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心”与“身”的哲学思考

大自然srj

<p class="ql-block">图文作者/大自然srj</p> <p class="ql-block">  在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等人的著作中,也有不少有关精神与躯体相互作用以及强调心理治疗的论述。1852年德国医学家、哲学家洛采编写了历史上第一部以《医学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标志着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兴起。洛采继承和发展了费希纳关于心身一致的思想,着重论述了“健康、疾病与心理活动”的关系,此后在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对这种“关系”进行实验和研究,并有重大影响的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如谢切诺夫、弗洛伊德、巴甫洛夫、沃尔夫、坎农、泽利厄等。</p> <p class="ql-block">  人的心理和行为都与个人的遗传素质、发展成长、外界影响、教育训练分不开,人的个人经历则是一个与群体交往的互动过程。因此,必须从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人类的健康和疾病。</p><p class="ql-block"> 人的躯体上的病变都会在精神上留下痕迹,而任何心理上的障碍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躯体上留下痕迹。因为人与动物根本不同之处就是:在人身上,既表现着生理、生化过程的物质活动;同时,又表现着非物质的心理活动。这两种活动过程互相伴随、不可分割。把握人类一切疾病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表现出心理过程与生理过程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在人身上形成一个统一活动的整体。</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切活动既受生物因素的支配,同时也受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支配。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良好的心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生理功能,最终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  人的衰老速度因人而异,在生理衰老之前先出现心理衰老。而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全身各系统的生理调节功能也处于最佳水平,体现人的新陈代谢正常,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旺盛,充满生机与活力,防止了老年病的发生,使得青春常驻,益寿延年。</p><p class="ql-block"> 大概也正是出于这种认识,世界卫生组织才重新对“健康”进行了定义,由原来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道德等这样的大健康概念。认为精神健康与体格健康同等重要,并指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少长寿的名人高官,一生中大起大落者不乏其人:商朝的开国功臣、五朝元勋伊尹,春秋时期的楚国令尹(宰相)孙叔敖,当代伟人邓小平等都有三起三落的经历,他们高寿的共同特征就是心胸宽广,乐观进取。用伊尹的话说,就是“心阔若天地,光明若日月”;用孙叔敖的话说,就是“达观是长寿之道”;用邓小平乐观主义话说,就是“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p> <p class="ql-block">  事实也是如此,绝大多数百岁老人生活的地区,都是十分注重静心养神的。</p><p class="ql-block"> 1991年4月,在东京召开的国际医学第十三次会议上,原苏联的高加索、厄瓜多尔洛哈省的比尔卡班、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吉亚、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罕萨和我国广西的巴玛,被正式誉为世界著名的5大“长寿之乡”地区。</p><p class="ql-block"> 他们那里并没有任何长生不老的秘方,只是他们那里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四季常青、空气清新、人际和睦、心理泰然、精神愉快、心胸开朗、睡眠安稳、生活安宁。</p><p class="ql-block"> 他们大量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及奶制品,很少吃肉,食不过饱,少量喝酒,很少吸烟。生活习惯上仍然保持着远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正常起居。</p> <p class="ql-block">  我国1985年首次评选出286名健康老人,他们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心情乐观,心境不老,大公无私,不断进取。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对四川省的372名百岁老人调研中:性情开朗、精神乐观者367人,占98.3%;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和河北省妇联曾对河北地区200多位90岁以上健康长寿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他们都有共同的知足、快乐、安稳、淡泊的心性修养。</p><p class="ql-block"> 古今中外大量的养心实例也说明:80岁以上老者中,有96%长寿者的秘诀是:心胸开阔、心理泰然、精神愉快、知足快乐、宁静淡泊。</p> <p class="ql-block">  谢谢你的稚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