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恰逢寒假季及旅游季,海南推出“遇见东坡”的文旅活动,旨在挖掘传统文化价值,打造人文高地,带动旅游,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学生、市民、游客,都积极地参与了此活动。活动在地域上,以海口五公祠(内有苏公祠)和儋州东坡书院为中心,向全岛辐射;内容上,从文化教育、民族团结、诗词歌赋、饮食文化等方面,生动展现东坡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节期间,正四季轮回、春回大地,苏东坡被贬海南期间写的的一首春词,应时应景成为爆点,广为传诵。</p><p class="ql-block"> 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p><p class="ql-block"> 苏轼</p><p class="ql-block">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p><p class="ql-block">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p> <p class="ql-block">这首词是抒写海南春天的第一首赞春词,以前没有人写过。这首苏轼连用 七个“春”字:春牛、春杖、春风、春工、春幡、春胜,又一个春风,赞美了海南美丽非凡的春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牛春杖”,牛指泥牛,杖,是赶牛的农具。立春习俗,农民们左牵牛右扶杖,雄姿英发,摆出阵势,启动春耕,满满的仪式感。“春幡春胜”,春幡是戴在女人们头上的美饰品,春胜是类似春联之类的张贴福语,也是立春习俗。辛弃疾的词中写到:“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苏轼用这四个“春”字,节奏欢脱地写出了春到人间,春事启动、花枝招展的欢快情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写春,不仅仅着眼于风景,他关心农事农人,心中有苍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然春景,着眼于桃花和杨花,但是要一两个句子就写出画面感,也是要见功夫。苏轼用了拟人和比喻,“便丐春工,惹得桃红似肉红。”突出色彩艳丽,红字双重叠加,一个红彤彤的春天便生动形象地浮现在眼前;下片写雪白的杨花,“卷起杨花似雪花。”又把春天的美推进了一层。白居易写江南的春天,也像苏轼一样,抓住色彩描绘画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便写出了盛景、大片之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眼里的海南春天,有中原春天的特点。把杨花比作雪花,给人得感觉像在中原。这里又多了一层情感,对比衬托,也写心境。“不似天涯”,正是写出了苏轼的惊异,他没有想到海南的春天是如此美丽,如此生机勃勃,完全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蛮荒之地,不似汴京,胜似汴京!至于将“桃红”比喻成“肉红”,不知道是不是苏轼太想吃肉了,才产生这个奇特的想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限春风来海上。”这春风,不似中原的剪刀,细细地裁剪嫩叶,这春风,来自海上,漂洋过海得春风,海上的春风,能吹开硕大的热带花朵,能将桃红染得跟肉红一般,能将杨花“卷”到天涯海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在这首词里,毫不吝啬对海南春天的赞美,但其实词中透着心酸。“不似天涯”,已经暗示了他的被贬天涯;似肉红,也许真的是他想肉吃了。在海南,苏轼连肉骨头都吃不上了,这里吃的肉,是“花猪肉”,是一种没有骟过的不分公母的猪,肉非常膻,令人作呕。但就是这样的肉,也要五天才能吃上一次。好在,海南的春天能慷慨地治愈诗人的失意。苏东坡身处绝境,却不消沉颓废,仍然乐观旷达,他的人格之魅力,早已经超越了普通的赏春游春美春,更是一种生命哲学、生命美学、生命力量的体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东波不会排斥贬地,而是把贬地当作第二故乡。“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样可爱的苏东坡,谁人不爱?苏东坡,遇见你是我们的幸运,我们还会在海南等你,在海南的春天等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