体成员在芮金芳老师的带领下,相聚“研师三人行”直播间继续开启三月份新的学习主题,本次活动主题是“研课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以活动经验实施学科实践”,围绕新课标中“统计与概率“板块内容进行专题学习。工作室成员共同学习了冯怀勇老师执教的《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课例,同时聆听了专家团队线上交流。</p> <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首次提出“学科实践”这一概念。在“深化教学改革”部分中明确提出“强化学科实践”,要求“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章勤琼博士同时也从发展历程、概念研究、价值三个维度阐述了对“学科实践”的理解,并着重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我们应注重建立与义务教育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教学,将课程内容结构化,归为四大领域。</p> <p class="ql-block">  接着,陈洪杰主编则从生动的“怎么煮面条”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了“是非经过不知难”的见解,明确了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性。陈主编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几种不同的关于“数学活动”的理解,并从课程理念、学业质量、教学建议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他提出:学科实践活动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路径,为此各学科的新课标在“教学提示”和“教学建议”中都提出了大量的实践性活动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身体参与和亲身经历中进行学习,把认知与行动、理论与实践、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来自南京审计大学实验学校的冯怀勇老师为工作室成员带来了一节研讨课《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整节课他一共设计了三次合学活动,经历“分类事物——符号表达——解决问题”。课从分纽扣开始,学生对于纽扣有不同的分法,按颜色、形状和扣眼分。这时冯老师提问学生,抓住纽扣的什么就能找到分类的标准呢?根据学生回答明确抓住特点。接着,冯老师组织学生进入画符号数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表格中画符号,一个符号代表一颗纽扣,画完后在数。最后小组讨论分类结果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p> <p class="ql-block">  接着,冯老师与大家一起交流了本节课设计的一些想法。在交流时指出,他选择的教学组织方式是:集群式对话。旨在让学生展开大面积、大体量的人际互动,在合作研讨中积累活动经验,使得核心素养协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  章博、陈编和王老师共同对本节课的一些设计点进行了在线的讨论和交流。章博提出让学生感受到要得到数据,分类可能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式。在课堂中关注有没有让学生在动手和活动中得到真正的思考。陈编在交流时指出,形式服务于目的,不管是什么知识,都是在情境中产生,有目的、有意义的。王老师则用一惯的“几个有趣的画面”从分类产生的需求到分类整理的方法对本节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的小伙伴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线上的活动,在学得认真的同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每一次的在线学习都如春雨滋润了工作室成员的数学课堂。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工作室成员将在领衔人芮金芳的带领下,不断深研课标、教材,更新教学方法,探寻更丰硕的教学之果。</p>

学生

实践

工作室

活动

学科

教学

新课标

纽扣

老师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