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花开有声 “语”美相遇,2023年3月25、26日,慕“和美课堂”之美名,我们一行人有幸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六届全国小学语文课堂观摩研讨会,本次观摩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任务情境为载体,以思维能力为主线,名师们展示了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新样态。邂逅名师大家,聆听着启人心智的讲座,品学着充实生动的课例……汲取精华,悄然成长,成己之美。</p> 罗才军《学弈》 <p class="ql-block">《学弈》是一篇六年级的课文,故事寓理于言,对比呈现,证明观点。本课中罗才军老师重视学生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通句子,懂停顿。接着梳理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中6个“之”的不同意思,最后,让学生辩论故事的真假,让学生从文中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p><p class="ql-block">思考:一篇简短的小古文,能上的如此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足以可见老师背后的深深地功底,对比自己,欠缺的太多,太多。</p> <p class="ql-block"> 罗才军老师的讲座《跨学科任务群的定位、编排和创新设计》,结合各学段的教材内容,在提问的方法、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等几个方面聚焦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进行内涵解读与设计分享,跨学科学习在拓展性学习任务群必然整合了基础型任务群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所指向的学习内容,这也对我们教师和学生的素养要求都非常高。罗老师的案例分析无疑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方法借鉴。</p> 何捷《田忌赛马》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的幽默风趣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让我经历了一场精神洗礼。首先何老师教学目标定位精准,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入手: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何老师熟谙学生的心理,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让人耳目一新方式呈现学习任务。如在介绍文中人物之前先呈现课文,然后在屏幕上出现这样一行字:五百多字,从读“人”开始;学习两次比赛内容前出示“还是去看看——赛马情况”;学习人物对话前给出“一起去听一听,中场对话”这样的提示语。此外还有“此处有玄机”“不妨来一场穿越,回到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战场 思维战场”这样的表述……这样的表述方式、说话语气像极了学生常玩的游戏中的提示语,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何老师不是按照常见的线性结构设计教学环节,而是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把两次比赛内容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猜比赛结果,探讨完美的结果怎么来的,然后学习人物对话。朗读指导灵活。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个标点符号帮助读,并提示学生:一个人说话有底气,胸有成竹,语速会怎样?疑虑重重会怎样?为让学生理清第二次赛马的思路,老师模拟情境,设计了师生合作扮演田忌、孙膑的环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思考:新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这一重要范畴,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田忌赛马》这一课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类学习任务群。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也是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为让学生的思维有深度,在“完善的结果是怎么来的”这一学习任务驱动下,让学生轮流说出自己的发现且不能重复别人的观点,何老师用这种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深入思维。学完课文内容之后,老师又抛出了一个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的问题:在这场比赛中,谁是真正的大赢家,他赢得了什么?这些学习任务、问题的设计,让我们感受到何老师对深度思维、高阶思维的关注和重视,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吃透教材,理性的去整合和思考,要考虑学生的主体性,考虑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p> <p class="ql-block"> 课例分享后,何捷老师的讲座《新课标视域下的语文教学新思路》,从“学什么”和“怎么学”角度进行专题分享。何捷老师提出,语文学习应包含知识、能力、策略、习惯四方面内容,语文教学知识框架的构成来自事实性知识的累积、概念性知识的探索以及程序性知识的运用。过程参与、练习提升、结果检验是何捷老师提出的有效学习方法。</p> 孙庆博《宇宙的另一边》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这节课,上的简约,扎实。他从词语入手,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打开想象,为后面感受想象作铺垫。然后扎实的进行课文初读,分类解决字词。这在公开课中是很少见的。解决完字词,引导孩子探索“宇宙的另一边”藏有哪些秘密,借助“在宇宙的这一边……;在宇宙的另一边,是不是……”的句式厘清特点,并发现句式的秘密。宇宙的这一边和另一边是“倒影”,“反着想”的。再次基础上,仿照句式,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p><p class="ql-block">思考:自己缺少的就是这样扎扎实实的课堂,孙老师让孩子们的胡思乱想变成奇思妙想,需要了太多的智慧。“每个学生都是一支蜡烛,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它。”</p> 赵志祥《春夜喜雨》 <p class="ql-block"> 赵志祥老师带来的《春夜喜雨》让我体会到了古诗教学的魅力。这节课以读贯穿始终,“读题和关注作者——带着标点读——带着节奏读——变成古文读——变成小篆读”,几遍下来学生已经读的非常流利,接着抓住关键词句和古诗背景理解大意,最后借助寻找“喜”,抓住“潜、细、俱、黑、明”品味喜意都是从罅缝迸透的。更有颇具韵味和很见功底的吟诵的欣赏。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们和老师们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历经了一次古典文化的熏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反思:古诗教学一定要重视古诗的朗读,朗读形式多样。赵老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各种形式的朗读挑战,营造了师生之间活跃的氛围。在学习完古诗后,还通过教学吟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的欣赏能力。第二点是不主张翻译古诗,而是根据注释理解诗文意思。古诗文精简而优美,如果翻译成白话文反而没有那种韵味。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自身鉴赏古诗的能力,努力创建有文化底蕴的课堂,与学生教学相长。</p> 戴建荣《司马光》 <p class="ql-block"> 戴建荣教授执教的《司马光》一课。他以复姓入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梳理完画面中的任务后,重点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韵味,让学生想象画面,表演读,接着读文悟情感,以读代讲,声情并茂地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有韵有画,有情有意的天地,真正达到了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p><p class="ql-block"> 思考:这节课除了精彩的教学环节的设置,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的鼓励性评价,当学生说错了,老师的评价不是和我一样,请学生坐下。而是“你回去查一下”“要读书”学生发音不准时评价“录下来,听一听”,这样的春风化雨的般的评价,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什么?</p> 蒋军晶《海的女儿》 <p class="ql-block"> 蒋老师《海的女儿》这节课,意在让学生体会这个神奇曲折的童话故事,感受小人鱼的特别,同事体会读整个童话的兴趣及了解阅读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蒋老师让学生充分读书,分享交流童话情节、语言的神奇,借用三段外貌描写,进行对比。品味童话充满感情的比喻修辞。他用生动幽默的语言鼓励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与安徒生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让学生真正爱上读童话,读懂童话。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推动课内外阅读一体发展。</p> 魏星《火烧云》 <p class="ql-block"> 魏星老师执教的《火烧云》,魏老师在讲课时融入了新课标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整节课抓住一个“变”字,先整体感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火烧云的“变”,接着讨论各个自然段是怎样围绕“变”来写的,继而提升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从“霞光的美”“颜色的美”“形态的美”来理解课文。在教学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而快的自然段时采用了多种语气朗读,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感受、品味用词的精美,最后学生自然而然领悟本文主题,感受火烧云绚丽的美,领悟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美,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p><p class="ql-block"> 思考:正如魏星老师所说“如果把核心素养比作“冰山模型”,露在水面上的、看的见的是语言行为,而潜藏在水底下的更为巨大的部分是语言背后的情感、思维、审美和文化部分。我们亟待需要挖掘出来情感、思维、审美和文化的这一部分,把内隐的部分整合,运用,那么语文教学才能有质的飞跃。</p> 朱煜《手指》 <p class="ql-block"> 朱煜老师的《手指》课堂伊始,出示多幅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接着提炼关键句子,找出手指的特点,并借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来概括手指的特点。第二模块找出每个手指的特点借助表格提炼和概括小标题,教学设计有梯度,有层次。如果说处理大拇指的长短处是教的过程,那么食指和中指就是扶的过程,小拇指和无名指则放手给学生。第三模通过表格找不足,再次细致的体会大拇指的形象,要做的事情很多。然后链接生活中像大拇指的人有哪些,提高学生需要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反思:正如朱煜老师所说:“教法即学法,读法即写法”自己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为什么往往都是一根筋,因为我们没有很好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分享感受,发散学生的思维。再就是努力提高阅读课质量,那我们的习作教学就会迎刃而解!</p> 吉春亚《芙蓉楼送辛渐》 <p class="ql-block"> 吉春亚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名楼.名人.名句》——《芙蓉楼送辛渐》组诗教学,通过一组古诗的学习,感受古诗中的名楼文化——家国情怀,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教学时,吉老师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识,带领我们看到一组别开生面的诗词之旅,字正腔圆地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到质疑解疑,品味诗境,冰清玉洁的情怀深深镌刻在历史文化长河。</p> <p class="ql-block"> 反思:语文教材只是例子,我们老师要通过例子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学生能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点。吉春亚老师给我们点亮了智慧的明灯。听她的课是一种享受,值得我回味的同时也带给我许多思考。她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滋长的。特别是她谈到自己的数十年来坚持工作强度,我明白了那种内在的底蕴只有在自己不断的学习中才能积攒。</p> 张学伟《红楼春趣》 <p class="ql-block">《红楼春趣》是古典名著《红楼梦》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第一课,张学伟老师的课堂分为四个部分:出示三组难读难理解的词语(对应“捡风筝”“取风筝”“放风筝”)在猜读中理解词语意思,梳理文章内容;抓住“笑”字紧扣语言品读宝玉等人物形象,感受大观园里日常的生活境况;了解“断”“散”等隐喻手法,拓展红楼片段;推荐阅读《黛玉葬花》《香菱学诗》等红楼故事。</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是最后一节课,但是他用他幽默的教学风格,扫除了老师们的疲惫。张老师引导学生选取课文的片段,边读边品味其中的“趣”,进而读到对宝玉的人物形象。“趣”的阅读,不妨从“语段”的视角转向多个角度,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就可以读得更透彻一些。一是风筝之“趣”,各种各样的风筝二是放之“趣”三是人之“趣”四是红楼之“趣”每一个侧面都可以照见“趣”字。再者读懂一个“笑”字,“笑”折射的是不同人物的性格。要联系人物之间的关系,读懂话中的真实含义。“笑”的意味深长,唯有有心人才能察觉。</p><p class="ql-block">思考:张老师诙谐幽默,课上得轻松,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我们也要努力为孩子搭建桥梁,让孩子们离着文学名著再近一步。</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短短的两天过去了,真是的收获满满,这些名师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魅力,他们都为课堂而生,对教材有着深入地了解,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追寻的,未来可期!</p>