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山庄东路6号。承德避暑山庄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大规模修建,是中国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p> <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两部分。承德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票面值贰元</p> <p class="ql-block">1994年12月,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票面值叁元</p> <p class="ql-block">票面值六元改八元</p> <p class="ql-block">2007年,承德避暑山庄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票面值十元</p> <p class="ql-block">票面值20元</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皇帝在南方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以后,便把注意力转向北方。为了保持满族“骑射”的民族传统,训练军队,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边防,维护清朝政权的稳定,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距京师三百五十公里的翁牛特、敖汉、巴林、克什克腾、喀喇沁等蒙古族游牧的地方建立了木兰围场。</p> <p class="ql-block">磁卡票</p> <p class="ql-block">为了解决沿途的吃、住、休息及物资运输等问题,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陆续建立了二十多座行宫,热河行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p><p class="ql-block">1997年年票</p> <p class="ql-block">磁卡票</p> <p class="ql-block">磁卡票</p> <p class="ql-block">磁卡票</p> <p class="ql-block">磁卡票</p> <p class="ql-block">由于热河行宫处于北京与木兰围场的中间地带,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北方,是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于是将这里作为众行宫之中枢,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大规模修建。</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的营建,大至分为两个阶段。</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p> <p class="ql-block">从清乾隆六年(1741年)至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1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五十二年至清乾隆四十五年(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p> <p class="ql-block">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p> <p class="ql-block">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p> <p class="ql-block">2010年8月以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展开。文物保护修缮和山庄水系治理,并确定了古建筑保护、文物科技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3项山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p> <p class="ql-block">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占地10.2万平方米。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时,咸丰皇帝就带着一批大臣逃到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建成 外八庙。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1],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复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p> <p class="ql-block">普宁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的一座汉藏结合寺庙。寺庙前半部为汉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整座寺院雄伟壮观,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普宁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通高27.21米,是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现任主持是莫日根图金刚上师</p> <p class="ql-block">磁卡票</p> <p class="ql-block">乾隆为了纪念两次平叛的胜利,在承德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物和硕物)上层贵族设宴封爵,因为清王朝政府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桑鸢寺,在山庄北部修建了清王朝第一座皇家寺庙,“普宁寺”。</p> <p class="ql-block">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像--千手千眼以观世音菩萨</p><p class="ql-block">磁卡票</p> <p class="ql-block">普宁寺即希望全国各民族“安其居,乐其业,永远普宁”。乾隆亲自撰写碑文《普宁寺碑》、《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三块碑都是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四年后建成,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因仿拉萨布达拉宫而建,俗称小布达拉宫。这座寺庙内大小建筑约60处,殿堂楼宇,星罗棋布,依山面水,巧于利用地势和景物衬托,布局灵活,又不失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大红台,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极其雄伟壮观。底部因三层群楼合围,影阴暗,光照对比鲜明,造成了宗教森严肃穆的气氛,是宗教建筑上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寺庙建筑疏密有致,依山就势自由散置,极富于变化和节奏感。过五孔石桥,跨越狮子沟,到庙前广场,眼前就是白台式山门和一对威武的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庙墙上有雉堞,其左右两端为白台隅阁,供守望之用。山门内正中为碑亭,重檐歇山顶,上复黄琉璃瓦,碑亭开拱门,下有石基栏杆,四出踏道。碑亭之北为五塔门,门上建喇嘛塔5座,形式色彩各异,分别代表佛教五派;红塔,小乘派;绿塔,密宗的一派;黄塔,密宗;白塔,显宗;黑塔,自我成佛派。</p> <p class="ql-block">磁卡票</p> <p class="ql-block">磁卡票</p> <p class="ql-block">磁卡票</p> <p class="ql-block">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是班禅额尔德尼六世来承德为乾隆皇帝祝寿的驻跸之地。</p> <p class="ql-block">乾隆二十九年建安远庙,俗称伊犁庙,是为新疆达什达瓦部二千余众迁居热河后提供参拜之所而建。</p> <p class="ql-block">此庙有三层墙廊围绕,中为普渡殿,有三重檐,黑色琉璃瓦顶。</p> <p class="ql-block">普乐寺票面值一角</p> <p class="ql-block">普乐寺又称圆亭子,其主殿旭光阁,重檐圆顶,极似北京天坛祈年殿,内部供奉的“上乐王佛”俗称“欢喜佛”,属藏传佛教的密宗范畴,较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其他几座庙宇没有对外开放或已被毁,暂无门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 谢谢欣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