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小 城 老 相 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零点</span></p><p class="ql-block"> 家乡小城首开照相馆,始于清光绪末年(1908年),一个名叫董必成的商人,坊间在城内开了第一家影像馆。如此算来开馆时间并不晚,具有百年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年(1941年)始,民间人士董传学、张栋才、陈栋梁等,又相继开设荣真、清光、留真照相馆,拍摄黑白像片。因办馆时间不同,独存一家,生意勉强。</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老相馆图片,与文中记述无关</i></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去私化,县上设立了国营相馆,便民服务。相馆规模不大,三四名员工,好在行业高雅,蛮声县城,提起馆名,居住小城的人皆熟知其位置。</p><p class="ql-block"> 相馆设于北内街,与国营北门食店相依,为旧式挟墙排屋,墙体粉白,临街左为一副木门,一扇玻璃橱窗,右手一道窄门直通里间,绿松石色木漆,素淡典雅。橱窗内三只相框存放大幅照片,正中为人工填彩单人肖像,两边为黑白集体合影像和全家福照,显现出精神风貌,摄影技术,过段时间更新一次,每每路过我必驻足窥探几眼。那时还无彩色摄影,无论是黑白照还是人工着色,看上去照样光鲜靓丽,引人注目。强烈的视觉冲击,逼真的效果,催生了日后我业余摄影之情结。</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家乡小城东街与北内街小十字路口处,附近为国营相馆(旧照)</i></p> <p class="ql-block"> 老相馆承接照相、冲洗、着色、放 大等服务,工作人员技术娴熟,每拍一个镜头,必洗出两张图像,其中一张赠送给顾客。照片以平板片为主,兼印布纹,自由选择,开票付款时注明。当年作风严谨,一但照片有瑕疵,取相时他们会主动招呼你,重新免费补拍;每张照片下端会标识相馆名称。尽管如此,相馆天天营业,只因小城规模太小,人们手头经济捉肘,或无拍照习惯,进门拍照的居然不多。平时光顾的主要是行将结婚的新人、年轻人和城中人。临近暑假、国庆、春节,人气就旺了,他们开心而来,拍毕业照、集体合影照、节庆纪念照以及全家福照,留住瞬间,珍藏纪念或馈赠远方亲友。</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那时的摄影需具备专业技术</i></p> <p class="ql-block"> 那年月,拍照远不如现在方便,相机普及,手机随拍,拍张小照片,有点奢侈,得提前掂量,要花好几角钱一块把钱,相当于如今好几十元。有的大人也灌输孩子们:照相留下的影子在了别处,“魂”会被关在里面。开初还有些相信,后来就不大信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乎,时而路过只能饱饱眼福,始终无缘体验拍照的滋味。直到十三四岁那年,即将初中毕业时,学校老师带着我们班几十位学生徒步三公里,去那家相馆照毕业合影,才有了第一次照相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多家相馆拍摄的老照片</i></p> <p class="ql-block"> 这天,同学们穿上在家翻箱倒柜,准备表现自我的衣服,一路兴致勃勃来到那家相馆,先过窄门小巷,钻进里间再出门,竟是一处小宅院,前为瓦屋,左后方为围墙,与墙基平依次做了几格横长梯步,几株花木两端点缀,墙外伸出一幢小角楼,合成一道南方传统风格建筑体,适合拍摄的小场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照相师早用木质三角架固定好一台坐架式相机,一块绒布遮掩,就等来人拍照。学校老师张罗着分几排整好队伍,万事俱备,只见一位中年摄影师微微揭开遮光布,露出一个檀红方盒机子,按下机关,伸出一个圆形的镜头来,头部紧贴机身,用眼观察一会,手指方住叫大家左移右动,调整位置,希望能让每个人像不被挡住,聚焦调光,插入一张片子,手握气馕,高喊“三二一”,“咔嚓”一声,定格下一幅少男少女们的百态留影。然后又依次喊号进入摄影棚内,首入眼帘的是园林和建筑背景布画,摄影师展开一幅单色布艺,叫你落坐凳子上,调好灯光,逐人拍了一吋免冠黑白照。</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相馆用手工填彩的夫妻恩爱照</i></p> <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分发照片那天,同学们高兴得不得了,一群人争相围住老师团团转,先睹为快。果然,照片中的人物神态不一,穿白衬衣的、蓝布的、军绿的、花衣的,脚蹬胶鞋、凉鞋,还有几位同学身着补巴衣服,赤脚露腿站立的。总之,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真实还原。好多人都是首次上相,故而紧张,表情凝重,少有笑意。那张合影具有明显的时代个性,我非常珍惜,用书挟存,读高中后家里有了相框,我把它存放在里面,悬挂壁上。</p><p class="ql-block"> 读了高中,思想有些活跃了,与要好的同学又去相馆拍了几次,留下了几张青春年华时的影子。这些照片被一同放进相框里,若干年后发现照片霉变,与玻璃粘贴,可惜再无法取下,损毁掉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具有年代感的学生毕业合影照</i></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末,意识形态转向,经济发展起步,照相的人增多了,照相馆热了,除了摄影,开始翻拍一些歌曲、老电影剧照,微缩如扑克牌大小售卖,售价每张一至二角,我相继买过《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民歌卡片,以及《冰山上的来客》、《刘三姐》、《天仙配》、《五朵金花》等演员肖像,朦胧欣赏那些生动抽象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 之后个体相馆如雨后春笋般介入,从业者经营方式灵活,与国营相馆竞争,老相馆遇到了生存危机,店面作过改造装潢,皆因墨守成规,政府改制,坚守几十年的国营相馆若昨日黄花,终究还是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24日小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备注:有的照片来自网络,诚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